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意思-一丘之貉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9 23:03:42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一丘之貉 都是 成语 他们 一个

成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é

成语注音:ㄧ ㄑㄧㄡ ㄓㄧ ㄏㄜˊ成语正音貉,不能读作『hè』。

成语简拼:YQZH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一丘之貉成语辨形貉,不能写作『鹤』。

歇后语:家臭虫说山臭虫成语谜语一路货色

成语英文:birds of a feather成语日文同(おな)じ穴(あな)のむじな成语法文chacals de la même tanière成语德文Schakale aus demselben Bau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貉,音ㄏㄜˊ,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语出《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见『一路货色』(1158页)。

一、[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贬义。类:、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例](1)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2)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3)管他什麽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4)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麽差别啦!(5)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6)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7)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8)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9)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10)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二、作宾语;指蔑视对方。

貉一丘、一邱貉、难兄难弟、患难之交、患难与共、一路货色、物以类聚、狐群狗党、狐朋狗友、沆瀣一气、泾渭不分、半斤八两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一邱貉、貉一丘

(1)《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源)

(2)《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3)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严复《救亡决论》

(4)清·吴伟业〈偶成〉诗其五:『韩非传同老子,苏侯坐配唐尧。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谁凤谁枭。』

(5)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

(6)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7)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8)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9)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10)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11)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麽差别啦!

(12)管他什麽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13)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14)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15)…云。异史氏曰:『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1)奥巴马和布什都是一丘之貉,他们只是国会去实施计划的傀儡。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一丘之貉”几个大字。

(3)德鸾哥哥给煦埔和识琶讲解了“一丘之貉”的故事。

(4)瓜园中学的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丘之貉”。

(5)回到1995年,经济学家及《金融时报》专栏作家JohnKay验证了1987至1994年34位英国预测者的记录。他得出结论:他们是一丘之貉。

(6)莉莉写不出成语“一丘之貉”,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7)联邦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与上述政策沦为了一丘之貉。

(8)另外,一些在外面招摇撞骗、不守戒律的人,他们也是一丘之貉,物以类聚地各自形成一个小团体。

(9)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倾向,但它们确实是一丘之貉。

(10)生活世故使他们误以为八路军的政府与其它政府都是一丘之貉。

(11)受贿如同抢劫,人们始终认为,受贿者与窃贼是一丘之貉。

(12)他说,在旁遮普省的激进集团,例如虔诚军、基地组织和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之类,都是一丘之貉。

(13)小铛不会写成语“一丘之貉”的最后一个字。

(14)在他看来,所有帝国主义强权都是一丘之貉。

(15)这些人又在一起喝酒赌博,我看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16)中国投资者逃之夭夭,然而得势的反对派还是把他们与独裁者看做一丘之貉。

(17)重要的是我们的驴象两党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只要看到这两党谁都不反对自由贸易,就知道他们是一丘之貉。

(18)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19)他们都有是一丘之貉。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隶)(肄)宗庙,还谓掾史曰:『我亲面见受诏,副帝(隶)(肄),秺侯御。』人有上书告长乐非所宜言,事下廷尉。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注](1)长乐:戴长乐。西汉时人,生卒不详。宣帝宠臣,官任太仆。(2)廷尉: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後称『大理寺卿』。(3)恽:音ㄩㄣˋ。杨恽(?~西元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人,为司马迁外孙,杨敞之子。宣帝时,因功受封为平通侯。後为怨家所告,被处以腰斩之刑。(4)匈奴: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5)单于:音ㄔㄢˊ ㄩˊ,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6)见杀:被杀。(7)不肖:不贤,没有才能。(8)大臣为画善计不用: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画,设计、筹谋。(9)身无处所:无容身之处,意指死亡。(10)令:假使。 至今:延续到今。 当世:指汉宣帝。

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为告发霍光谋反有功,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他居功自傲,不把汉宣帝看在眼里,太仆戴长乐事发入狱,向汉宣帝揭发杨恽认为秦二世胡亥与汉宣帝为一丘之貉。杨恽被罢官回乡,他给孙会宗回信不满而被杀

据《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载,汉朝时的杨恽(ㄩㄣˋ),父亲杨敞是昭帝时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强,所以年轻时就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声名显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觉中显露骄傲的态度,常常得罪别人,其中与宣帝最宠信的太仆戴长乐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长乐被人告了一状,他怀疑是杨恽怂恿的,所以也上书控告杨恽诽谤当今皇上。其中一条罪状大意是说: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正谈论他们首领单于(ㄔㄢˊ ㄩˊ)被人杀害的消息。杨恽听了之後,就发表议论说:『单于真是昏庸的君主,虽然他的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结果送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好比历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样,因为听信小人而杀害忠贞大臣,结果遭到亡国的噩运。如果当时秦朝的君王肯采纳忠言,也许今天还是秦朝的天下呢!从古到今的国君都喜爱听信小人的话,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样,没有什麽差别。』杨恽如此借古讽今,实在是太猖狂无礼了!宣帝听了很生气,就将杨恽免职。後来『一丘之貉』由此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一

一:yī 1、《狼》:『一屠晚归。』2、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丘

丘:qiū 1、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丘冢。』3、丘墟;废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即垄,田亩耕作单位。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辨] 岭,山,陵,丘。见『陵』字。[丘墟] (1)废墟;荒地。(2)坟墓。[丘壑] (1)深山幽谷。常指隐居处。(2)画家的构思布局。之

之:zhī 1、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貉

貉:hé 一种野兽。《列子·汤问》:『貉逾汶则死矣。』mò我国古代东北部一个民族。《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第而异俗。』一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丘

丘:《子集上·一字部》《广韵》去鸠切《集韵》《韵会》祛尤切《正韵》驱尤切,□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尔雅·释丘》非人为之曰丘。又前高后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又地名。帝丘,本颛顼之墟,今澶州濮阳县。又营丘,商丘,楚丘,灵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又三丘。《张衡·思玄赋》过少昊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句芒。〈注〉蓬莱,方丈,方壶,三者皆羣仙所居。又《前汉·□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传》益兵也,即丘出一甲,则一甸之中,共百人为兵矣。又聚也。《孔安国·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又崇丘,亡诗篇名。言万物得极其高大也。又大也。《前汉·楚元王传》高祖微时,尝与宾客过其丘嫂食。〈注〉长嫂之称。又空也。《前汉·息夫躬传》寄居丘亭。又丘里。《庄子·则阳篇》少知问太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为风俗也。又比丘。《魏书·释老传》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又姓。又左丘,龙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麦丘,水丘,吾丘,皆复姓。又《韵补》叶祛其切,音欺。《诗·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叶下媒期。《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叶下诗之。《左传·僖十五年》史苏占之曰:不利行师,败於宗丘。叶上姬旗。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辞·九怀》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望谿兮蓊鬰,熊罴兮呴嘷。又叶丘於切,音区。《□琳·大荒赋》过不死之灵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伫盘桓以踌蹰。古丘区声通。《颜师古曰》古语丘区二字音不别,今读则异。互见匚部区字注。《集韵》本作丠,亦作□。之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貉

貉:《酉集中·豸字部》《集韵》《韵会》《正韵》□曷各切,音鹤。本作貈。《正字通》貉似狸,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墨客挥犀》貉状似兔,性嗜纸,人或击之,行数十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既行复睡。《诗·豳风》一之日于貉。〈笺〉往搏貉,以自为裘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貉踰汶则死。《淮南子·修务训》貛貉为曲穴。又虫名。《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又《广韵》下各切,音涸。义同。又《唐韵》《集韵》《韵会》□莫白切,音陌。《说文》北方豸种。《五经文字》貉,经典相承作蛮貊。《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又《秋官·貉隷注》征东北夷所获,选以为役员。《公羊传·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注〉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税二十而取一。又《尔雅·释诂》貉,缩纶也。〈注〉纶,绳也。谓牵缚缩貉之。又《集韵》末各切,音莫。《尔雅·释诂》静也。又《集韵》《正韵》□莫驾切。同禡。《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田猎,祭表貉则为位。〈注〉貉,师祭也。《尔雅·释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礼》作貉。貉又为貊字,古今之异也。考证:(《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八貉。)谨照原文八貉改九貉。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425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