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风水较好的空气流通方向图(水的流向对风水的作用)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1 16:36:59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毛泽东 对联 县城 北国 秋色

1917年夏湖南安化

洢水拖蓝,紫云反照;

铜钟滴水,梅岭寒来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1917年夏,毛泽东与他的好友萧子升漫游湖南五县,一路打秋风游学。每到一处,遇上机关、商店或住户,就写一副对联送去,接受一点馈赠,以此来解决沿途衣食住行的开支。结果,一个多月“乞讨生活”的游学,他们俩却漫游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在安化北宝塔,毛泽东面对安化四景,怀着对祖国锦绣山川的无限热爱,在七层塔壁饱墨笔书对联一副:

洢水拖蓝,紫云反照;

铜钟滴水,梅岭寒来。

此联录自萧三著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7月版51页;又见于李锐著的《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第175页。

注释

1、[北宝塔] 安化县城北的一座七层塔。

2、[洢水] 安化县城一条河流的名称。

3、[紫云] 安化县城附近的紫云山。

4、[铜钟] 安化县城当时用于祭奠孔子的“铜壶滴漏”,又叫铜钟滴水。

5、[梅岭] 安化县城附近的梅子岭。

6、[打秋风] 旧时称拉关系,指找借口请求帮忙。《儒林外史》四:“张四兄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打秋风亦作打抽丰。

赏析

这是一副很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对联,联中自然嵌入了安化有名的四景,属于对联中的嵌名联。

安化的洢水,每逢雨后清澈异常,真像白居易《忆江南》所写的那样,“春来江水绿如蓝”,远远望去,蜿蜒委蛇的洢水仿佛飘浮在山野之间一条亮丽的蓝带;安化的紫云山上有一块光鉴如镜的巨石,晴空无云的时候,可以将阳光反射到远远的县城,恰若紫气东来;劝学所里的铜壶滴漏计时器,叮叮咚咚,滴水有声,给人以“鸟鸣山幽”的美妙感受,愈显劝学所里的宁静;梅子岭下有一眼泉水,饮之甘冽清爽,在夏日里送给赶路人一掬清凉。

这副对联,不过四四一十六字,但是经毛泽东这一点化,却将安化的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如身临其境。

然而,我们从中应该看到的是,时为莘莘学子的毛泽东,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无限的热爱,而且,在湖南长沙一师读书时的毛泽东,由于刚刚开始与社会接触,他的那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昂扬斗志还没有更多地显露出锋芒,而更多的是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学子的浪漫情怀,作品亦多直抒胸臆。在这副对联中,毛泽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将自己的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与夏日里妩媚而幽静的山光水色融为一体。

这副对联,在写景状物上,反映出了毛泽东诗文的一贯特点。

毛泽东对祖国山山水水的讴歌,并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他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无不反映出他当时的心态。他总是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所处的外部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品味起来又寓意深刻,余音绕梁。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这样描绘湘江的秋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顺视野所及来写湘江的秋景,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构成一幅缤纷的湘江秋色。此时,他将自己昂扬激越的情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自然地贯通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色之中。

在《沁园春·雪》中,毛泽东挥动如椽巨笔,这样描绘了北国之冬:“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这里,词人任想象驰骋,绘制出一幅无比雄浑壮丽的图画,仿佛用广角镜头在千里冰封的北国大地扫描一般,将北国严寒时节的壮丽景象一览无余。在这里,山川河流均表现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斗争品格,从而昭示了中国人民打不垮、压不扁的顽强生命力,说明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强暴,一定会打败任何敌人!毛泽东通过山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字里行间充满了昂扬的革命激情;另一方面,一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又通过想象,展望了祖国的美好未来,激励着人们去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早日胜利。

安化的对联,绘出一幅夏日里的绚丽情景;《沁园春·长沙》是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昂扬秋色;《沁园春·雪》,毛泽东绘制的是一幅北国风光的鸿篇巨制。四时景色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恰如其分地点化出毛泽东当时的心境。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584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