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趣联妙对:七夕对联的故事,本文共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相传乾隆年间,江西萍乡有位寒窗苦读的儒生刘凤皓,不到二十岁,便成了新科进士。乾隆皇帝在赐新科进士御宴时,发现刘凤皓是个独眼进士,对他的相貌颇为反感,便有心出题难难他。乾隆皇帝先出了一上联:
?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液地当盘。
?
刘凤皓向皇上行过跪拜大礼后答道:
?
玉皇兴兵,雷鼓云旗,风刀雨剑天作阵。
?
这一下子把上联的气势压下去了。乾隆皇帝憋得脸色通红,生气地说:“朕觉得一个总比不上两个好,单独不如一双妙。”他用“一双”来嘲笑刘凤皓的“独眼”,又出一上联道:
?
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
?
刘凤皓知道皇上在讥笑他,微微一笑,吟出了下联:
?
大清刘凤皓,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
?
乾隆接着又出了一个更露骨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皓立即应声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
乾隆虽不甘心,但脸上已有了笑容,又念出一上句:
?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皓不亢不卑,对出下句:
?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
乾隆一听大笑,脱口赞道:“好一个探花郎!”乾隆皇帝从刘凤皓的下联中看出了此人的宏大志向,就重用了这个独眼进士。刘凤皓不负皇恩,果真为国为民立下奇功,成为清朝一代名臣。(据《咬文嚼字》)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2楼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手?
?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我乃探花郎。
?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
乾隆接着又出了一个更露骨的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皓立即应声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
?
这一句让我想起一个对子:
?
说是有一个独眼的岳丈和一个跛脚的女婿的故事:
一日,女婿去看望岳丈,老丈人看见女婿一踮一跛的过来,随口出对曰:
贤婿枉顾,路途坎坷,高一脚低一脚。
女婿也随口对上:
泰山错看,世态炎凉,睁只眼闭只眼。
*.*.*.*? -11-4 14:09:4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4楼 ?
?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南兄是说哪个好啊?
?
文章提交者:饕餮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
呵呵,趣联好!独眼对跛脚!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
哦, 那个纯属搞笑,还有两个,斑竹有没有兴趣?
*.*.*.*? 2004-11-5 13:34:0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8楼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再贴两个搞笑的:
一私塾先生一日上课,讲至正酣之时,见一学生伏案而睡,鼾声雷鸣。不禁勃然大怒,正欲体罚,忽想起一对,就呵斥学生,如若对不上,就大刑伺候。
上联曰: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未料,学生战战兢兢地答道:
师父压师娘,师娘压床,床压地,地动山摇。
*.*.*.*? 2004-11-5 13:36:51? ?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9楼 ?
文章提交者:不可不戒 加贴在 舞台往事 凯迪网络
一日,秦桧道遇济公。一为刁难济公**,二为在众人面前显山露水,秦出对难曰:
?
酉卒是醉,目垂是睡,李太白抱着酒坛在山坡上睡,也不知他是醉还是睡。
?
出完题,秦桧得意得看着济公,以为这癫僧一定对不出来,没想到济公张口就来:
?
肉长为胀,肉半为胖,秦夫人挺着肚子在大街上逛,也不知她是胀还是胖。
?
对完,济公扬长而去。秦桧涨得满脸通红,羞愤而归。
?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李姓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考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的“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了此联的内容,即“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 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则描述了民间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的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他出一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其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所以,要想对出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在明代,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沈应的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又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出一上联要求文征明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那书生听后,不由击掌赞叹不已。
[端午节的佳联妙对故事集锦]
小孩妙对对联的故事
西安城内一共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南广济街,一条叫北广济街。一年,广济街口来了个秀才,他热天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个老汉摆着茶摊,正在卖茶,便走过去买茶解渴。那老汉看他一身秀才装束,便对他说:“你是秀才,想必腹中有才,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对得出,这些茶任你喝,分文不取;若是对不出,茶资加倍,不知可否?”秀才心想:一个卖茶的老汉能有几分学问!不假思索道:“取碗茶来解渴先,再对对不迟。”老汉捧上一大碗茶,待秀才喝下,便缓缓说出上联:
南广济,北广济,南北广济济南北;
秀才听罢,便觉此联不甚简单,愣了好久都想不出个合适的.下联。最后拱手说道:“老伯原是雅人,小生自负多才却甚是无能,甘愿加倍付资。”说完掏出一串钱来。老汉忙说:“玩笑玩笑,岂可当真多收茶钱!”秀才回道:“差矣差矣,小辈学问不深,日后想到下联,再来喝茶就是。”
秀才一路走,一路想,过了两三条街,忽然见着几家当铺,许多人进进出出,拿东西前来典当,忽然心生一联,急忙转身向茶摊走来。老汉一见秀才转回,笑道:“想是对出了下联?”秀才点点头,说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汉连连称赞:“妙哉妙哉!”便将茶资归还秀才。
秀才得意非凡,认为是绝对。一路想着,不觉来到朋友家中,老友相见非常高兴。两人正在客厅寒暄,一个小孩拿着本书一路蹦了进来。秀才心知是友人之子,便对他说道:“多时不见,原来侄儿已经读书。叔叔出个对子让你对,好吗?”这孩子见人不畏生,说道:“叔叔请出上联!”秀才便出卖茶老汉的上联让他对。说完,秀才又有些后悔,认为孩子大概无法对答。谁知小孩并不为难,随手将书扬了扬,应道: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秀才对此惊叹不已,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功夫才对出的联,小孩随口就对了出来。从此,秀才认识到天外有天,不再骄傲自负了。
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以至于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决心赴京城,再试一次。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秀才纵然历尽千辛万苦,日夜兼程赶路,谁料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脱口便说: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一愕,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考生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以其他为题,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于是,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穷秀才——联对高手夺走了。
七夕对联赏趣
农历七月初七,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
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之时,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联云:“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联中既有星星名称“牛女(牵牛星和织女星)”对“参商(参星和商星)”,“星”对“曜(日、月、星都叫曜)”、“河(银河)”对“斗(北斗)”,又有数字“二”对“两”,还有方位“左右”对“西东”,可谓对仗工整,意趣盎然,读来耐人品味。
明代诗人高启、杨基为至交好友,常作对互娱。相传,有一天,两人徘徊月下,高启触景吟道:“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杨基应声对道:“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上下联巧用
神话“嫦娥奔月”、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信手拈来,流畅自然,
联中的“许我”、“约郎”两词颇具人情味,读来妙趣横生。
民间流传着一描写七夕的`对联,联云:“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此联有的认为源自唐代杜牧《秋夕》中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两句诗,作者拈诗撰联,蕴含深意,浑然成趣。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祝财主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 。”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唐朝汉朝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古今茶客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
某家茶叶店悬有这样的对联:“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
团。”据《茶谱》载,武夷山盛产茶,其质精良,其味清香;蜀州茶为嫩芽所造,状若雀舌鸟嘴,清醇可口。又据《匡庐漫录》载,宋代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凤团茶,又改制龙团茶。此茶清淡香浓,可涤烦疗渴,为茶之上乘。丁谓每年向皇帝进贡龙团茶四十饼,甚得皇帝喜爱。当时任职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尝得此茶,即赋诗赞茶云:“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过去北京有“万和茶楼”,隔壁为一书屋,来此饮茶、读书、歇
憩者甚多,有人为茶楼题得一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此联写得自然活脱,飘洒有致,妙语天成,使茶楼顿生古色古香。人们玩味其中,更觉得情趣无穷。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是杭州西湖龙井“秀
萃堂”茶室的茶联,如诗似画,颇耐品味。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石茶社的
茶联。联语十分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天上人间,名茗配奇泉,谁能不喝上一盅?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为福建泉州市一小茶馆联。联语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别致有趣,令人抚掌叫绝。
福州南门有一茶亭,其联十分别致:“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
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山美水美,茶香温馨,品茗悦心,各奔前程。该联联语工整,含义隽永,吟之有趣,品之有味。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两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
乐,再倒三碗酒来。”此联是四川成都一茶馆联,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称赞,茶友酒客慕名前往,一时竟生意红火。
小学对联之趣联篇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水近楼台楼近水,山环树木树环山。
院满春光春满院,门盈喜气喜盈门。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池里池水清。
能文能武能创造,敢想敢为敢攀登。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磨大眼小条稀稀,可推细推粗。
日照窗纱,个个孔明诸葛亮;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七夕对联赏趣民间故事
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所居之地名为“百花巷”。有一次,正值宋建三寿辰,李笠翁触景生情撰就一寿联,联云:“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联语道出了宋建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因占天时(出生七夕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立意见巧,想象奇特,匠心独运。
传说每年“七夕”之时,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联云:“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联中既有星星名称“牛女(牵牛星和织女星)”对“参商(参星和商星)”、“星”对“曜(日、月、星都叫曜)”、“河(银河)”对“斗(北斗)”,又有数字“二”对“两”,还有方位“左右”对“西东”,可谓对仗工稳,意趣盎然,读来耐人品味。
明代诗人高启、杨基为至交好友,常作对互娱。相传有一天,两人徘徊月下,高启触景吟道:“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杨基应声对道:“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上下联巧用神话“嫦娥奔月”、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信手拈来,流畅自然。联中的.“许我”、“约郎”两词颇具人情味,读来妙趣横生。
民间流传着一描写七夕的对联,联云:“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此联有的认为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夕》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两句诗,作者拈诗撰联,蕴含深意,浑然成趣。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祝财主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魏禧,明末清初文学家。曾隐居江西宁都翠微峰,与其兄魏祥、弟魏礼等人,结“易堂学”。三兄弟才思敏捷,世称宁都“三魏”,其中,尤以魏禧蜚声海内。
一日,魏氏三兄弟相聚,以吟联为趣。兄魏祥先吟:
鸟穿樟树,飞往玉山铅山;
弟魏礼应对:
鱼过萍乡,游入吉水修水。
谁料魏禧却笑著说:“兄长、贤弟此联虽佳,但句中地名,间有杂字,算不得妙联!现在我出一上联,你们能对否?”说罢,吟道:
永修铜鼓万年万载;
兄弟俩听了,不由倒吸一口气,苦思不得佳句。眼见日薄西山,长兄魏祥,灵感一闪,应对道:
新建石城乐安乐平。
魏禧一听,笑道:“兄长所对真妙!”兄弟三人,遂笑而相贺。
上述两副对联中的“樟树”、“玉山”、“铅山”、“萍乡”、“吉水”、“修水”、“永修”、“铜鼓”、“万年”、“万载”、“新建”、“石城”、“乐安”、“乐平”均系江西省地名。
对联讲究押韵、立意、对仗和工整,何况地名一气联成,就更不容易了。魏氏兄弟的巧联趣闻,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
七夕对联的故事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
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七夕节,所居之地名为百花巷。有一年七夕,李笠翁触景生情撰就一寿联:“七夕是生辰,喜事业功名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来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联语道出了宋建三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因占天时(出生七夕节)、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谓立意见巧,想象奇特,匠心独运。
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都会在天河相会,民间有联云:“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联中既有星星名称“牛女”(牛郎星和织女星)对“参商”(参星和商星),又有数字“二”对“两”,还有方位“左右”对“西东”,可谓对仗工整,意趣盎然。
明代诗人高启、杨基为至交好友,常作对互娱。相传有一天,两人徘徊月下,高启触景吟道:“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杨基应声对道:“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上下联巧用神话“嫦娥奔月”“鹊桥相会”,流畅自然。
民间流传着一副描写七夕的对联,联云:“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此联有的人认为源自唐代杜牧《秋夕》中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两句诗,作者拈诗撰联,蕴含深意,浑然成趣。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道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祝财主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听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又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 对联故事——中药趣联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一)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二)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三)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四)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五)
★ 对联大全之趣联故事(六)
★ 语文趣味故事——数字趣联
★ 对联故事——雅俗成趣
★ 对联故事——郑板桥续联
《趣联妙对:七夕对联的故事(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