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峨眉山报国寺楹联赏析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1 21:30:30 人气:4 加入收藏 标签:峨眉山 报国 解脱 著名

漫步峨眉山道

遍访圣山禅院

你是否注意过古寺前

屋檐下的一幅幅楹联?

楹联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形式更在千年传承中成为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习俗作为中国楹联的宝库峨眉山有着丰富的楹联作品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将分期带来峨眉山的楹联作品与大家一起同赏共析

报国寺,入山的门户,是游览峨眉山的登山起点。寺庙不仅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香烟袅袅,磬声频传。而且,楹联数量为全山之最。如:“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本期峨博君为大家带来报国寺部分楹联赏析。

一进山门看到的就是

独思喻道,

敷坐说经。

楹联之妙,不在其长短,关键在于内涵。尤其是像此联涉及到佛经之范畴,可谓“短小隽永者”绝妙之处,古拙朴实,一语天然,堪称楹联之上乘者。

上联:“独思”本小乘中的声闻、缘觉的境界。众所周知,小乘偏于自度,大乘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人。所以,小乘往往闻山林水响,顿思苦空无常无我,作是思维,速求寂灭,佛常喝为“焦芽败种”专为利己,不如大乘愿力,心存普利。“喻道”通过自悟得到解脱。正如“声闻乘三生”得阿罗汉极速者,经三生:第一生植顺解脱分之善,第二生植顺决择分,第三生入于见道。乃至得阿罗汉果。无更较此为速者。俱舍论二十三曰:“极速,三生,方得解脱。......”换言之,就是佛学讲的“独觉”之境界。又称缘觉。谓无佛之世,修行功成,自己觉悟缘起之理者。《俱舍论·分别世品》:"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对此,赵朴初先生《僧伽和佛的弟子》说得更清楚。文曰:"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这种人叫做独觉。"

下联:“敷坐”源于《金刚经》中的“敷座而坐”。文曰:“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为何《金刚经》要对佛陀生活有如此细致的描述,就连洗脚的环节也要写出来呢?这里一定是有所譬喻而包含的深意。“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世尊食时,喻应劫入世,化度众生;著衣持钵,衣喻庄严,钵喻方便;入舍卫大城乞食,喻行相,喻当作所作。“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喻所作已办。“饭食讫,收衣钵”:涅槃寂静,涅槃妙德,就连庄严与方便也不应执取。“洗足已,敷座而坐”:足者,行相也;洗足已,离诸行相也。又足者,经行之法也。似有所行,而实无所行。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敷座而坐者,于所依凭,不即不离,如如不动。又敷座而坐者,三昧也,于三有中,不落三有。知一切法,得成于忍。

总之,上联谈小乘之自悟,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下联谈大乘之利人,如佛陀一般敷座与诸大众,解说妙法。

一合相,

两足尊。

报国寺七佛殿佛龛上的左右二匾,实为全国少见的三字短联,是峨眉山最短的楹联。

“一合相”语出《华严经大疏演义钞》:“一合相者,众缘和合故。揽众微以成于色,合五阴以成于人,名一合之相”。相字与像通。佛家认为,世界是由若干微尘聚合而成的一种现象,称之为一合相。乐山乌尤寺大雄殿外有类似一联:“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其大意是释迦牟尼身居世界,传扬佛法。

“两足尊”中的两足,是智足和慧足。佛家说,达到智、慧两足的思想境界,即成为人所共仰的佛(即圣人)了。尽管佛学对“智慧”二字的疏解,与通常汉语的释意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说,还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美丑、判定是非善恶的能力。

七佛殿一联的大意是说:按佛家的说法,释迦牟尼是“微尘聚合的世界”的圣人、贤哲。

天府今成真天府,

峨眉秀甲旧峨眉。

袁学方 摄

1983年5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文学家、剧作家阳翰笙从北京到乐山参加郭沫若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抽空游览了峨眉山,在报国寺里题写了上联。

历史上常常称谓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为天府。《汉书?张良传》:“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汉代的关中,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秦昭王时李冰任蜀郡行政长官,他兴水利,重生产,领头开凿了闻名世界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都江堰,使蜀地出现了“世平道治,民康物阜”的盛世景象,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干里的稻海,不知饥馑的天府。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峨眉秀甲天下”的概评,最早是魏晋时期从印度来我国的高僧宝掌和尚说的。他盛赞峨眉山“高凌五岳,秀甲九州,震旦第一山也”! (《峨眉山志》)“秀甲九州”自然就是“秀甲天下”了。如此看来,这个评价至少有千多年的历史了。

昆明大观楼孙髯翁的180字长联名闻遐迩,今人刘君照先生所撰报国寺长联也是180字,其内容和气魄可与之相伯仲。联云: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岳,碧嶂苍峦,兜罗艳艳映重霄。看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袅袅晚钟消俗虑,蒙蒙晓雨润洪椿。胜迹任遨游,快赏大坪霁雪,乐听双桥清音,休忘却仙峰探九老,金顶览祥光,尽将峨眉十景收眼底。峥嵘逾万纪,秀绝瀛寰,霞披彩错,瑞霭缥缥萦岭际。溯楚狂歌凤,蒲髯追鹿,真人炼丹,涪翁习静;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诛蟒孽。道场仰斯慕,欣诵子昂感诗,细研蒋史山志,须长咏太白半轮秋,石湖广行山纪,会当天下名山注心间。

余进 摄

上联描述了峨眉山雄奇秀丽的风光,囊括了著名的峨眉十景:萝峰晴云、灵岩叠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风、圣积晚钟、洪椿晓雨、大坪霁雪、双桥清音、九老仙府和金顶祥光。兜罗,梵语,树名,所生絮为兜罗绵,这里代指云海。峨眉憎人称云海为“兜罗绵世界”。下联追溯了峨眉山的悠久历史,将名人轶事、民间传说择要敷列。

联文作者刘君照(1908~1989 年),1934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系,从教四十年,桃李盈门。他生于峨眉,长于峨眉,施教于峨眉,會校点其兄刘君泽先生所撰《峨眉伽蓝记》,对峨眉的掌故了如指掌,所以信手拈来,尽成珠玑。全联精练透辟,文采斐然,内容丰富,用典准确,兴味醇雅,境界开阔,有如一篇体裁新颖、文情并茂的导游简介。今已刻石竖于报国寺中。

由于联文典故甚多,茲将联意浅达于下:

峨眉山海拔超过三千米,高出五岳之上,碧绿的山峰、苍翠的山岩巍然耸立,连绵的云海艳映重霄。看萝峰岭上云缭雾绕,灵岩四周翠峦重叠,洗象池夜月朗朗,万年寺秋风爽爽;圣积寺夜晚的钟声雄浑悠扬,令凡俗杂虑烟消云散;洪椿坪清晨的雨雾一片迷蒙,使古刹山林更为幽润。这名山之中有多少胜景可供你遨游,快去欣赏大坪岭银色的雪景吧,快去聆听双飞桥下悦耳的流水声吧,别忘了到仙峰寺旁探访九老仙府,再登上峰巅金项瞻仰奇妙吉祥的佛光,把峨眉十大美景全看遍。

高峻挺拔的峨眉山已经有千万年的历史了,它那雄秀的景色天下无双,到处云蒸霞蔚,瑞霭盈盈。追念往昔,春秋时代楚国狂人陆通在此隐居,留下了遗址歌凤台;汉代的蒲公曾经追寻仙鹿到了峰顶,竟然看到普贤显像;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牛心寺后炼过仙丹,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曾在中峰寺里习静悟禅;别传和尚广植楠木,郁郁成林,功德无量;明果禅师的神箭诛除恶蟒,挽救了许多道士。这里是令人仰慕的普贤道场,让我们放声朗诵陈子昂的《感遇》诗吧,认真地研究蒋超的《峨眉山志》吧,还要长咏李白的著名诗句“峨眉山月尘轮秋”,细读范成大的《峨眉山行纪》,一定要将这天下名山注融心间!

“双遗产”名山——峨眉山

历史悠久,文化涵容丰富报国寺中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还有很多著名的楹联若有天来这里,定要细细品读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608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