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词家】邢志刚:祖国美如画(63)中国节气篇(上)
作者简介
邢志刚,山东济南人,祖藉烟台龙口,1952年生,已退休。卜居北京,济南,布里斯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酷爱诗词,尤擅长调词。常年在国内著名媒体和诗刊上发表诗词并获奖。曾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上连续累月发表《祖国美如画》系列诗词作品三十余篇,其中长调词就有150余首。纵横健笔,写遍祖国壮美河山,三山五岳,三江五湖,华彩都会,百城百市。作品著有《燕山诗笺》(一)(二)(三),《祖国美如画》盛世舆地篇。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立春(苏轼体)
斗柄星寅,太阳黄经,岁首立春。渐更生万物,霏微地暖,谢池雪尽,阶绿苔痕。鱼陟驮冰,蜇虫始振,耙耢提墒农事纷。东风里,趓杏笄娉袅,梦醒桃芬。
泥牛鞭散街尘。五运六气耕耦应人。有彩胜金旛,壁奎睿藻,祈年纳福,除旧迎新。驿柳摇黄,远芳古道,玉骨琼腮易瘦魂。久凝伫,盼星桥鹊语,春嗣鸿嗔。
注释: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已诞生几千年,几千年来它一直是指导我们中华民族农业生产的纲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核心价值观。我们历代的先人们也在农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一民族智慧,也是很好的运用了这一智慧。使我们民族的农业生产一直在同时代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农业生产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我们的农业产值也一直雄踞全球之冠,直到西方工业革命才被超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也在不断下降。但却丝毫不影响当代中国人对这一农耕文化珍贵遗产的纪念和怀念,他们利用各种媒体、美食、旅游、聚会来纪念这一年当中的24个闪光点。把一个传统文化的节气,变成了现代文化的欢乐节日。这不仅显示了这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显示了民族复兴的盛世光辉和发达的社会物质基础。《祖国美如画》中国节气篇,在用诗词长调词歌颂这些熠熠生辉的节气时,也着重描写了当代中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些功勋满满的二十四节气,譬如美食、旅游等,希望各位观众,能举一反三,把各个地区纪念这些节气的健康的、活泼的、新颖的活动介绍给大家,以丰富我们当代的文化生活。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为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春有吉祥的涵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只是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闭藏的冬天。
鱼陟驮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鱼儿在水里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蜇虫始振:立春时,潜伏冬眠的虫类慢慢的在洞中开始苏醒了。
耙耢提墒:耙耢, 土地翻耕后碎土和平地的统称.提墒,保墒,保持土壤的一定水分,以利农作物生长发育。
趓杏笄娉袅:趓(duǒ):躲避,笄:及笄。娉袅:典出唐·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袅多形容女子苗条俊美,体态轻盈。这句话在这里是拟人化描写,形容含苞欲放的杏蕾在春风中的曼妙、绰约、淡雅、秀美身姿。
泥牛鞭散街尘:“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
五运六气耕耦应人:五运六气本是中医基础术语,这里指节气的变化。耕耦,耦耕典故出自《论语.微子》,咏隐居躬耕之典,这里表示农民顺应节气,勤于农桑。
彩胜金旛:古代的一种饰物。立春日用五色纸或绢剪制成小旌旗、燕、蝶、金钱等形状,簪于髻上,以示迎春。典故出自宋代范成大诗《立春》。
壁奎睿藻:璧奎,典出自明代诗人郑真《送杨德贞》律诗,意思是壁宿与奎宿的并称。旧谓壁宿奎宿是主文章之星。睿藻,诗词。这句话指文人忙于创作咏春的诗词。
春嗣鸿嗔:这句话的意思,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又要凝望着远飞的大雁,倾诉心中的闺怨、幽怨。嗣,继续;嗔,闺怨,幽怨。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雨水(苏轼体)
木水天壬,獭祭鸿来,春雨草萌。盍春油贵雨,润情潜夜,三重花信,翠暖红凝。水色氤氲,一汀烟雨,锦湿香衾杜宇声。巴山夜,算归期万里,窗烛难明。
气温降雨回升。小春管理阳春备耕。有雨犁芝壤,施肥培土,选优种育,油麦漫青。罐肉红绳,笃鲜春笋,拜寄儿孙稻色增。人生意,踽淋漓无径,风雨兼程。
注释: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福生活美满,顺利安康。而诗人,也往往借绵绵不断的春雨来表达相思、离愁别绪。
木水天壬:典故出自元代吴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雨水的词为:“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天壬:斗壬,北斗斗柄指向壬位。
獭祭鸿来,春雨草萌:中国古代《逸周书》中,雨水节气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盍春油贵雨:盍 [hé],本意皿中食物已分发完毕,这里形容春雨的金贵。
润情潜夜:这里意境引自杜甫《春夜喜雨》。
三重花信:典故出自《荆楚岁时记》,书中记载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花开准时,三重相交,故为三重花信,三候报信。
锦湿香衾杜宇声:“杜宇声”意情引自唐伯虎《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
巴山夜,算归期万里,窗烛难明:这里意情引自唐朝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春管理阳春备耕:对农业来说,雨水节气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
油麦漫青:南方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
罐肉红绳:四川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夫妻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笃鲜春笋:此菜是苏州等江南地区的民间家常菜。用雨水前后采集的春笋为原料。
拜寄儿孙稻色增:雨水节气期间的四川和岭南客家民俗有撞拜寄、占稻色、送雨水。人们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福生活美满顺利安康。
人生意,踽淋漓无径,风雨兼程:人生的各种寓意都是美好的,但实际中,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大都是孤独前行,风雨泥泞。踽(jǔ):孤独.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惊蛰(苏轼体)
惊蛰春雷,斗丁卯月,九九艳阳。听春令雷唤,春耕播种,造林植树,农事繁忙。喷药施肥,畜繁苗育,地热人勤天降祥。动星象,继璇玑斡运,万物春扬。
桃花九尽淋浪。花信武陵蔷薇棣棠。望阵催花雨,风和日丽,莺鸠春偶,鸳侣双双。琴外鸿归,小奁瑶鉴,欲啭燕娇心字香。天时爽,凭雷天大壮,盛世风光。
注释: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斗丁卯月:斗丁,北斗的斗炳指向丁位。卯月:农历二月,又称仲春之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九九艳阳:《周易参同契》卷上,从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而九九之数正合惊蛰。艳阳天,阳光明媚的春天。
璇玑斡运:璇玑,用于观测天象的仪器。斡运,观察天体旋转运行。
桃花九尽淋浪:九尽,出九,而“出九”是“九九”最后一个九天过完的第一天。又名“九尽”。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花信武陵蔷薇棣棠: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三候蔷薇、二候棣棠。武陵:桃花的别名。
莺鸠春偶,鸳侣双双:“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惊蛰日,桃花盛开,黄莺始鸣,斑鸠求偶。水中鸳鸯成对,水边,谈情说爱的情侣双双。
雷天大壮: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春雷滚滚,万象更新,万物竞发。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春分(苏轼体)
壬卯春分,昼夜等半,约行周天。渐春分麦起,紧跟肥水,育秧早稻,坐息田间。蒙影晨昏,暑寒繁露,辛劳农家少鲜欢。柱樑重,本神农华夏,稼穑轩辕。
沙尘春旱春寒。南北物候不尽使然。楚沛霖霑霈,春分三候,四阳盛长,暖熟丰年。竖蛋风筝,春牛春菜、祭祀神明朝日坛。蝶泉美,但烟光凝翠,廓周大千。
注释:春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壬卯春分:壬:斗炳指壬位。卯:卯月(农历二月)
春分麦起,紧跟肥水:农谚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小麦春分后会拔节快速生长,要施肥浇水。
育秧早稻: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春分已经开始。
坐息田间:春分后,农家在冬闲后,进入农忙季节,农户主要劳动力靠在田间劳作。
蒙影晨昏: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和这段时间都叫作“晨昏蒙影”。日出前曙光初露的时刻称为晨光始;日没后暮色消失的时刻称为昏影终。这里形容农民早出晚归的劳作。
柱樑重,本神农华夏,稼穑轩辕:民以食为天,柱樑重比喻农业的重要性。在长达几千年历史中,农业不仅是家庭的生存和根本,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远古的先贤们都是善于领导发展农业生产而享誉盛名。
沙尘春旱春寒:这里讲的是中国北方的物候特征:沙尘暴,降雨不足,春天干旱,北方有的地方春分气候温差变化大,倒春寒。
楚沛霖霑霈,春分三候,四阳盛长,暖熟丰年:这里主要讲的是南方的物候特征,沛霖霑霈:雨水充分地浸润土地。喻恩泽普降。春分三候,四阳盛长: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日后,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来,下雨时天空会打雷并发出闪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指的是阳气够旺盛时,就能冲破一切,产生明亮的闪电。
竖蛋风筝,春牛春菜,祭祀神明朝日坛:竖蛋:“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中国习俗”,风靡为“世界游戏”。风筝: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风俗。春牛:春分到,送出春牛图。什么是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春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祭祀神明朝日坛: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蝶泉美,但烟光凝翠,廓周大千:作者居住的蝶泉地,在半山腰,没到春分前后,嫩日催青,山上各种鲜花含苞欲放,漫步山径,是处登高,整个济南尽收眼底,衔怀逸兴,令人神旷心怡。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清明(节)(苏轼体)
踏青郊游,祭祖扫墓,乙斗清明。渐红娇绿暖,祥烟瑞雨,春光沐浴,万物更生。祭扫伤怀,慎终追远,弘孝尊宗缅祖荣。天人合,念爱家爱国,中华亲情。
非遗名录勋名。天时地利人和共擎。有天时顺应,复兴民族,景明春和,家国昌盛。虹始桐华,花风麦柳,江北江南躬一耕。好年景,但丰畴盈野,杜宇千声。
注释: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
自然规律的思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可促进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乙斗:北斗斗炳指向乙位。
天人合:指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合一。
非遗名录勋名: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虹始桐华,花风麦柳:虹始桐华: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三候虹始见。花风麦。柳:清明的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麦花,被称为丰收之花,柳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文人墨客也总喜欢吟咏柳树柳花柳絮。
沁园春·二十四节气谷雨(苏轼体)
雨润苍生,雨生百谷,谷雨斗辰。恰扬花麦穗,播钟玉米,棉花苗育,谷雨甘醇。旺汛千金,土膏脉动,五谷丰登谷雨恩。谷和雨,如亲情连理,难舍难分。
春归节六推真。赏花雨茶仓颉俗循。有萍生鸠羽,戴胜桑降,禁虫五毒,丝嫩香椿。浓丽千葩,梅先丹后,尤赏姚黄唐李臣。春去也,叹奈何花落,点鬓霜新。
注释: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极适合谷类作物茁壮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这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农谚曰:“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吃春、赏花等习俗。
旺汛千金:农谚曰: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土膏脉动:典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春归节六推真:春归: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节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
赏花雨茶仓颉俗循:民间习俗,谷雨有赏牡丹花,喝谷雨茶,祭仓颉,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传承循环,流传至今。
萍生鸠羽,戴胜桑降:古代把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禁虫五毒,丝嫩香椿:禁虫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禁杀五毒。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丝嫩香椿: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浓丽千葩,梅先丹后,尤赏姚黄唐李臣:浓丽千葩指牡丹,梅先丹后:梅花是春天最先开放的花,牡丹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约略记),两种花的花品极为高贵,梅花不惧严寒,牡丹不惧淫威。相传,武则天篡唐立周后,朝中官员攀龙附凤,趋周冷唐,阿谀奉承,而牡丹刚正不阿,洁身自好,显示了花中皇后的风骨和气节。
春去也,叹奈何花落,点鬓霜新: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落英缤纷,诗人悼惜春残,想挽春留花。这句话的意思:自身的衰老都难以抗拒,又怎会留得住春天和鲜花呢?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立夏(毛滂体)
万物皆繁茂。立夏斗东南,浓荫藤树,亭台池影水中天。炎暑将临光景,雷雨增多时节,两季刺玫欢。凌霄攀援意,百日紫薇丹。
蝼蝈鸣,蚯蚓出,苦菜鲜。插秧早稻,肥施虫治早耘田。冬麦灌浆花落,油菜满包成熟,迎夏三新涎。泥燕兰皋梦,王谢旧庭园。
注释: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立夏斗东南: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两季刺玫欢:刺玫,蔷薇的别名,蔷薇花开横跨春夏两季。
凌霄攀援意:凌霄,凌霄花。
百日紫薇丹:紫薇花,又名百日红。
蝼蝈鸣,蚯蚓出,蔓瓜鲜: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蔓)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蔓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迎夏三新涎:迎夏: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三新: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涎:垂涎,这里指美食。
泥燕兰皋梦:泥燕:啄泥筑巢的燕子,兰皋:长兰草的涯岸,水边。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小满(毛滂体)
北方麦粒满,雨水楚吴泓。命农劳勉,小满农鸟又催耕。早稻插栽结束,播种尾声玉米,小麦又丰登。祈蚕桑麻地,女织也为经。
祭车神,三车动,竞渡争。一犁梅雨,小满三候味新羹。瑞霭林泉归计,葱郁田园胜概,五柳是归铭。小满农家乐,无为大其成。
注释:小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气候降水有关。小满节气期间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 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小满节气民俗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节气民俗主要有“小满祭车神”、“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和丝车)”、“小满抢水”、“小满祈蚕节”
小满农鸟又催耕:农鸟:布谷鸟。
祈蚕桑麻地: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中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
祭车神,三车动,抢水争:祭车神:古人信仰万物有灵,“三神”对应“三车”即为水车车神、油车车神和丝车车神。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三车动:动三车,“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水车照例于小满时节启动。抢水争:“抢水”是小满节气时民间举行的农事习俗,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
小满三候味新羹:典出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五柳是归铭:五柳,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一般指陶渊明。晋陶潜的别号,田园诗派创始人。归铭:指陶渊明的著作:《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芒种(毛滂体)
芒种南秧稻,刈麦北金黄。肥梅三夏,大江南北一全忙。秧稻过期无效,麦割过时汤泡,戴月负星光。联袂金瓯志,芒种共天长。
送花神,安苗祭,泥巴泱。青梅煮酒,吃莙荙菜蒜和姜。重午端阳天中,粽子豆糕黄酒,榴火白栀香。芒种大不满,人世濯沧浪。
注释: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巳。芒种,“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之名含义就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在北方地区,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是全年农忙的高峰。芒种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集中反映,芒种节气在农耕文化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芒种南秧稻,刈麦北金黄:前句中的南指南方,后句的北指北方。
肥梅三夏:肥梅,典出,杜甫《游何将军山林》:“红绽雨肥梅。”用被雨催绽的梅子鲜红肥大来描写夏日景象。后遂用作咏夏景之典。三夏: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联袂金瓯志,芒种共天长:显示大江南北农业生产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
送花神,安苗祭,泥巴泱: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此俗今已不存,但从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安苗祭: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泥巴泱: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男女青年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青梅煮酒,吃莙荙菜蒜和姜:青梅煮酒:在南方,芒种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或直接加工成青梅酒。吃莙荙菜蒜和姜:莙荙菜又称君踏菜,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还有吃君踏菜的习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后不会出痱子。烧君踏菜时多用蒜和姜佐料。
重午端阳天中,粽子豆糕黄酒,榴火白栀香:重午、端阳、天中都是端午节的代称,端午节都有吃粽子绿豆糕雄黄酒的风俗。榴火白栀香:榴火,石榴花,芒种时开的火红。白栀,白栀子花,芒种时开花,很香。
芒种大不满,人世濯沧浪:节气有一说,有小必有大,如小雪大雪,小暑大暑,小寒大寒,但也有例外,小满无大满,据说早期的节气也有大满,但许多先哲提出大满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沈著、谦恭,所以大满改成芒种。芒种是全年农忙的高峰,完全可以称得上大满,却能礼让,足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出。人世濯沧浪:典出屈原问渡,大意,渔夫谈处世之道,水清可洗脸(意译),水浊可洗脚。顺天应时,逆来顺受。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夏至(毛滂体)
节十斗指午,夏至昼终长。立竿无影,直射归线日骄阳。夏至未之初暑,热度升高湿溽,树荫乘风凉。江淮季梅雨,日晷已过墙。
蝉始鸣,吃冷面、饮梅汤。俗成时节,祭祖神祀贡行觞。锄地中耕管理,早稻灌浆抽穗,足水透根强。稼穑桑榆景,汗水酹金黄。
注释: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有拜神祭祖的习俗。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节十斗指午:节十: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斗指午:北斗斗炳指向午位。
夏至昼终长:夏至后,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立竿无影,直射归线日骄阳: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处在北回归线杆子立竿无影。
夏至未之初暑:这句话的意思,夏天虽然到了,但真正炎热的夏天还没到。
江淮季梅雨,日晷已过墙:此时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日晷已过墙:夏至后,日头照
在物体上不是直射,会出现偏影。日晷:日影。
蝉始鸣,吃新面、饮梅汤:夏至起,可以听到蝉在树上鸣唱。自古以来,中国南北方都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饮梅汤: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俗成约定,祭祖神祀贡行觞: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
足水透根强:早稻灌浆抽穗一定要浇足水,还要注意透气养根。
稼穑桑榆景,汗水酹金黄:最后两句道处农民的辛劳和不容易,酹,这里可以用浇,灌,但不雅,故用酹;酹还包含恭敬、诚意。金黄,丰收。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小暑(毛滂体)
小暑火宫殿,火帐祝融升。夏盛三伏,蝉喘雷干热嘶鸣。铄石流金煊赫,火伞高张烦闷,防暑纳凉清。雷暴震惊雨,小暑夏弦应。
祀谷神,尝新食,饺子琼。福藏元宝,蟋蟀居宇鸷空鹰。早稻灌浆迎熟,中稻施肥孕穗,晚稻蘖分璎。竹露荷风爽,宵更暑方宁。
注释: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小暑开始进入伏天,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
小暑火宫殿,火帐祝融升:祝融,号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火宫殿:供奉火神祝融君,习称火神庙。火宫殿,祝融在这里表示炎热,与当今的饮食文化地标无关。
蝉喘雷干: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典出前蜀·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
铄石流金:意思是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典出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火伞高张:意思是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典出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雷暴震惊雨: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夏弦应:春诵夏弦,说的是古人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春天较冷只口
诵即可,而小暑时节便可用丝弦伴读了。典出唐朝诗人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的诗句: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祀谷神,尝新食,饺子琼: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蟋蟀居宇鸷空鹰:典出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小暑三候。《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竹露荷风爽,宵更暑方宁:夜晚凉风习习,暑气方才消歇。
水调歌头·二十四节气大暑(毛滂体)
大暑最酷热,釜鼎煮如烹。高温潮湿,万遍摇扇热难平。日焰炙烤烦躁,酷暑蒸腾难耐,汗出似渖傾。防暑忙祛湿,苦夏难熬更。
腐草萤,土润溽,大雨行。植株狂长,雨热丰沛稼檣腾。旱涝风灾频乃,抗旱防灾排涝,农事长年经。大暑船千俗,茶茗伏宜能。
注释: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釜鼎煮如烹:形容天气很热,如同在热锅上。
汗出似渖傾:形容汗出得很多。 渖: 汁液。腐草萤,土润溽,大雨行: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
植株狂长,雨热丰沛稼檣腾: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船千俗,茶茗伏宜能:这两句话的意思,大暑虽然风俗很多,但饮凉茶(伏茶)的习俗很重要。大暑船千俗: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茶茗伏宜能: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