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意思-一窍不通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2 17:04:43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一窍不通 成语 孔子 不通 不适 他对

成语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

成语注音:ㄧ ㄑㄧㄠˋ ㄅㄨˋ ㄊㄨㄙ成语正音窍,不能读作『qiǎo』。

成语简拼:YQBT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竅不通成语辨形窍,不能写作『窃』。

歇后语:十窍通九窍;眼瞎耳聋鼻塞嘴成语谜语十孔九漏;半边鼻塞

成语英文:be utterly ignorant of成语日文全然(ぜんぜん)通(つう)じない成语法文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个心窍都没有通。语本《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後用『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一无所知』。

一、[同]『一窍不通』及『一无所知』都有完全不知道的意思。[异]『一窍不通』侧重於心智方面的不通达;『一无所知』侧重於对具体事实的不知情。二、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一、1、[义]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贬义。[类]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例](1)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2)我们老董固执得一窍不通,要说服他得多费唇舌。(3)我看他是一窍不通才会反对,得让他知道事情有多严重。2、[义]比喻人对某事完全不懂。贬义。[类]用在『愚昧无知』的表述上。[例](1)现代人对法律常识不能一窍不通。(2)我是个电脑盲,对电脑一窍不通。(3)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4)老王只知埋首书堆,人情交际一窍不通。(5)我对围棋实在一窍不通,无法陪你下棋。(6)我对数学真是一窍不通,怎麽学都学不会。(7)他对做家事一窍不通,连用电锅煮饭都不会。(8)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9)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钢琴却弹得这麽好。(10)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二、作谓语、定语;指什么都不懂。

不通一窍、一隙不通、蒙昧无知、一无所知、一问三不知、茫然无知、一概不知、目不识丁、茫无所知、一事无成、一无所成、劳而无功

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一隙不通、不通一窍

1、一窍不通→通儒达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以预料→料峭春寒→寒气逼人→人心大快→快心遂意→意在言外→外宽内明→明知故犯→犯颜苦谏→谏尸谤屠→屠所牛羊→羊入虎群→群居穴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见迭出→出死入生→生吞活夺

2、一窍不通→通幽洞冥→冥思苦想→想方设法→法外施仁→仁柔寡断→断编残简→简截了当→当之有愧→愧悔无地→地丑德齐→齐心併力→力所不及→及笄年华→华星秋月→月缺花残→残民害物→物阜民丰→丰草长林→林栖谷隐→隐晦曲折

3、一窍不通→通幽动微→微乎其微→微察秋毫→毫厘不爽→爽然自失→失时落势→势不两存→存亡安危→危言覈论

(1)明·张景《飞丸记·第二三出》:『严家这个贱人,我到怜他温柔窈窕,将他做个媳妇,他偏一窍不通,返排出许多架子来。』

(2)《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尽有中文一窍不通,借着游学到海外玩耍的。』

(3)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阿,这老爹一窍也不通!乐歌钱是和小娘每吃酒耍子,乐人弹唱伏侍的。』

(4)《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

(5)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譬如此刻叫我做生意,估行情,我也是一窍不通的。』

(7)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

(8)我们老董固执得一窍不通,要说服他得多费唇舌。

(9)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钢琴却弹得这麽好。

(10)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11)他对做家事一窍不通,连用电锅煮饭都不会。

(12)我对数学真是一窍不通,怎麽学都学不会。

(13)我对围棋实在一窍不通,无法陪你下棋。

(14)老王只知埋首书堆,人情交际一窍不通。

(15)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16)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17)现代人对法律常识不能一窍不通。

(18)我是个电脑盲,对电脑一窍不通。

(19)…作的好,作的丑之分呢。叫我们生意人看着他,就一窍不通的了。难道是个中国人就会作八股么?他们的工艺,也…——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一窍不通”几个大字。

(2)不过,这也正好证明:一个人可以是了不起的天才,却可能对自己缺乏天资的某种艺术一窍不通。

(3)达达不会写成语“一窍不通”的最后一个字。

(4)但当时我对所有这些一窍不通,只是茫然坐在那里感到越来越不舒服,觉得自己不知在什么地方拂了当地人的美意。

(5)但如果您对编程一窍不通,或者您知道如何编程但是却发现这样做更加费时费力,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6)但是,撇开辛普森家族不谈,这种语言的复杂使用对于沃森来说可谓一窍不通。

(7)而我,同样是乘客,但我对驾驶一窍不通,本能想到的是自己乘车应该是安全的,所以才有对车组的责怪。

(8)即使对通胀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理解印制足够的钱意味着什么。

(9)记住,在学生升入六年级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根本就对音乐或乐器一窍不通。

(10)纪大爷给凯凯和开开讲述了“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11)鲁鲁写不出成语“一窍不通”的拼音。

(12)你谈的那个题目,你对它一窍不通。

(13)你也许是个很棒的作家,但却对设计一窍不通。

(14)其一,奥巴马对商业一窍不通。

(15)说到政治,我是一窍不通。

(16)虽然此君对酒、乐队或歌剧一窍不通,但他(她)却竭力将自己表现为有文化修养的人,仅仅因为他(她)现在很有钱。

(17)他对保险业务一窍不通。

(18)外国语初中的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窍不通”。

(19)我对现在的时装潮流一窍不通,这就是我为什么穿得这么普通。

(20)一个男人可以对艺术一窍不通而仍然具有天底下所有的美德。

(21)以前他曾经贴过很多照片都没有设定限制条件,这样是为了让那些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的家庭成员也能看到照片。但现在他警惕多了。

(22)有了可视化的界面,即使对技术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很快构建一个服务,比如出差申请和审批文档。

(23)有些事情我们能懂,而这些事情,动物根本一窍不通。

(24)这两个方案都是必要的,但是光靠他们是不够的,考虑到对于金融知识一窍不通的消费者永远都是最容易上当的。

(25)挣钱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不理解它。我们很多人不投资是因为我们一窍不通。

(26)中国官方用这些名字向对广大国内观众介绍国外运动员,而这些观众对西方人的姓名一窍不通。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注](1)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详。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2)不适:不合乎义理。(3)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於老聃,学乐於苌弘,学琴於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後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4)窍: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杀害忠臣梅伯,大臣比干极力劝谏商纣王不要错杀无辜。商纣王却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看有几窍。孔子评说如果商纣王心窍通一窍,则就不会错杀忠臣了

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便将比干处以挖心酷刑。孔子针对这段历史,很感叹地说:『纣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比干就不会死了。』由此说明,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後来『一窍不通』这句成语,就从《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一

一:yī 1、《狼》:『一屠晚归。』2、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窍

窍:qiào 1、孔;洞。《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2、指耳目口鼻之孔。《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窍窕] 贯通。不

不:bú 1、不,表一般否定。2、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通

通:tōng 1、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一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窍

窍:《午集下·穴字部》《广韵》《正韵》苦吊切《集韵》《韵会》诘吊切,□音□。《说文》穴也,空也。《礼·礼运》地秉阴窍于山川。〈疏〉谓地秉持于阴气,为孔于山川,以出纳其气。《周礼·天官》两之以九窍之变。〈注〉阳窍七,阴窍二。〈疏〉七者在头露见,故为阳。二者在下不见,故为阴。又凡药以滑养窍。〈疏〉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故以养之。《山海经》贯胷国,其为人胷有窍。考证:(《礼·礼运》地秉窍于山川。)谨照原文地秉下增阴字。不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通

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703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