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是历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尚书·盘庚》就是记载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率领臣民将都城从位于今山东曲阜的“奄”地迁徙到位于今河南安阳“殷”地的动员令。在动员大会上,盘庚耐心做大家思想工作,其中有“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句,他又引用迟任这位古代贤史的话说:“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盘庚的话被后人总结为“人惟旧、器惟新”六字,意思是说,用人当任用旧人即原来熟悉的臣属,使用器物当选用新的。这种用人思想对我国影响深远,纵观历史,仍然存在“度”的把握问题。
一.使用旧臣不疑,赵匡胤稳坐大宋江山
“旧人”可以是前朝旧臣贤者,也可以指原先的部下臣属。大胆任用前朝旧臣为自己打江山效力,宋太祖赵匡胤对“五代”旧臣的重用就是成功范例。
据《宋史》卷二百七十一记载,赵匡胤之有天下,凡五代之臣,无不以恩信结之,“既以安其反侧,亦藉其威力,以镇抚四方”。“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赵匡胤开始是后周大将,当时有许多前朝将领跟随赵匡胤出征讨伐,为大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中以马令琮守河内,储兵食以迎王师、解晖击湖南,冒锋镝以擒敌将最为忠荩骁果。
据《宋史?马令琮列传》,马令琮少年时就善骑射,在后晋时,跟随父亲、节度使马全节征战,官拜隰州刺史;在后汉时,官至西京巡检使;在后周时,开始是官至陈州刺史,到周世宗柴荣时,入为虎捷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兼领建州刺史。到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又任命马令琮为怀州刺史。一次,赵匡胤准备征讨河内叛将李筠,命令朝廷三司官员张美筹备粮草,张美告诉赵匡胤:河内离上党不远,马令琮“日夜储蓄以俟王师”,早已在上党为赵匡胤的“王师”备足了粮草。赵匡胤听后十分高兴,命令将马令琮升为“团练使”。但又有大臣建议,马令琮为朝廷大军提供了军粮,还是应该让他在怀州那一带任职为宜,可以继续为军队后援做策应。于是,赵匡胤就干脆将怀州的级别升为团练,让马令琮当“团练使”,同时又让他当先锋都指挥使。
又据《解晖列传》,解晖在后唐时,就曾在雁门关与契丹人作战,以军功升任“奉国军队长”;在后晋时,以军功授本军列校;后周时,随柴荣战契丹、征淮南,官至虎捷第一军都虞候。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开始任命解晖为“步军都军头”,建隆四年(963年),又任命其为湖广道行营前军战櫂都指挥使。在率舟师征讨占据岳州的黄从志军队时,解晖生擒了叛军首领黄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敌军数千名,敌军溺死者无数。解晖在湖南岳州这一仗后,官至“控鹤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领高州刺史”。解晖为大宋江山的稳定巩固,一直坚持到宋太宗赵光义时代,最后以80高龄辞世。
二.旧臣敢于直言,取决于主子的宽宏大度
虞愿是南朝宋、齐时期人,南齐高帝萧道成刚登基的建元元年(479年)就去世了,故其仕途主要在宋,尤其是在宋明帝刘彧时期最长。
据《南齐书?良政列传》“虞愿”条记载,虞愿是会稽余姚人,宋文帝刘义隆元嘉末年时,已官至浔阳王府墨曹参军。宋明帝刘彧在任湘东王时,虞愿就是湘东王蕃国的常侍,二人早在蕃国就结下了“旧恩”。宋明帝即位后,知道虞愿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所以对虞愿“意遇甚厚”,十分器重,让虞愿升任为太常丞、尚书祠部郞、通直散骑侍郞,领五郡中正。
宋明帝生性猜疑,但却长得体宽肥壮,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害怕吹风受凉,夏天还经常穿着小皮襖。为了及时掌握风向,同时使自己能够保持冷热适宜舒适,专门设置一个职位:司风令史,同时任命两个人任职。这样一来,无论风从哪个方面吹来,这两个人就会立即先告诉皇上,让他添减衣裳。
宋明帝对于星象天文的灾异变化,不相信太史说的,也不听信外面大臣的奏告,命令灵台(观测气象的部门)把观察星象变化的两个科技人员直接交给虞愿使唤,有情况先向虞愿汇报。所以,虞愿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皇上,以便皇上检验审查。
宋明帝准备用旧宅地皮来建造湘宫寺,耗资巨大,装潢奢侈,他要将这座寺庙的规模建造得超过前人。宋明帝是宋孝武帝刘骏的异母弟弟,由于宋孝武帝刘骏建造的庄严刹有七层高,宋明帝不遵守佛教建筑的规制,要求建造十层佛塔。佛教建造的塔都是单层,一般是三层、五层、七层,也有九层塔,但大臣们不能说皇上不懂宗教建筑,只好以十层塔太高,难以建立为由来说服皇上;同时建议采用分为两刹、各建五层,这样加起来也就是十层了。宋明帝还算开明,就同意按这个方案设计施工。
当时,新安太守巢尚之离任回到京都建康,拜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宋明帝在听了汇报后,脸上露出笑容,问巢尚之:“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了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
虞愿在一旁听了后,毫不客气地说:“陛下建造此寺,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主如果有知,就应当悲哭哀愍,其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
宋明帝见虞愿这样不给他面子,当着大臣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气得两眼怒瞋,立即叫人把虞愿给驱赶下殿。尚书令袁粲当时也在座,听了虞愿的话,也大惊失色。但是,虞愿却是从容淡定,神色不变,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离开了金銮殿。
只因为皇上与虞愿有旧交情,所以几天后,虞愿就又被召进了宫。
宋明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笨拙,去棋格有七八道,但人们为了讨好他,在评议时都虚称他已经达到第三品水平。谁知宋明帝还当真以为自己是如此,最后竟然要与当朝围棋第一品王抗进行下棋比赛,玩赌博游戏。
王抗哪敢赢皇上的棋,于是就经常让他,并说:“皇帝下的是飞棋,臣简直无法抵挡。”宋明帝始终听不出话外之音,“终不觉”,以为自己棋艺果真如此,并且发展到越来越喜好下围棋,真的上瘾了。
虞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办法要阻止皇上,给他拨点冷水。这天,他瞅准机会对宋明帝说:“尧帝曾经是用围棋来教育他的不肖子丹朱,下围棋不应当是人主所喜好的。”后来宋明帝下围棋的兴致果然减了许多。
虞愿虽然“数忤旨”,屡次触犯皇帝,但蒙受的赏赐还是超过其他人,后来还兼任中书郎。宋明帝生病时,也是虞愿经常在一旁“侍医药”,忙前忙后的。
宋明帝胃口好,饭量大,又特别喜欢吃“逐夷”(即鱁鮧,河豚肉),并且还要用银钵盛蜜渍来沾蜜吃,一顿能吃好几钵。有一次,皇上问扬州刺史、皇后王贞风之兄、内弟王景文:“河豚肉味道奇特鲜美,你是不是经常能够吃到?”
王景文回答说:“微臣历来很喜欢吃河豚肉,但平时要想弄到河豚鱼是很难的。”宋明帝听了很高兴,觉得只有他这个皇帝才配有这个口福。
正因为吃得太多了,宋明帝最后把身子给吃坏了,出现了“胸腹痞胀”,差点气喘不上来。左右侍从建议多喝几升酢酒就能消化掉,后果然见效。但后来又因犯困而饮汁滓,一饮就是三升,腹中出现水患,时间一长,药石再也不管用。
虞愿一直在皇帝身旁精心服侍,当皇帝稍好些时,就把皇帝扶起“正坐”,呼道人进来为皇帝念佛消灾。但当宋明帝合掌静坐时,便已经断了气。
虞愿因为服侍皇帝时间久,所以后来又官至正员郞。后来又出任晋平太守,迁中书郞,领东观祭酒。 虞愿为官,以清廉著称,其睡觉的床上是积满了尘埃,只有数卷书而已。
三.恃旧不虔,曹操忍杀崔琰、孔融、许攸、娄圭
恃旧不虔,意思是说,一个人仗着与某人关系很熟,是故交老友,因而在平时就不注意尊重对方,没大没小的。如果是平级平辈之间,那倒问题不大,但如果是下级对上级也这样,仗着跟上级关系熟,是老熟人,平时不把上级当上级,老三老四的,如果遇到心胸狭隘的上司,那可能就麻烦大了。在中国古代官场上,这种事例不少,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也不少,其中以曹操与他身边几个部下的关系最为典型。
曹操对于人才是持有两面性的。他一方面提倡任人唯贤,网罗天下优秀人才为自己政治理想服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的《短歌行》充分表露出了他求贤若渴之心,告诉我们,只有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才心向往之,才能在一起干一番大事业。但在历史记载中,曹操杀华佗、杀杨休,已经广为后人熟知,其实,曹操还杀了一些平素为他卖命而缺乏尊重他的属下,这些被杀的人所犯的罪过就是对他“恃旧不虔”,依仗着关系熟而不够尊重曹操,结果丢了生家性命。
我们根据《魏书》卷二十,分别对曹操杀崔琰、孔融、许攸、娄圭作一了解。
1.曹操杀崔琰
崔琰是汉代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德州武城东北)人,年轻时,朴实寡言,但尚武,喜好击剑,年二十三时开始发奋读书,学习《论语》《韩诗》,二十九岁拜经学大师郑玄为师。汉末动乱,居家以琴书自娱,后来被袁绍看中,征辟为骑都尉。官渡之战前,崔琰曾阻止袁绍与曹操开战,说:“天子在许昌,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意思是说,汉献帝已经被曹操弄到许昌去了,许昌成了政治中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你袁绍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地盘守护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官渡之战以袁绍失败而收场,但曹操也从此知道了有崔琰这么个人才。袁绍死后,袁绍的两个儿子都争着要崔琰来帮助自己,崔琰很为难,干脆称病请辞,但这又得罪了两位公子,被下大狱关押。
崔琰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等营救出来后,很快被曹操拉拢过来;曹操当了冀州牧,辟崔琰为别驾从事。从此,崔琰的命运又与曹操联系在了一起。
相处过程中,崔琰一开始就把曹操顶撞得够呛。曹操对崔琰说:“看了冀州的户籍,这个州有三十万人,应该说是个比较大的州了。”
崔琰回答说:“当今天下分崩离析,九州幅裂,袁绍的两个儿子又是兄弟间大动干戈,冀州一带,庶民尸骨露于野。没有听说王师以仁义为先,关心百姓疾苦,救百姓于涂炭,却先来校计兵马甲胄多少,这难道是冀州的老百姓所盼望的明公吗?”曹操一听这话,给呛的脸色发白,在场的宾客听了,也一个个不敢抬头,“皆伏失色”。
崔琰为人,长得是“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寸,甚有威重,朝士瞻望”,就连曹操也对他敬重三分,有时甚至到了害怕程度,史书上用“敬惮”二字来形容曹操对崔琰的感受。
曹操任丞相时,任命崔琰为东、西曹掾属征事,曹操夸崔琰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是位一身正气的好官。崔琰的正直刚好又在曹操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得到反映。
曹操开始想立曹植为太子,但又吃不准,有些狐疑,又害怕动静太大,就“以函令密访于外”。崔琰直接拿着“露板”,当面回答曹操的问题,认为应该“立子以长”,尽管曹植还是他的侄女婿,他也不能同意。曹操赞赏崔琰的公正与高风亮节,最后还是立曹丕为太子,同时将崔琰职务提升为中尉。
曹操为魏王时,崔琰的一个朋友叫杨训为了拍曹操马屁,写了一篇“称赞功伐,褒述盛德”的文章,谁知被时人嘲笑是一篇“希世浮伪”的文章。由于杨训是由崔琰推荐给曹操为官的,所以,人们也自然嘲笑崔琰“为失所举”,即崔琰看人看走眼了。崔琰在看了杨训的文章后,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就给杨训一封信,其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句,本意是讽刺那些瞎议论的人不懂得事情的情理经过。
谁知这下又闯大祸了。那些议论的人又认为崔琰这封信有“傲世怨谤”之意,曹操也认为“会当有变时”句“意指不逊”,对上(即曹操本人)不尊重,于是就将崔琰官职罢免,让他去干徒隶劳役之活。曹操还是不放心,派人去监视崔琰,结果发现崔琰没有后悔改正之意,“辞色不挠”,言谈举止间透露出来的是不服气样子。曹操得到情报后,以崔琰在服刑期间还“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为由,将其处死。
曹操为人,性格猜忌自傲,那些跟他关系再熟悉再铁的人,纵然再有才华,也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
2.曹操杀孔融
孔融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曾以孔子与老子是“同德比义而相师友”为由,以小小年纪与河南尹李膺攀上“累世通家”关系。人们一般会熟知“孔融让梨”故事,但孔融与哥哥孔褒争相受牢狱之苦的事,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当时的名士张俭与中常侍侯览结下了仇恨,侯览密令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就逃到孔褒家中躲灾,可孔褒却不在家。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因其年轻而没有告诉孔融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成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中。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应当受罚。”兄弟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无罪释放,但由此名震远近。
孔融后来被外戚何进把持的朝廷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很快又转任虎贲中郎将。董卓总揽朝政时,想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之争辩,言辞激烈,常有匡正之言,董卓对他是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所以,孔融又有“孔北海”之称。
汉献帝刘协被曹操逼迫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时,孔融常常旁征博引,阐发弘论,其他公卿大夫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融对曹操奸雄诡诈的野心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在骨子里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表示不满,有时到了不能忍受程度,所以说话语词激烈,常常触犯曹操。同时,凭着自己的天性与才情,有时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甚至有“狎侮”之举。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讥笑他,希望他对上古时的肃慎国没有进贡楛矢、汉初时丁零部落偷盗苏武的牛羊也一并讨伐!曹操在柳城大破乌桓,斩杀匈奴首领蹋顿单于。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规定官员们一律不许饮酒。针对曹操的禁酒令,孔融以书面语言来调侃曹操。其中有云:“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面对孔融如此傲慢无礼的行为,曹操外表上虽然装着宽容的样子,而内心却很生气。御史大夫郗虑知道曹操的心思,就将孔融罢官。
一年多后的建安十三年,孔融再度被启用为官,拜太中大夫。虽然居家失势,手中没有什么实权,但孔融的府第里是每天宾客盈门。孔融爱才,同时好酒,经常慨叹:“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孔融与蔡邕交好,蔡邕死后,孔融十分怀念他,经常酒喝到一定程度,就把一个长相与蔡邕相似的虎贲之士拉到身边坐下,请他喝酒,并对大家说:“虽然没有蔡邕这样的老成人一道喝酒,但有一个跟他长相差不多的人在身边,也是很幸福的。”其率性好士如此。
曹操对孔融的才情还是很尊重的。“建安七子”中,孔融为首,而建安七子的文风都与曹操及其儿子曹丕、曹植的倡导与参与有关。他们的文章或诗歌内容以关心时政、抒写心灵、寄托理想为特点,世称“建安风骨”。正因为在文学创作上大家是同道,所以曹操平时对孔融的一些请求尽量满足。
当时,太尉杨彪与袁术两家结下了儿女姻亲关系,后来袁术又在安徽僭号称皇帝,曹操就对杨彪不满,将杨彪逮捕后准备杀害。孔融听说后,来不及穿上朝的服装,快速前往曹操那里,为杨彪求情,其语言完全带有指责曹操的意味。
他说:“杨公累世清德,四叶重光。《周书》上讲‘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更何况是袁氏犯罪呢?《易经》上也讲‘积善余庆’,你因袁术而杀杨彪,不是明摆着以权欺负人吗?”
曹操推辞说:“这是国家之意”,也就是说是皇帝和朝廷的意思。孔融紧追不放,对曹操说:“假使周成王要杀召公,那周公能说他不知道吗?”因为当年周成王年幼,周公就与召公两位叔叔共同辅佐之。孔融意思很明白,因为汉献帝刘协现在虽然也是个皇帝,但他年幼,又一直被曹操掌控着,朝廷的事基本上就是曹操说了算。孔融接着说:“当今天下缨緌搢绅之士、各路豪杰之所以瞻仰你,唯你马首是瞻,就是因为你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措枉,才纷纷跑来投靠你的。今天你如果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意思是说,你曹操杀无辜大臣,传扬出去,全国许多拥护你曹操的队伍都会自行解散,不跟随你了。孔融最后干脆对曹操撂挑子说:“我孔融是鲁国的男子汉,明天便当褰衣而去,捲铺盖走人,不要再来上朝了。”曹操被孔融一顿奚落批驳后,不仅没有怪孔融,而且理解了孔融的善意,把杨彪给放了。
官渡之战,袁绍吃了败仗,孔融给曹操致信祝贺,其中有一句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意思是说,周武王在把商纣王打败后,把纣王的妃子妲己作为礼物赠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曹操以为孔融是个饱读经典诗书之人,说这话肯定是出自某个史籍中,就信以为真。后来两人见面,曹操问孔融这件事在哪个史籍中可以见到,典出何处。谁知孔融回答说:“史籍中没有,我只是根据目前发生的事情,想当然而已。”
原来,曹操在进攻邺城、屠杀邺城民众后,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妻。孔融写信给曹操,显然是拿曹操开涮,讽刺曹家纳妾行为。曹操再次被孔融戏耍,作为一国丞相,其心情肯定是不舒畅的,以曹操的性格和脾气,可以说是积了一肚子的怨气,加之平时对孔融的一些猜疑忌妒,促使曹操在寻找机会收拾孔融。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作为汉王朝的太中大夫,以朝廷官员的身份与孙权派来的吴国使者进行交谈时,有违外事纪律和组织纪律,甚至发表讪谤朝廷之言。事情传出,曹操终于抓到了致孔融于死地的机会了。
曹操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这一年的八月二十九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夷其族”。当时孔融两个七八岁的儿子正在家中下棋,见到来人捕杀他们时,均“端坐不起”,他们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十分淡定地迎接死神的到来。孔融被杀时,年仅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文举”是孔融的字。曹操听说后,大怒,准备收捕脂习,一并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由于孔融“有高名清才,世多哀之”。作为社会名流,孔融在当时知名度相当高,崇拜他的人也特多。在杀害孔融后,迫于社会压力,同时为了平息舆论,曹操向全国颁布命令,列数孔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理”罪名,希望大家不要被孔融的“虚名”及“好作变异”的“浮艳”假象所迷惑,并且还后悔杀孔融杀得太晚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可见曹操对孔融的痛恨程度已经到了极点。
3.曹操杀许攸
许攸是河南南阳人,年轻时就与袁绍和曹操关系很好。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至193年)跟随袁绍,在冀州“坐席言议”,是袁绍帐下的一位谋士。官渡战役开战前,许攸曾劝谏袁绍不要与曹操对抗相攻。袁绍自以为势力强盛,一定要倾其兵力与曹操打一仗。
许攸平素贪财,一次,其家人犯法,被依法收治逮捕,许攸知道难留在袁绍身边,同时从政治前途上讲,也难以与袁绍共谋大事,冀州呆不下去了,就趁机逃跑到曹操这边来投靠曹操。许攸的到来,使曹操乐开了怀。许攸为曹操提供了许多袁绍那边的军事情报,并且为曹操献上了偷袭袁绍军队屯粮之地乌巢的计策。
官渡之战,以袁绍大败、曹操大胜而永载史册。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功不可没,成了曹操身边的大红人。袁绍死后,许攸又向曹操献计,可采取溃漳河河堤的办法,来个水淹冀州城。曹操依计而行,冀州城被攻克,袁绍之子袁尚兵败逃亡,袁绍创建的基业彻底崩溃。曹操平定了冀州,原来袁绍的地盘被曹操全部占领。
正因为帮助曹操连续干了两件大事,曹操对许攸的功劳给予充分肯定,但许攸却有点飘飘然,管不住自己了。
许攸自恃是功勋之臣,曹操又对他那么亲近,所以也就经常与曹操相戏谑,乱开玩笑,开始把领导不当领导了,甚至玩起了“哥们”。每次曹操召集会议或宴请大家时,许攸在席间,也不管人多人少、官大官小,甚至有时大声直呼曹操的小名字“阿瞒”,没大没小,老滋老味,旁边在场的其他将领经常向他瞪白眼,觉得他有点过分了。更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攸还动不动对曹操说:“曹某人,你要是没有我,怎么可能会得到冀州。”曹操每次听了后,都很尴尬,只好勉强回答说:“说得对,说得对。”内心觉得许攸这个人真是口无遮拦,心中很不舒服,开始对许攸产生反感了。
许攸以这种态度对待曹操,是一种轻狂傲慢、不懂礼貌和少教养的体现,让上司对这样的人不敢重用;更为麻烦的是,他这样对待曹操,不注重维护曹操作为丞相的威信,那帮拥护曹操的人及曹操大军中的其他将领也很反感,可以说,许攸是在更大程度上得罪了曹操的军队,得罪了曹操集团;加之他毕竟是从袁绍那边因犯了事才投靠过来的,所以,曹操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们对许攸的言行也格外关注。
邺城原为东汉末年冀州的治所,是河北平原统治中心,是袁绍为州牧时的居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了据有邺城的袁氏残馀势力,领冀州牧,即以邺城为根据地,开始经营河北。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又对左右的人说:“曹家人没有我,不可能出入这个城门的。”有人将许攸的狂话告发到了曹操那里。曹操实再受不了许攸如此狂放无礼的言行,下令将许攸收押,后被杀害。
关于许攸的死,《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许褚是曹操军队中的大将,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在军队中,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罗贯中在小说中写到:“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从《三国志?魏书》中的一段话仍可岁出,许攸应是曹操所杀:曹操“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4.曹操杀娄圭
被曹操诛杀的娄圭这个人,根据《吴书》记载,娄圭少有猛志,经常叹息说:“男儿居世,后应会当有数万兵千匹骑跟着!”意思是说,男子汉要当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同辈的人讥笑他说大话梦话。后来因为窝藏一个要犯,娄圭也被搭进去了,被官府判处死刑。娄圭想方设法越狱,终于从狱中逃了出来。官府追捕甚急,娄圭把自己的衣服变成与追捕他的人一样,并且还混在追捕队伍中贼喊捉贼,结果是“吏不能觉,遂以得免”,蒙混过关,逃过一劫。
汉献帝初平年间,天下讨伐董卓的义兵四起。娄圭曾在荆州北界聚众造反,后来依附荆州牧刘表,再后来投奔到曹操麾下,遂为曹操所用。
曹操任命娄圭为大将,但不使典兵,让他常在“坐席言议”,运筹帷屋,共同讨论军国大计。刘表亡后,曹操趁机向荆州进军,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决定不战求和,主动投降以迎接曹操。当时曹操身边诸将对刘琮投降表示怀疑,害怕其中有诈。曹操问娄圭,因为娄圭就是从荆州这一带走出去的。娄圭说:“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天,荆州主动让使节来通报,要求献降,其诚意应该是真的。”曹操说:“太好啦。”遂下令继续进军。最后不废一兵一卒,顺利拿下了荆州。
曹操对娄圭不仅是充分信任,而且还经常给他封赏,娄圭“家累千金”。曹操有时候对身边的人说:“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子伯”是娄圭的字,“孤”是曹操谦称。后来,娄圭又跟随曹操,击破马超的军队,立下赫赫战功。曹操经常感叹说:“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对娄圭表示赞赏。
曹操打败袁绍、平定河北后,娄圭也跟随到冀州。其后,曹操从诸子出游,娄圭当时亦相随从。与娄圭同坐一辆车子的是一个来自南郡名叫习授的人,两人一边跟随一边在车子上聊天。习授对娄圭说:“此家父子如此,何其快乐呀!”娄圭答道:“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意思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自己去享受快乐,而不是看着别人去快乐。
谁知习授把娄圭的话后来又添油加醋地告诉了曹操。曹操听了好,很是不爽,认为娄圭 “有腹诽之意”,即犯了腹诽之罪,立即下令,将娄圭收押,不久就将其诛杀。
鱼豢是当时魏国的郎中,他曾私撰《魏略》一书,指出:“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一方面为那些投奔依附曹操而又不幸被曹操轻率诛杀的英雄好汉们感到惋惜,他们若不“胥附”在曹操身边,可能性命不会丢掉;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在曹操开创下,后来的魏国能够建立,没有这些大臣也照样能办成。
曹操杀死对他不敬的功臣,是封建等级制在官场上的扭曲反映,它告谕官吏们,当长官把你当“兄弟”看待时,你可不能把长官真的当“哥们”了;当你取得成就时,首先应想到归功于上司英明。尊重上司,任何时候都不会错。
在这个问题上,与曹操同时代的马超就比较识时务,能及时改正自己恃旧不虔坏毛病,妥善处理好与刘备的关系。
四.虽旧尤虔,马超得以善终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马超是东汉灵帝时汉朝卫尉马腾之子,西凉人。早年随父征战,入京后,留驻割据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后,又割据陇上诸郡,杀凉州刺史,占据冀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后冀城失陷,投靠了张鲁。后因张鲁部下害怕马超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率兵逃入氐中,转奔蜀地。
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亦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旦(正月初一)时候,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而说:“家门百口余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相庆祝的?”原来在潼关战役被曹操打败后,马超家属被“收灭”。
刘备听说马超要来投,高兴的说道:“我得到益州了!”于是派人去迎接马超,且把自己的一支军队给马超,让他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成都崩溃,刘璋开城投降。
因刘备待之甚厚,马超与刘备讲话时,经常直呼刘备的字。关羽怒,请杀之。刘备说:“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于天下也!”张飞说:“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刘备请超入,关羽、张飞二人如金刚一般,杖刀立直于刘备之后。
马超看坐席上没有关羽、张飞的座位,只见他们二人直挺挺地站在刘备身后,不由大吃一惊。从此后,“遂一不复呼备字”,不敢再喊刘备的字“玄德”了。
马超曾慨叹地说:“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此后,马超“乃尊事备”,全力以赴帮助刘备打江山。
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总督临沮军事,爵位还是之前的都亭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季汉”,封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季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重病,上疏刘备:“臣宗门下二百多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为我卑微宗族续承香火,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也没什么话了。”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追谥威侯。马超及时改正了自己恃旧不虔坏毛病,从而得以善终。
束有春 2023年3月17日于金陵四合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