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庐的作品纵横捭阖之间透发出浓厚的苍朴、古奥、奇肆、神逸艺术语境,独树风标。其作品蕴含金石气、书卷气、庙堂气,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宗教、收藏价值。积学多年,尊师敬业,创作草篆,弘法刻经。其作品风格享誉海内外,深受推崇。
四岁的玩具
王子庐最早接触艺术是在懵懂时的四岁,记忆中的四岁基本属于混沌的状态。因为爷爷父亲比较喜欢书画,耳濡目染也便经常在家里写写画画,笔墨成为了最大的玩具。偶尔不经意的涂鸦。
墙的“闹革命”
当时哥哥在造纸厂,用纸糊的墙,比较白净。当时觉得为什么不在家里墙上画画写写?也许是小时候比较淘气,偷偷的在墙上画下内心童年的想法,没有具体的形质,只是在触摸事物存在的感觉。后来被母亲发现了,特别恼火。然而,父亲说:这个墙就是他的。于是墙就成了革命地。现代追溯起来不仅是原创,还说不定是当代艺术。
父的启蒙,形的顿生
父亲开始特意的教,安排正规的画谱和碑帖,选的是篆书和隶书。从临摹开始,写的秦篆。完全把笔墨当成了玩具。父亲也属于写意派,不逼着去非要写成什么样。
直到五岁的时候,开始对形体,对物体的轮廓有所把握了。特别是对笔墨之间的那种线性有所感悟,对形体产生兴趣。当时不成比例,但形体自成。
审美,法度之上的懵懂
八岁,小学一年。背了很多的唐诗和毛泽东的诗词。长时间的笔墨锤炼,游戏玩乐,观望老人的笔墨行为,因此八岁就已经可以写法度非常严谨的书法。包括了篆书、楷书、行书、五体书。这一时期,王子庐最重要的是懵懂阶段对汉字的写法和审美。在意识当中对汉字产生浓厚的感情,每天都游离在里面。
钩多了有糖吃,字对了气自华
八岁之前完成了视觉上对书法和汉字的一个认知。那时对汉字的五种写法,照葫芦画瓢基本上都能画下来。他的父亲在字的上面打钩,钩多了能有糖吃,于是成为了美好的寄望。
当时生活中他家里就这么些东西。此时开始的篆刻乐趣给家里带来很多的麻烦。家里的家具只要带菱角的,只要感觉纹饰不好看的就自己下刀开始刻。
那时,书写的课程,老师基本上以他的书写为范本。当时对笔墨的打理已经颇有心得。八岁前,就有比较好的笔墨秩序。
小小对联家的小小童年悦
八岁,父亲给了王子庐一个学习和实习的空间——对联。那个时期的对联,每一家都要挂。父亲的大量工作就转移给了子庐。当时每年非常盼着过年,因为可以体现自己的价格,红包、吃的、压岁钱都多。在其老家有这样的一个习俗:比谁家的春联的写的好,写的意义。春联的舞台,每年就好像看春晚似的。这样就有了大字。大字以隶书为主,最大的会有三米长。小人写大字的创作一直延续到12岁,小小名气也随之而涨。
独孤求精,偏执以致
12岁后上了初中。学校知道王子庐会写字画画,于是宣传上的材料基本上只要是能引用上毛笔,都让王子庐来完成。在这个时期,走入艺术的早熟期。但由于过多的喜欢笔墨,荒废了其他学业。因为完全执着于笔墨梦想,对艺术产生了的挚爱。
初中是在正规的教程外,其对文史对艺术发展史完成。单纯的生活给了足够的养分,却没有受到其他任何文化和思想的冲击、感染。
人生第二个落脚点,世界的入心
王子庐16岁就提前参军入伍了,在黑龙江23军67师。到了部队也就因为有这样的特长,直接调到了机关。部队首长专门给了一个创作室。那时感觉的梦想实现了,因为过去的执迷和专注。从而形成王子庐在价值观上一直在坚守艺术,简单和朴质的坚守。一条线、一支笔、一张桌子。
那时,王子庐在部队有了人生另一个落脚点,第一次真正看到外面的世界,越学越觉得字的深奥。部队四年,学习创作了四年,人生跨越到二十岁,完成了文艺青年的第一步。人生没有太多的传奇,一直在自然、质朴及顽固的思潮再建。每天学习和创作,完成对世界的构想。
第二个十年之始,颠覆与重生
王子庐第二个十年是由艺术走向生活的十年。
复员让其跨越到地方。部队四年的生活积淀、使其更加坚强自信,更加顽固,更加专注。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作,给自己安排很多题材。当时,一有钱,第一去的是图书馆买历代的法术名帖、书画品鉴和艺术题材品鉴的书籍。年纪虽小,藏书却是朋友圈中的第一位。
风格,缘起与原生的美学
从那时起,王子庐体验到艺术的本质不仅仅是这样的一支笔,而是具备一种使命感。大量的资料的查阅观摩,不断的笔墨锤炼,开始形成其个人的一个思想脉络、精神坐标。技能之外的超越成为了那一阶段的执着,思维也开始趋于成熟。
从这个期间王子庐开始接触宗教。认为宗教的内心和回归和艺术的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人生之“爱”,开始关注更广义的美学!并缘起了连续三年高量的读查文史、国史题材的资料。
慢慢的创作中就找到了王子庐的个人风格。从对古人的临摹、观望、感悟、体察、实践中找到了一种独蕴的语言,并从书法的美中找到了国画的美。一波三折并有机的将神韵链接在一起。形成诗书画印的融合。
黑土地加北京的
丛林法则
到了99年和2000年,这是其艺术上的成熟期。在两个地方酝酿了艺术——黑土地和北京的等量相异。
王子庐书法家在创作
然而,在北京却又认为是基础的又一轮回归。考虑的东西愈加丰富,眼界宽视,对艺术也不是泛泛的书画篆刻这一门类。
颠覆后的治学定力
2000年后的十年是王子庐宗教观对艺术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定力的一个考验,只要是艺术的,都去学习,去各个地方观摩,去给自己加课程,处于游学阶段。辐射性的重新审视各种东西,认识了很多的老师和挚友。可以说,2000年之前是自学,而在北京是治学。
热爱,对生命的极度认真的热爱
近十年,王子庐亲身拜了很多老师。从他们身上,感受最多的是“热爱”,对一切存在和存在感的热爱,是需要认真的爱。
治学到今天,王子庐称内心当中所感悟的对艺术的认知还是两个字——认真。
认真的对待传统艺术,发现不足,这样人生就跨越到四十岁。
艺术就是生活的本质
四十岁开始对人生做一个完善的规划。希望把艺术走向产业,人生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写画画,而是一种产业化的艺术人生。致力于把艺术变成一种大众可以体悟和感知的产品。这时,筹划了巨匠城等文博类的产业体。
王子庐言:艺术就是生活的本质。
王子庐书法师承沈延毅老师,以魏碑的行书化为主,风格强烈至致,对其审美产生很大的影响。绘画上,得益于杨彦老师。篆刻上,师承韩天衡老师。
王子庐老师创作的艺术作品
王子庐作品“沧、朴、古、奥、奇、逸”,被称为画不着相,字不有羁,行云弄水,舞意横生。
执着——偏执与专注,为物感为物喜,下笔却不以物染心,而染纸其上。
认真的热爱——以表达热爱的方式,认真的表达艺术。
大美之美——大美,超脱与单纯的艺术之美,以精神和心灵的契合,以艺术为桥梁构成。恰如宗教、信仰、禅机、哲学。
众赏而辉——真正的艺术应为大众所赏、所品,而非孤芳珍藏,应是普世精神食粮。能从中感受生命的肆意与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