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是个好东西,自己吃错不了,送人也很体面。因此,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愈发火爆。
每个长辈过年都能收到一两盒保健品,已是大势所趋。
保健产品的光环很多,抗衰老、抗氧化、美容养颜……这么多好处如今都指向了红酒、葡萄、蓝莓中的成分——白藜芦醇。
实际上,白藜芦醇产品有益健康的概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国营销骗局」。
中国热炒的明星概念却被美国确认数据造假
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氧化剂,葡萄、蓝莓中就含有这种成分,于 1939 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
可能你没怎么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搜搜看就知道,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买。
▼ 无人问津近 60 年,而在中国不到 5 年,热度翻了 10 倍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自白藜芦醇被发现之后,在长达近 60 年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发现它有多厉害。但一位名叫 Dipak Kumar Das 的学者于上世纪末将白藜芦醇推上「神坛」。
Dipak Kumar Das 是美国康州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因研究白藜芦醇的有益特性而著名。
他声称白藜芦醇有降低的功效,并认为这是法国人生活习惯极差但心血管病发病率欧洲最低的原因——因为法国人最爱的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
有了权威人士的推荐和研究背书,白藜芦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被冠以「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的光环。
但谁能想到,光环的背后却是造假和黑幕。
发表了 117 篇关于白藜芦醇的研究文章的 Das,由于学术造假而身败名裂,于 2012 年被康州大学开除。
康州大学的调查报告称,大量研究存在蓄意的数据伪造。
而最终被康州大学调查确认的 Das 造假研究文章,至少有 145 篇。
中国热销的明星产品在美国却被严格管制
如下图所示,目前国内流行的某品牌「白藜芦醇」产品,大多在电商平台销售,每一个产品包装上都是满满的英文,并无中文标示和批准文号。
图片来源:电商网站截图
虽然白藜芦醇产品价格不便宜,却没有阻挡众多养生爱好者们的脚步,甚至还有大量年轻人将其作为「高档养生礼品」送给长辈和朋友。
以前面截图中某款明星产品为例,在其美国的官网用英文明确标出了一句话:
以上产品说明并没有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本产品不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任何疾病。(下图红框处英文翻译)
图片来源:某产品网站截图
对比一下同款白藜芦醇产品在中国的宣传,简直是「包治百病」了:
▼ 什么情况都能吃
图片来源:某产品宣传页截图
一个美国权威机构看不上的东西,在中国却被如此夸大、过度营销。
看起来几百块钱一盒似乎不贵,实际上按商家的推荐,重病患者一年要吃掉 3 万多块钱。
但这几万块钱换来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是潜在的各种风险。
难道这是欺负我们人傻钱多?
在中国宣称保健的成分 居然在美国有伤肾案例
有些人可能会说,就算白藜芦醇那些好处是假的,但好歹它是个「抗氧化剂」,吃了或许有点别的好处吧?
的确,看了这些产品的宣传,总有人会动心。
▼ 什么好处都有
图片来源:某产品宣传页截图
这里就不得不再讲一个故事,来给大家提个醒。
2003 年有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延长酵母的寿命,后来还成立了研发白藜芦醇的配方和衍生化合物的公司,并于 2007 年上市。
很快,这家生物公司被全球最大的药企之一——葛兰素史克收购。
正当一切发展得非常顺利之时,2010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却中止了白藜芦醇研究项目,原因是实验里出现了多个肾衰竭现象。
而国内热销的这类产品,却没有任何警示。
健康人可以吃,不健康的也能吃,更可怕的是,越重病患者还越要吃得多。
▼ 白藜芦醇产品宣传语,没有任何禁忌
图片来源:某白藜芦醇产品截图
我们查询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备案信息,目前国内通过审批且尚在有效期内的跟白藜芦醇沾边的保健食品,仅仅只有一款「坤美靓牌白藜芦醇胶囊」。
而它允许的功能声称却是“增加骨密度”,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一款合法的、具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
说白了,这种看似高级的「进口」保健品,正在利用非法宣传蒙蔽大众,谋取暴利。
这样的产品在各大平台上销售火爆,即便我们没被骗,我们的朋友、长辈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吃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神奇产品?有没有见过同样套路的骗局?
请大家务必擦亮眼睛,提醒身边的人。除了自己不上当,也一定别让家人被坑害。
害群之马:
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是所有人类越不过的一道坎,这是一种跨越地域,种族,文化的共通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上古到近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总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的影子:
北欧神话中的金苹果,印度神话中的「甘露」,中世纪流行于欧洲炼金术所追求的「贤者之石」,中国道家的仙丹,西王母的仙药…中国的历史上还有过几位契而不舍追求不老仙丹的皇帝,比如最著名的秦始皇和明世宗嘉靖皇帝。
神话就是神话,讽刺的是,长生不老这个对于人类来说遥不可及的「圣杯」,却属于一些更初级的生命,比如说下图这只灯塔水母,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返老还童」一次,重复之前的生命周期,只要不被天敌吃掉或者饿死,它就能一直活下去。
即使是现代科学也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研究,陆续推出的端粒和自由基等学说,都是为了破解衰老的本质并减缓这一进程,不过研究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幻想中的长生不老,而是为了提升人类的寿命,和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这些现实的目标。
科学家们进行这样的研究是为了提升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如此庞大的科研主题自然是旷日持久,消耗巨大,但某些商家却等不及,为了更快地产生利益,硬是要利用人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把新的「不老药」搬上神坛 。
极少数的学者自身治学不严,或是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需求发布篡改过的数据,被发现后身败名裂,连累了正直的同行不说,还让整个领域陷入舆论困境。
最近重新进入公众视线的白藜芦醇事件(其实是六年前的旧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学术不端的学者配合不良商家,坑苦了一个行业,把白藜芦醇这种本来是有一定功效,且还有潜力值得挖掘的物质,硬生生搬上神坛,结果跌落后几乎万劫不复。
法国人悖论
提到白藜芦醇就不得不从著名的「法国人悖论」说起。
众所周知,闻名于世的法餐,其灵魂就是奶酪,更准确来说是食材,奶酪和香辛料之间的微妙搭配。法国的奶酪种类繁多,二战时的戴高乐将军,战后出任法国总统后就曾发表过「一个做出两百四六种奶酪的国家要怎么治理?」这样的感叹。
作为典型的动物油脂,奶酪里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加上法国人爱吃的牛排和鹅肝等胆固醇奇高的食材,以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理解,法餐应该是一种很容易引发此类疾病的饮食结构,然而多年来的健康数据却显示,法国人中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饮食结构同样极不健康的美国人。
这样就引发了「法国人悖论」之争:一边说,要彻底推翻医学上对心血管疾病的理解;另一边说,要在法国人其他的生活饮食习惯上找原因。
白藜芦醇的登场
要彻底推翻对心血管疾病的理解自然不现实,于是找来找去,找到了奶酪的兄弟:葡萄酒头上。作为酵母菌对人类的另一份馈赠,和奶酪中的乳酸不同,酒精本身对人体健康基本没什么正面作用,于是聚光灯集中在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和多酚上。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二苯乙烯衍生物,和植物的免疫系统有关,本身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存在于葡萄的皮和籽里,所以葡萄酒里也会有微量的白藜芦醇。
如果仅仅靠抗氧化的性能,白藜芦醇是不会被捧上神坛的,之所以会被奉为「不老神药」,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对线粒体的修复功能。
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生物细胞的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利用能源的地方,我们吃下的无论是糖类也好,各种脂肪也好,都要在这里被代谢释放出能量。
正是因为线粒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密集的有氧代谢,其本身受损伤的几率也很大,尤其是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的饮食习惯,加上不经常运动,就如同挂着空档还不停地踩油门,很容易损伤发动机。发动机线粒体受损的细胞,就像发动机坏了的车一样,只有等待报废一条路了。
好在细胞里有一群常驻的修车师傅,专门修理发动机,他们是一组叫做Sirtuins的基因。白藜芦醇最大的魅力,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功能,就是激活这组基因中的SIRT1的能力。也就是说,白藜芦醇的存在,可能会激励最熟练的发动机修理师发挥出最大的效率,维护我们细胞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如果这一切都被证明是真的,那么白藜芦醇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应该是有帮助的,甚至还能延年益寿。然而如前面说过的,这样的研究可没那么容易完成,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更何况真核生物涵盖了从真菌到昆虫再到动物,最早的研究从真菌开始,如今也只在小白鼠身上发现了效果,人体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远远不能下结论。
但是有一群人却等不及了,急不可耐地要用白藜芦醇来发财。
被吹捧的「神药」
被康涅狄格大学开除的Dipak Das博士,生于印度,由印度的加尔各答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在康涅狄格大学就职期间发表过不少关于白藜芦醇的文章。2012年1月,这所大学公布了一项历时三年的调查,宣布Das在发表的文章中存在145处可确认的造假行为,同时通知了11个科学/医学期刊,因为造假被撤稿的文章有20余篇。
遭到撤稿的Dipak K. Das博士
Das和他的团队造假的主要手段是篡改Western Blot (蛋白质转渍法,一种检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表的量的实验)检测结果,来制造迎合结论需要的数据。
类似的学术不端行为其实也会偶尔发生,有些被吹捧成「诺奖级」的发现,最后也是造假。这起造假案的特殊之处,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学界造假者和商业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Das博士本人和白藜芦醇生产商Longevinex 之间的关系。
Das博士不仅大肆造假,努力打造白藜芦醇「神药」的形象,更有甚者,他还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暗示 Longevinex 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质量比竞争对手更好,各种暗送秋波。
位于拉斯维加斯的 Longevinex 公司
而 Longevinex 公司的总裁 Bill Sardi (同时也是健康博客的博主)对秋波回应以更直白热烈的感情,首先来看一段 Sardi 总裁对于白藜芦醇的评价:
「白藜芦醇是一种抗抑郁,消炎,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癌,降胆固醇,清理肝脏,增强脑力的分子。如果多数美国人都服用白藜芦醇,那么大批的处方药都会被淘汰。」
好家伙,神药就是这样被捧上天的,美国版的「十全大补丸」。
造谣的艺术
在Das博士东窗事发以后,Sardi 总裁写了一篇长文来力挺他的好友,文章叫《世上若无白藜芦醇》(World without Resveratrol)。这篇文章用记载宫廷斗争的春秋笔法,把这起学术造假事件硬是写成了疑点重重的重大阴谋,考虑到此人本身在开公司之前就是一个健康博客的博主,不得不佩服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编故事时魔幻般的想象力。
Sardi所著文章
文章从一封匿名信开始,顺藤摸瓜,把注意力引向Das博士团队里一个深受Das信任,并且同样是来自Das家乡东印度的不知名高级研究员,就是此人向大学揭发导师造假,并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将此事捅到外界。如果你觉得这就是一部「出卖恩师」的剧情,那你就太小看这位作家的想象力了。
文章继续写道,当这件事在最初媒体上发酵的时候,Das博士还在国外参加关于白藜芦醇的研讨会,Sardi总裁正好也在这个会上,通过匿名信事件,他已经事先知晓了这件事,犹豫再三后终于决定向Das博士询问,Das博士给出的答复语出惊人:所有研究人员都会修改蛋白质转渍法的测试结果。对此他的解释是,修改图片的主要目的有四个:
○增强不清晰的图像
○清除图像背景
○增强对比度
○增强分辨率
这几点解释虽然得到Sardi的力挺,但在Das的同行眼里,只有最后一条被认为「还不算疯狂」,其他几条被反复引用,即使在没有被发现刻意造假的情况下,这些行为也是不能被接受的,更何况存在无法被重复的假数据。
也许Sardi大作家心里也清楚前一个论点在学界站不住脚,于是又抛出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故事:Das博士办公室的钥匙。
除了Das博士本人之外,还有谁能够进入他的电脑篡改数据呢?找到这样的人不就可以把锅甩出去了么,于是矛头再次指向了之前匿名信故事中不知名的印度裔研究员,由于深受恩师信任,他也有一套Das博士办公室的钥匙。
文章读到这里,作者虽然没有明示,但是「出卖恩师」的故事瞬间就升级到了「陷害恩师」。
Sardi大侦探似乎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由于在调查中有一位女博士生声称自己由于不肯参与造假被砍掉经费,踢出团队。很显然这件事Das博士作为实验室负责人毫不知情,大家可以猜猜做出这个决定的是谁。没错,又是这位不知名的印度裔研究员,万能背锅侠。
在文章的最后,Sardi总裁又指出这位从头到尾无名无姓的印度裔研究员将会因为揭发了这次造假事件而获得大学的嘉奖和升职。好一部踩着恩师尸体上位的宫斗式大戏,Sardi总裁哪里是个商人,实在是一位被保健品公司耽误了的大文豪。
然而造假的事实就是事实,不会被编造的狗血剧情洗白。
真相是什么?
「大文豪」和造假学者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为了把「神药」捧上神坛,不良商家不惜血本,不端学者出卖自己的学术道德和名声,被查处之后还要惺惺相惜,百般狡辩,最终还是身败名裂。
与此同时,被捧上神坛的白藜芦醇是否也应该一次性跌下神坛,摔得粉身碎骨呢?卷福酱在本文标题中用「害群之马」一词就是想说,为了个别人的不端行为去否认一个科研领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毕竟还有一大群正直严谨的学者在这个领域持续探索着。
白藜芦醇不是神药,但不代表它没有任何功效
Sirtuins基因和白藜芦醇领域真正的代表人物David Sinclair博士,在2012年Das博士东窗事发之前,Sinclair博士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
正如Sinclair博士在他参与修纂的 Handbook of the Biology of Aging 一书中第十一章的引文中写道,人类已知的「长寿基因」有四组,随着科技发展,还会有更多有待被发现。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被科学解答,对待白藜芦醇的态度也应该如此谦逊,它对于人体的功效还在探索阶段,我们既不能让不良商家和学者中的害群之马将它奉为神药,也不应该彻底否认它的潜在功效。支持持续探索才是严谨负责的态度。
白藜芦醇在皮肤中的功效
白藜芦醇在心血管疾病上的预防作用有待考证,但是它在护肤方面的功效是已被证明的。
首先作为一种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白藜芦醇是有效的抗氧剂,可以捕捉自由基。其次它同样具有模拟酪氨酸的能力,来消耗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的合成,达到美白的效果,这点在我们过往的文章中写过。
白藜芦醇对皮肤的这些功效并没有因这次造假事件的影响而遭到任何质疑。以上关于白藜芦醇在皮肤上功效的观点都来自于公认可靠的文章和书籍,没有任何一篇文章的作者列表或引用列表中出现过Dipak Das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