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成都往事 | 武侯祠里的这副楹联,30字暗藏玄机!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8 16:59:56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诸葛亮 成都 作为 法律

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国学术文化、民俗文化的结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成都正是楹联文化的兴盛地与传承地。作为楹联之源的成都,名联众多,且思想深刻,文字优美。今天,神鸟知讯×成都市地志办联合推出的“成都往事”系列报道,带你前往武侯祠鉴赏这副只有30字,却暗藏玄机、道尽蜀汉千古事的楹联,品味其中的深意。

楹联,也称对联、楹贴,俗称对子,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被誉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便是楹联的一种表现形式。

史料记载,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匾额、楹联,成都武侯祠也悬挂了不少,这些匾额楹联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同时,也是成都武侯祠三国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武侯祠中有一副极具知名度的楹联,不仅被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而且得到了伟人的赞赏,这就是那副有名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是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撰。上联关键点是“攻心”。指诸葛亮治蜀及用兵战略,意思是说,如果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最为经典的“攻心”典故,当然是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七纵”。在《孙子兵法》中也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策略。

下联关键点是“审势”。如果不审时度势,那么无论政令宽严,都将出问题,治理四川一定要深思此要义。

入蜀后,刘备主要忙于对外征伐,治国理政和解决治蜀难题由诸葛亮完成。诸葛亮治国刑礼并重,既主张“治世以大德”,用教化去改变社会风气,用法治去拨乱趋正。他认为施政治国的措施、律令必须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才能实现整治秩序和安定社会的目标。

上联在叙说诸葛亮运用“攻心”术平定南中之功绩,同时又重在强调真正懂得打战的人不是只依靠武力。下联在叙说诸葛亮审视治理蜀地功绩的同时,又提醒后世人要从诸葛亮治理蜀地的功绩中获取经验。本联与前面描写诸葛亮的匾额楹联相比,着眼点不仅在于赞扬诸葛亮,更强调诸葛亮对后世人的启发,读之让人回味无穷,颇受启发,因此这副对联主要内容是写诸葛亮对后世影响力的。

“攻心联”下联的背后,还有一段发生在诸葛亮和刘备的“谋主”法正之间的著名辩论故事。

刘备占据益州,即刻命诸葛亮着手重新制定蜀国律法。结果这部名为《蜀科》的法律,既细致又严厉,史书评价是“刑法峻急,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作为刘备的“谋主”,法正便站出来提出异议:当年汉高祖刘邦占领关中,不过是“约法三章”而已;如今我们作为外来者,刚刚占领益州,对地方百姓还没有什么恩惠,恐怕不宜用严刑峻法吧?

诸葛亮解释说: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年汉高祖为什么只“约法三章”?因为是秦朝法律太过严苛死板,老百姓动辄就会犯罪,所以要用宽松的法律来调剂。但益州之前由刘璋统治的时候,对于地方豪强根本没有约束力,政令无法通达,反而让普通百姓备受欺压。所以,必须要用严明的法律重建社会秩序。

因此,诸葛亮作《答法正书》,向法正,也是向世人宣告了他坚决审时度势、以法治蜀的态度。

诸葛亮以法治蜀,也针对普通民众,包括防止民众逃避赋役和镇压农民反抗等。三国时期,曹魏地域内发生了24次农民起义,东吴地域内发生了23次农民起义,而蜀汉地域内仅有3次,说明了蜀汉社会秩序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期间,曾莅临武侯祠视察,驻足“攻心联”前沉思良久,反复琢磨联词的微言大义,并要求主政四川的官员,到了成都要到武侯祠,到武侯祠要看赵藩写的对联,看过后要记住。后来到这里视察的邓小平,也称赞赵藩的联词写得好,富有哲理。

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又意境悠远,饱富哲理。一字一音看尽三国风流,一笔一画道尽人间沧桑。成都作为“楹联之都”,你可以从其琳琅满目的楹联中触摸到历史的诗意与魅力,慢慢品鉴,其味无穷~

部分内容引用成都市地志办官方网站

读完了之后顺手点下「在看」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283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