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佛门庄严的诗句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1 0:39:55 人气:8 加入收藏 标签:大师 安徽 江苏 五台 山西

经: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中国佛学禅语八条佛曰

1。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

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

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62.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

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63.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6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

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6.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佛门楹联四字楹联

持涅磐心 作平等观 陈雪村(锦衣居士)

出三界家 入四空门 陈雪村(锦衣居士)

大千世界 不二法门 安徽九华山月身宝殿

德敷上下 道贯古今 湖南衡山丹霞寺——肖康佐

发尽缘断 心死色空 陈雪村(锦衣居士)

老龙听法 顽石点头 江苏无锡惠山寺——明·邹德基

六朝古刹 七祖道场 湖南衡山福严寺(南岳系祖庭)——怀让

去实不去 生决定生 山西五台山(念佛堂)

人间佛地 世外人家 广西桂林南峰寺

入诸佛位 至涅般城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 -

受出家戒 发菩提心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

往生极乐 超脱红尘 湖南平江东山古寺

维善为宝 无欲则刚 江苏无锡广福寺法堂——近·孙肇圻

行修于乱 性磨于利 陈雪村(锦衣居士)

言深不传 行极反异 陈雪村(锦衣居士)

月明如昼 色即是空 广东广州檀度庵月色楼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安徽九华山平坦寺五字楹联

本来无一物 何处觅三心 圆瑛大师

本来心是佛 究竟我为谁 圆瑛大师

不伐有巢树 多移无主花 江苏东台泰山寺西客楼——姜沂

不可得思议 如何获圆通 (佛教通用联)

不陟高寒处 安知天地宽 四川峨眉山金顶——明·梁应龙

禅意庭前柏 诗情雪里梅 圆瑛大师

成就此功德 早种诸善根 佛教哀挽联-挽男居士

处尘能不染 学道有何难 圆瑛大师

春山含祖意 秋月印禅心 圆瑛大师

当知法无我 应以戒为师 圆瑛大师

当知心是佛 常以戒为师 浙江临海台州佛教文化馆——茗山

当知心是佛 惟爱道为师 圆瑛大师

定光澄月相 慧海涌潮音 北京雍和宫 钱陈群题大殿,雍正接见文

法法何曾法 林林不是林 香港离岛东涌法林 -

法身千嶂月 闻性一声钟 圆瑛大师

风云观世态 水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

逢人觅佳句 对境话禅机 圆瑛大师

佛从何处觅 道在此中求 圆瑛大师

佛法谈三世 人生梦一场 圆瑛大师

根深即果茂 源远而流长 山西五台山(僧舍)

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山西五台山秘密寺

观身本无我 念佛乃是谁 圆瑛大师

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山西五台山山门

湖山供啸傲 风月助吟哦 圆瑛大师

见无相之相 论不空之空 山西五台山(僧舍)

健行乾不息 逊志益无疆 北京 雍和宫 五福堂书室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河南登封少林寺(面壁石亭)

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福建宁德天王禅寺——当代·释智圆

客影云边去 僧语松下来 陈雪村(锦衣居士)

空门随客缘 钟声入佛心 陈雪村(锦衣居士)

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福建闽侯崇圣禅寺——现·许涤新

丽华庄宝相 湛日朗心珠 北京 雍和宫 汪由敦题照佛楼

了了无遮念 空空不染心 (佛教通用联)

瓶中杨柳绿 座下莲花香 台湾台南清水寺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近·曼殊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山西五台山(僧舍)

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北京 雍和宫 乾隆题太和斋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浙江新昌大佛寺(大雄宝殿)——木鱼

三思过有限 一笑益无垠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

僧心共佛老 人情随财浓 陈雪村(锦衣居士)

山高流水远 寺古白云深 江苏泰州白云寺

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江苏南通天宁寺(寺门)——王维诗句 山行天地气 水藏日月光 安徽九华山聚龙庵

山中藏古寺 门外尽劳人 广东南雄挂角寺

诗意窗前月 禅心雨后山 圆瑛大师

时时能修行 处处可成佛 陈雪村(锦衣居士)

是僧皆佛印 无客不东坡 安徽潜山三祖禅寺(后三祖僧灿建)

树色浮空翠 花香入阁清 圆瑛大师

水净月孤圆 山空云自在 浙江天台国清寺鱼乐园

水绕禅窗静 花开佛国香 圆瑛大师

寺古烟常锁 僧老语多奇 陈雪村(锦衣居士)

寺空叶落紧 云深客来稀 陈雪村(锦衣居士)

寺小藏宋额 松古忆唐僧 安徽九华山福渡寺

寺小通幽处 山矮得旷观 安徽九华山净信寺

谈经见佛理 对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云南鸡足山祝圣寺

无法向人说 将心与汝安 湖北沙市居士林(达摩画像)——王震

无我方为我 出世即在世 陈雪村(锦衣居士)

悟空诸相寂 对佛一灯明 江苏泰州南山寺(禅房)

心静风浪平 色空天地宽 陈雪村(锦衣居士)

兴法南北寺 教滋东西方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秦游伦

巡行东西南 护持佛法僧 浙江黄岩九峰寺韦驮阁

烟火香里人 慈悲声中主 陈雪村(锦衣居士)

一花一世界 千叶千如来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集《梵网经》文

一宗彰唯识 三塔耸云天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桂生

应识身非我 恒思利及人 圆瑛大师

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音 韩国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宝殿)

有法知不染 无言谁当酬 云南鸡足山寂光寺——明·大错

有相皆虚妄 无我即如来 横披诸行无常

远离众生相 发起菩提心 圆瑛大师

在欲而无欲 居尘不染尘 山西五台山(僧舍)

真知出实践 妙理贵躬行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当代·王学仲

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安 圆瑛大师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四川乐山凌云寺(月榭)

竹影时临案 涛声欲上楼 圆瑛大师 -

自在大自在 世间出世间 (佛教通用联)六字楹联

遍七处而恒演 历九会以同宣 山西五台山(弥勒殿)

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山西五台山(弥勒殿)

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东之 四川乐山大佛寺(山门)

荷担如来家业 依持圆觉伽蓝 (佛教庆贺联-升座)

净门一尘不染 土寺五戒森严 海南万宁净土寺寺门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横披严于律己

千般救苦胸怀 一片慈悲心肠 陈雪村(锦衣居士)

泉自有时冷起 峰自无处飞来 浙江杭州灵隐寺冷泉亭——清·俞樾

无慧剑有慧剑 非灵山即灵山 江苏南通文殊院——近·张謇

喜现庄严国土 欣沐佛陀灵光 (佛教庆贺联-开光)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见去来人 江苏吴县罗汉寺弥勒殿

修到一尘不染 悟来五蕴皆空 浙江苍南广福寺——谛印

一山恁么可爱 几人于此茫然 云南剑川茶花寺——明·担当

知我说法如筏 不应住色生心 (佛教通用联)七字楹联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建福州林阳寺——明·叶向高

傲骨虚怀真识量 热肠冷眼大慈悲 安徽怀远迎河寺

白日白天谁歇脚 云来云去本无心 湖北通城白云寺

百年过客无常主 三日为僧不愿官 云南剑川海云居寺——近·赵式铭

半个蒲团天地老 一声清磬古今空 江苏南京妙相庵(佛堂)

宝地遍治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 北京 雍和宫 太和斋

饱经世故慵开口 看破人情只点头 广东普宁南岩古寺(寺门)

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近·赵熙

不待海枯才见底 但逢月上即敲门 云南鸡足山寂光寺——明·担当

不独峨眉幻银色 从教大地变黄金 四川峨眉山金顶——明·朱元璋

不顾手辣成误会 但将心狠作慈航 陈雪村(锦衣居士)

不为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安徽九华山正天门

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陈雪村(锦衣居士)

不因僧来方称寺 但有性现便成佛 陈雪村(锦衣居士)

不用三抵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横披群经指见

不于其中起分别 是故此处最吉祥 江西南昌佑民寺(大雄宝殿)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 江西九江东林寺

禅门倚云烟明灭 幽人随风迹有无 陈雪村(锦衣居士)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江苏阜宁兴国寺——当代·释圆湛

常有欲以观其窍 应无住而生其心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清·彭时中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浙江绍兴大佛寺弥勒像——清.茅立仁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王予望题于甘肃天水罗汉堂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北京潭柘寺

慈颜一笑了千事 大肚三通行万船 甘肃甘谷蔡家寺——当代·吴恒泰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清·吴擎

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红树尽禅机 圆瑛大师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

大肚皮包藏古今 一笑后渡灭人天 云南巍山观音殿(弥勒殿)

大肚皮包藏今古 一笑后度灭人天 邳州徐塘三圣庙弥勒像

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江西铅山峰顶寺(弥勒殿)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常怀惭愧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江苏杨州静慧寺——清·爱新觉罗·玄烨

但有袒怀大欢喜 不嫌成佛后如来 江苏南通弥勒院——近·张謇

但做得来皆事业 若推不去即因缘 江苏无锡石浪庵——近·徐兰畦

到此即空还即色 迩时宜雨亦宜晴 山西五台山广仁寺十方堂

到此已为无俗虑 上来自觉有天然 香港离岛宝莲禅寺

定中金磬天边落 悟后云关夜半开 北京 雍和宫 张若澄题照佛楼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能空现在身 湖南长沙麓山寺(观音殿)

饭里有沙需细嚼 水中无骨莫横吞 江西铅山峰顶寺(斋堂)

梵纲庄严含万象 月轮清净印千江 圆瑛大师

放下罢一丝不挂 看起来万法皆空 圆瑛大师

放下时何物是我 担取去那个为谁 云南鸡足山传衣寺

风云过眼浑无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圆瑛大师

佛道不从心外觅 禅机但向静中参 圆瑛大师

佛法能除世间苦 法音香彻九霄云 横批千古明灯

佛法能破愚痴暗 学佛点燃智慧灯 横批××常转

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印光大师——藏经阁佛殿联

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山西五台山碧山寺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山西五台山

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陕西终南山弥陀寺山门 \\/ 河北井陉福庆

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江苏吴县崇报寺落红亭——现·吴济时 海到无边天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

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湖北武当山朝山神道治世玄岳坊

蝴蝶泉旁蝴蝶飞 罗汉塔上罗汉笑 陈雪村(锦衣居士)

花下聆经清有味 水边契道静无声 江苏南京华严庵——清·刘佐禹

悔不尽千差万错 悟透了后果前因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寇璜

悔难追事当头戒 悟过来人放步行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赵藩

即佛即心圆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圆瑛大师

既升堂更应入室 再进步方可登楼 安徽九华山甘露寺(客堂)

间中自觉心无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圆瑛大师

剪一片白云补纳 留半窗明月看经 江苏海安观音禅寺禅房

翦一片绿云补纳 留三分皓月看经 江苏南京妙相庵(小淇澳亭)

见犹离见见弥陀 生本无生生西方 山西五台山(念佛堂)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解脱门开谁肯入 浮生梦觉自知归 江苏常熟兴福寺寺门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横披戒灯常明

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金炉不怕千年火 银烛长明万户光 福建福清石竹寺进香亭——郑宗华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云南鸡足山大觉寺

净地有物僧不扫 空门无缘客自关 陈雪村(锦衣居士)

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湖南岳阳吕洞宾像

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 江苏南京华严庵——清·程守谦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

觉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远自心求 圆瑛大师

觉心清净原无染 大度宽弘乃有容 圆瑛大师

看看世事摇摇手 想想人情点点头 江苏泰州某寺莲台——近·刘道人

客至莫嫌茶叶淡 僧居不比世情浓 广东肇庆虎岩寺(客厅)——黄旌珊

来世怕为双角兽 此生不作两头蛇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鲁珍

览镜知惭宏宝训 规今师古振禅林 印光大师禅林宝训联

老屋檐下雨成帘 佛门堂上石作花 陈雪村(锦衣居士)

乐以忘忧真智者 心能转物即如来 江苏无锡开原寺(法堂)——当代·李广

离苦海经书作渡 登天堂佛法为津 广东雷州福田寺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印光大师念佛堂联

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陈雪村(锦衣居士)

灵山我数阿罗汉 佛海人参大肚僧 四川什邡罗汉寺(弥勒殿)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讲律)

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安徽九华山广化院——清·吴襄

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圆瑛大师

梦回平生已而立 惮破天道过不惑 陈雪村(锦衣居士)

梦中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山西五台山(僧舍)\\/广东南澳玉佛寺

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湖南衡山明心殿佛龛

明月清风呈祖意 远山近水寄诗怀 圆瑛大师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安徽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莫认化城为宝所 更翻贝叶证菩提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诸辅臣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印光大师弥陀联

暮鼓寂时林愈静 晨钟响处山更幽 云南剑川海云居寺——杨宝山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安徽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圆瑛大师

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安徽九华山立庵

念泯则相相离相 达真乃心心印心 山西五台山(僧舍)

蓬莱何须觅海上 岁月最宜度山中 安徽九华山法华寺

千嶂云山凭我隐 五湖风月有谁争 圆瑛大师

千嶂云山围佛界 四时风月入诗囊 圆瑛大师

巧把尘劳作佛事 善行方便度群生 (佛教庆贺联-升座) 巧机锋联出世教 妙观察对入人伦

青狮竟忍长相睡 龙烛奈何久不明 湖北仙桃青龙寺——清·毛世池

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清闲暗诵经 安徽九华山华严禅寺

人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广东雷州天宁寺(客堂)

人生犹似西山日 富贵终如草上霜 横披但念无常

人生真谛何处寻 自性三宝即尔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 福建福州华严寺弥勒龛——近·陈宝琛

人世太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于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人无卓识名难著 士有精诚志竟成 圆瑛大师

人心清静无私念 世界自然现大同 江苏南京清凉寺-当代·茗山

如将布袋罗三藏 定仗瑜伽宁一灯 云南剑川宝相寺——金国卿

如来说庄严佛土 菩萨无住相布施 (佛教庆贺联-升座)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横披净土为归

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江西九江东林寺

三径黄花秋雨外 一林红叶晓烟中 圆瑛大师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山西五台山(观音殿)

上去便可入碧落 下来难免进红尘 陕西铜川玉华寺

涉世利生宜爱物 持躬修德在行慈 圆瑛大师

石鼓无人雨闲敲 梵钟有音风徐送 陈雪村(锦衣居士)

石径有尘风自扫 山门无锁月常关 湖南衡山石头寺

时节若逢承法印 机缘相契绍心宗 圆瑛大师

世间惟有修行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河南开封相国寺(西斋堂)——清·马慧裕

世间有佛慈悲荡 胸中无私天地宽 甘肃靖远接引寺

世上虽有千般好 平安胜过一切福 横披平安至上 哎哟经验网

世事沧桑无限感 人生梦幻有谁知 圆瑛大师

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安徽九华山立庵

世态炎凉唯一笑 余怀坦白故常开 福建莆田广化寺兜率殿——清·程骥远

世味不如书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圆瑛大师

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无二心 圆瑛大师

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五台山望海峰。

是佛非佛何为佛 本性无性便是性

竖起脊梁立定脚 拓开眼界放平心 安徽怀远迎河寺

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云南晋宁万松寺——明·担当

水底有天悬日月 空中无地现楼台 湖北来凤仙佛寺

说法现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尽欢颜 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

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安徽九华山大厦庵

说诸佛法非佛法 无二文殊是文殊 江苏南通文殊院——近·张謇

私藏饮食三铁棒 未供先用九铜槌 江苏南通香光寺监斋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威令登彼岸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寺内无僧风扫地 塔中有佛星点灯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四川德阳万佛寺(弥勒殿)\\/印光大师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说尽 山西五台山龙泉寺

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印光大师如意寮联

万法皆空观白在 一尘不染见如来 横披自净其意

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证禅心 横披自性即禅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是禅心 圆瑛大师 ?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万籁无声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山西五台山(僧舍)——现·刘东父

为人定要培心地 学佛方能悟性天 圆瑛大师

为人若要超三界 念佛速令登彼岸 横披一心念佛

惟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纲常 安徽黄山慈光寺

惟有洗心能革面 虽非造极已登峰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诸辅臣

问大士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江苏南京鸡鸣寺

问君能有几多愁 念佛可令烦恼无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问菩萨缘何倒坐 笑世人不肯回头 福建长汀朝斗岩观音庵

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无甚为谁忙 河南民权白云寺(弥勒殿)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山西五台山

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安徽九华山立庵

无眼耳鼻舌身意 是般若波罗蜜多 福建福州庆城寺

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山西五台山南山寺五观堂

五蕴皆空度苦厄 一切如幻大寂默 横披般若常照

悟明理念为真念 转得凡心即佛心 圆瑛大师

悟破世事无一语 惮透人生了无痕 陈雪村(锦衣居士)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江西九江东林寺

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动德所庄严 圆瑛大师

闲云野鹤自来去 白石清泉无是非 湖北蕲春普慧寺——清·黄云鹄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山东济南千佛寺弥勒殿 笑破肚皮人不识 袋装尘世我全知 江西九江东林寺

心如能了事方了 生尚云浮名更浮 云南剑川宝相寺——涂跃龙

心同佛定香烟直 目极天高海月深 左宗棠

心有慈悲添福寿 知因识果得吉祥 横披作人至宝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佛在性中莫远求 横披自心是佛

心至虚时能受益 事非经过不知难 圆瑛大师

性定魔伏朝朝乐 妄念不起处处安 安徽九华山立庵

性定心常生幽竹 色空身自在彼岸 陈雪村(锦衣居士)

休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 圆瑛大师

修心先要明三谛 学佛当思利众生 圆瑛大师

虚白堂前拴意马 无影树下锁心猿 河南卫辉宝昙禅寺(碧霞宫)

学道当知心是佛 修行应以戒为师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 圆瑛大师

学无止境宜精进 法有当机可演扬 圆瑛大师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真愚始知贤 安徽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一切有相皆虚幻 佛法无我始能学 横披般若为导

以一念而除众念 登九品直趋涅般 横披一心念佛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 安徽铜陵云崖寺

吟成诗意多禅意 悟彻空身即法身 圆瑛大师

由来古佛非女子 只缘大士有婆心 江苏徐州兴化寺(观音像)

有福方登圣贤地 无缘难入解脱门 山西五台山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横披明因识果 -

愿大地都成净土 问众生谁是如来 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

愿尔面见如来像 于我常生欢喜心 福建诏安报国寺弥勒殿

愿将东土三千界 尽种西方九品莲 福建将乐证觉寺

愿将佛手双垂下 摸得人心一样平 安徽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清·刘含芳

月影山光含妙谛 涛声海色演禅机 圆瑛大师

月影松涛含道趣 花香鸟语透禅机 圆瑛大师

阅历深时知世态 功夫悟后见天真 安徽九华山立庵 \\/ 圆瑛大师

阅世广开天地量 逢人长笑古今春 福建莆田慈寿寺天王殿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

真佛不从心外觅 此身即是真道场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真解脱一尘不染 妙庄严万法皆空 山西五台山(僧舍)

正觉成时佛自来 功夫深处门自开 陈雪村(锦衣居士)

知足安贫殊自乐 攀龙附凤损精神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至此已非门外客 过来便是个中人 安徽九华山一天门

至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江苏镇江甘露寺

竹密何妨流水过 山高岂碍白云飞 山西五台山(僧舍)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江苏徐州兴化寺

转八识能成四智 解六结而越三空 圆瑛大师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普陀山慧济寺

总持兜率三千界 妙湛旃檀五百杯 北京 雍和宫 嵇璜题于大殿 六波罗蜜施为首 四无量心舍最高 横披行菩萨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①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②以动衬静,隐村山寺的宁静气氛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这是回向偈中的一句,原句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壮严佛静土,上报四重恩有两重意思,首先这是回向法界的意思,其次是修行的要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修身修心,能对父母、国家、三宝(佛法僧)、众生做利益的事情。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

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志心归命称九天玉皇公人皇人舍身堵北缺万众生万众大恩典功德无量平心仁义性行道德深刻己代众生救世功德成灵魂万年显天日永保留万教拜帝心大仁大义成精神在九天心仍救世存上天为帝主劝善天下人帝命太白星星君下凡尘奉旨降笔写分为三段经上中下三节一切皆降笔原文用白话五字成圣经名称圣源觉即是玉皇经孝弟兼忠信礼义及廉耻玉皇上帝心道行八种礼圣文传凡世诵念神鬼钦老少诵奉行万事皆清平天下分三界由帝手判公目视如电闪不得漏毫分左右两旁立慈苦大法童生平自割肉为药济贫穷身佩七宝带无极变化通手执双龙剑拥护玉皇公南斗北斗星玉皇用大臣凡间生死事两尊星君分五雷大将军声威震西东镇兵千百万一切协天兵儒释道教理仁慈道德心三教皆平等一切归命理九重天外圣地中五岳神一切听号令万方土地遵圣源觉真经日月星同存经文动天日正气万古留万教经中宝无极最上经能超凡入圣可超度亡人玉皇威灵显仁义道德心仁义昭日月道德天同存解化千万劫超度万众生一切救世心普救众生存上中下圣文万教经中源神圣佛仙道传教第一遍真心诵皇经福神到家庭早晚焚香念出入多贵人上段圣源觉常念化灾星诸仙佛法大拥护诵皇经诵毕用三拱手礼中段圣源觉上天消息文天地降帝生就是玉皇公玉皇上帝名人人称天公生平动天日万教皆遵从

六度即六波罗蜜,以多修习善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智慧”六度万行为筏,度脱于生死苦海,得至究竟涅槃之彼岸。

六合是六和合,即一、身和、二、口和、三、意和、四、戒和、五、见和、六、利和。

莲花,又称荷花。

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

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

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

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

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

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

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

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

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

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

《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

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

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

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

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

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

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

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

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

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

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

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

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

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

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

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

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下转86页)(上接50页)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

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

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

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

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

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

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

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

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佛门庄严的诗句】相关文章:

1.谦虚佛门名言

2.描写佛门的名言

3.描写佛门清净的句子

4.梅花古诗句,描写梅花的著名诗句

5.秋的诗句,描写秋天唯美秋色秋韵的诗句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5068.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