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轻松有趣的春节对联故事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9 22:18:59 人气:4 加入收藏 标签:春节 对联 春联 故事 李白 下联

这个我知道,我一直很喜欢过春节,尤其是对于过春节贴对联的习俗,所以也了解了一些关于春节对联的故事。下面就分享5个比较有趣的春节对联故事给大家。

对联故事一: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对联故事二:

南宋诗人尤袤和杨万里关系友善。淳熙年间,杨任秘书监,尤为太常卿,常常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二人性情诙谐,喜欢互开玩笑。有一次碰面时,尤对杨说:我以一经句为上联请你对出下联:杨氏为我。杨万里应声道:尤物移人。

杨氏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经典中的成句,二位诗人巧妙地把它们引为联句,而尤、杨又分别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联句,确需才学垫底。

对联故事三: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对联故事四: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对联故事五: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其四子)与朱允炆(其长孙)同侍。

太祖出句令对: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曰:雨洒羊毛一片毡

太祖以为气弱。朱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后一对句比前一对句气象雄浑得多。后来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也许马苑应对一事已经显示出皇孙不是皇子的对手。

春节的来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贴对联(福字、门神)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贴对联习俗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对联的传说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对联故事和春节对联的一些知识介绍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4217.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