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成都地名故事:武侯祠内引起毛主席的关注的那副对联,因何而写?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9 2:26:21 人气:17 加入收藏 标签:光绪 成都 二十 镇压 四川 总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汉昭烈庙以来,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圣贤后裔、普通百姓常至此,或怀古访幽,或凭吊先哲,或抒发豪情,或以古鉴今,或陪友赏园,内涵深邃,文化厚重,留下了许多故事,也留下了许多悬念。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赵藩“攻心”联,便是其中之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视,1958年,毛主席莅临成都武侯祠时,曾对此联注视良久。“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又曾嘱咐当时来川的某位领导观看此联。

这副名联的作者赵藩,是在何种情势下写就这副对联?又有何深意呢?

赵藩(1851~1927年),云南大理府剑川县白族人,字樾村,一字介庵。祖、父皆系儒师。藩幼从父学,被乡人视为“神童”,十八岁时曾随族叔率乡勇与杜文秀领导的回族起义相抗击。他从考秀才到24岁中举,一帆风顺。

但此后他五次进京赴考皆落第。在这些漫长的往返途中,他接触到许多民众,对清末的社会矛盾有了较深的认识。这在他沿途写的诗词中得到反映。这些诗引起了云南上层的注意。他34岁第五次进京考试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邀他人幕府任职,又聘为家庭塾师。

光绪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病逝后,赵藩尽心尽力为其料理后事,送丧回广西西林,他的儿子们深受感动,特别是其三子岑春煊亲自出面为其请咨,又在经济上支持他进京候选,获光绪帝召见,于光绪十九年入川任四川省筹饷局提调。次年任酉阳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到涪州管官运盐,两月后又督办川东税厘,其才干和政绩受到四川总督鹿传霖的赞赏,有意让他执掌泸州。但鹿在无意中得罪了将军恭寿,恭亲王撤了他的川督。

恭寿视赵藩为鹿的人,传话给他,要他出5000大洋拜寿,才让他执掌泸州。赵藩士大夫情结较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书辞官省亲,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返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天津,北京告急,全国紧张。云南总督丁循卿征调赵藩到昆明办理省团务。他七月上任。这时,慈禧、光绪西逃西安。丁循卿为表忠心,派赵藩押送贡品到西安。赵藩在西安遇学生岑春煊。岑当时担任甘肃布政使,主动带领两营人马,把慈禧、光绪一路护送到西安。岑向太后举荐赵藩。慈禧即召见赵藩,让他以道员身份到四川候补。次年春,赵藩二进四川,被派去湖北沙市创设、主管川省驻湖北保商总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春夏,四川大旱,加上洋人教堂长期横行霸道,广大人民走投无路,仁寿、三台、荣县、简阳、金堂、华阳、长宁、兴文、江安等数十州县都发生了义和拳运动,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成都石板滩少女廖观音领导的义和拳运动。

廖观音(1883~1902年),女,在家族中排行第九,人称廖九妹、九娘,因拒缠小脚,又称廖大脚,幼聪慧。在义和拳运动中,她设坛宣传“反清灭洋”教义,自称观音转世,故称廖观音。从者云集。光绪二十七(1901年)年在石板滩(今新都石板滩乡)起义,烧教堂,反洋教,波及川西。

这支义军多次挫败官军,两次围攻成都。光绪二十八年初,义军前锋曾打到成都督院,震惊全川。慈禧闻讯后,即撤了川督奎俊,另任岑春煊为总督。岑春煊尚未入川,便急调赵藩到成都相辅。岑还未入成都就接管了川省军权,接着指挥官军和团练对义军展开了血腥镇压。

过去,其父就以乡勇、团练起家,建团练、带乡勇颇有毒招。首先,他加强了保甲连坐制,特别制定了整顿团练保甲法,规定:若一人参加义和拳,其族人、邻居一并连坐;团练捕治不力,地方发生事端,其首领革职;给义军军火钱米者,均按通贼正法,没其家产人官;团练杀了义和拳人后按杀人多少给赏银、功牌和加官等。这些措施出台后,各地团练、乡勇纷纷卖命镇压义和拳,甚至滥杀充数,义军节节败退,义和拳被迫撤向山区。

岑春煊于九月二十五日进入成都,二十八日就在北门昭觉寺斩杀俘虏的义军一百多人。血腥镇压并没有使义和拳将士屈服。岑春煊自已也不得不承认:“前者骈诛,后者踵起”,“今日击退,明日复来,此股击退,彼股又至”。岑春煊又派出大量军队,动员各地团练、乡勇追剿义军。同时,岑春煊还大量罢免、撤换、弹劾各种贪赃枉法的官吏,省内官场人人自危。

就在这时,赵藩赶到了成都。他向岑春煊建议实施“新政”,如开办各种新学,培养人才等。岑春煊即任赵藩“行”盐茶道兼管综通省厘金,把当时省府中最重要的两大财源部门交他代管。但当时清廷的一系列巨变,如慈禧掌权、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次年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以及他所见的无官不贪、民间普遍的愤恨、各地的起义等,都将一个王朝末年的特征暴露了出来。应该说,赵藩已从其中隐隐感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气数已尽。这大概就是他后来在“攻心”联中隐喻的“势”。

他认为岑对土著义军、对省内旧吏(也以土著为主)都过于“严”,便利用各种机会劝谏岑。岑春煊的父亲便以镇压义军和管理吏属部下严厉起家,所谓“跋扈霸才,竞成戡定伟绩”。岑春煊后来的经历证明,他也继承了其父衣钵,也试图在镇压义军和严纠吏属中一显身手。

岑与赵虽有师生之谊,但赵藩两次人川为官皆靠他帮忙,加上赵藩现只是一个幕僚,人微言轻,他不可能把赵的话当一回事,仍我行我素,大肆屠杀人民。不久,官军在简阳镇子场俘获义军领袖廖观音,押回成都后很快将其斩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藩才有了笔谏上司之衷。

他得知岑春煊不久后将要陪客人游武侯祠,便在十一月上旬精心写下了这副著名的“攻心”联,派人刊刻好后送到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岑春煊不日到武侯祠看到此联后,脸色难堪,一语不发。

不久,岑因弹压四川功著,在朝廷“京察”时获得“风历、守清、才长、政绩”的最好“考语”,升调两广总督,赵藩却同时被贬到永宁道为地方官。那以后好些年间,川中师爷们、教育界常听人说“师道何道,试看永宁道”,意思是指责学生不敬老师,或者说师道不值得尊严。

举报/反馈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328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