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被称为“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喜迎春节的各种民间习俗很多,至今保存的最大习俗之一就是写春联、贴春联了。
每年腊月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侧贴上崭新的春联,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那么你知道春联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贴最合适,贴春联有哪些禁忌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春联传说
《山海经》记载: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高山——度朔山。
山上长着一株桃树,蔓延三千里,枝叶繁茂。
而在这株大树的东北方向,有两位神人,一个叫神荼(shū),一个叫郁垒(lǜ)。
这两位神人十分威风,手执斧钺、绳索,专门在桃树下捉拿夜间害人的鬼怪,将它们投喂老虎。
因此,天下的鬼魂都畏惧两人。
久而久之,黄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用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模样,放在门上,以震慑百鬼,祈求人间安宁。
再到后来,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情,每逢新年,他们也找来两块桃木板,在上面刻上神人的名字或画像,张挂在大门两边,认为这样可以镇邪去恶,开启美好的新年。
这两块桃木板,被称作“桃符”,这就是最早的春联形式。
02
春联由来
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既能装饰门户,又能表达喜庆吉祥的春联呢?
五代时期,公元955年的春节,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意思是说:新年享受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春意常在。
对联语言简意赅,工整对偶,表达了古人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强烈愿望和追求,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在宋代,春联仍旧叫做“桃符”。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因为宋代造纸术的发明,纸张的使用得到普及,桃符便由桃木板改为纸张。
用纸张书写楹联,并在春节张贴,就叫做“春贴纸”、“春联”。
到了明代,开始盛行贴春联。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亲手挥毫,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私访,看到公卿士家门上的喜气盈盈的春联,十分高兴,于是对春联大力提倡和推行。
春联自此流行开来。
03
春联怎么贴?
1、张贴时间
“二十四,写大字”,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二十八,贴花花”,过了腊月二十八,就可以张贴春联了。
但一般来说,人们会在除夕早晨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撕去旧联,贴上新联,予以除旧布新的美好寓意。
2、上下联勿贴错
上联以仄声字(普通话三、四声)结尾,贴在右边;
下联以平声字(普通话一、二声)结尾,贴在左边。
而读春联时,也要从右向左念。
这样的对联不但寓意美好,而且读起来错落起伏、悦耳动听。
3、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贴单数,单数象征着吉祥;
家门口不要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4、福字不能随意贴
贴春联的时候,有些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是“福”字不是都能倒着贴。
大门、主要房门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贴福,取“开门迎福”“出门见福”“福入家门”之意。
但是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须有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以应端庄大方,福字正贴。
屋内福字可倒贴
屋子里的柜子、角落、垃圾桶、水缸等处,可倒贴“福”字,取“福气随处可到”之意。
特殊情况
如果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把福字倒过来贴。
5、门神不能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
老式建筑的大门多是对开的双扇门,一门贴一张。
而今天的楼房大多是单扇门,只好一门贴两张。
春联贴好之后不必刻意揭下,任凭风吹雨打,自然脱落,或是等到第二年春节前夕揭下即可。
贴春联的5点禁忌,现在你知道了吧!
春节将至,励志君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前“兔”似锦!
“兔”飞猛进!
大展宏“兔”!
扬眉“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