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仗词大全
1、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2、选取重要的材料和准确的史实作联,以事对事。“夏鼎商彝,秦碑汉瓦;刘略班艺,贾策扬经。”这是一副概述我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对联,是典型的事对。有的事对在其叙事描述中暗含某种情感志向,如左宗棠自题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3、这样:渔火锁标塔;===冰灯镇柳城。就成了本书的第二个五行对的例子。
4、释义: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5、“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6、人生不如意之事七八能与人言一二三都无,才算坎坷。
7、多句对多句对以三句对居多,还有四句对、五句对、六句对、七句对,乃至更多。余德泉教授《对联格律对联谱》对此进入了深入研究。他例举的最高多句对为每边二十五句者,即蔡千军拟题月亮岛望江楼联。语体论对对联的语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韵文体,一是散文体。从语体看对仗,可分为韵文对与散文对。
8、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9、学联必备|对仗妙用二十六法
10、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11、又叫无音联,指用手势演示事物的形象特征来表达联意,而不用语言文字说出或写出,双方意会而不言传,心照不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副哑联,是苏东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合做。说的是苏东坡谪贬黄州,一日与佛印泛舟长江。二人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从舟中走到舟边,叫了一声佛印,随即用手往左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循着所指方向望去,只见岸上有只大黄狗正在啃骨头。佛印心有所悟,呵呵一笑,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江中。原来他们二人的动作是一副精巧的哑联。用文字写出就是:
12、①关庙关连人善恶,未庄未解杏红白。
13、五行对的特点:按金,木,水,火,土出句,每句五个字;出句中五个字,每字各占一行,而对句中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要与对句一致。
14、在民间,有一种奇特的“无字对”。它多用于春联,只贴两张红张,纸上不写一字,也没有其它任何符号,取一年平安无事之意。
15、骈律句混合句型还有“六”式、“五”式、“七”式、“六”式等诸种,举例从略。
16、诗词格律知识:关于对偶句的语法规则
17、推荐阅读│廖国华访谈:诗词的希望在民间
18、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6)敦煌歌辞
19、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20、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最著名的反对联应是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较长联中使用反对的如:“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这是汨罗屈子祠一联,写的也是奸贤两种人的对比。上官大夫靳尚陷害屈原,而司马迁则高度推崇屈原,《史记》谓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成语对仗词大全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2、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3、行云流水:即用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如:
4、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5、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险韵。
6、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
7、“青春”的对仗词应该是“暮气”。“青春”意思是充满朝气,精神振奋,而“暮气”恰恰相反,做事拖拉,不思进取。
8、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
10、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椎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麋终创汉,尊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11、(造句):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12、蚌病成珠(bàngbìngchéngzhū)
1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14、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51)应试诗
15、“登高远望”与“长啸临风”对角线位置交叉成对,即“登高”对“临风”,“远望”对“长啸”。现今联家已很少使用“蹉对”。
16、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2)绝句
17、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8、释义: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19、且然聊耳尔,得也自知之。(黄庭坚)
20、自对,亦称“当句对”、“就句对”、“边对”,即“于一句中自行对偶。”这种对法起源于唐代的诗文创作,后在对联中逐渐使用开来。从对仗的字数上看,有单字自对与非单字自对,前者如:
三、对仗词大全朗读
1、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如毕沅题岳阳楼联:
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词韵简编
3、一副对联由上、下联两部分组成。从上、下联联意的相互关系看,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人们习惯称之为正对、反对、串对。
4、单句对多为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其中七言最多。也有八字联。如杭州飞来峰联:“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九字、十字乃至十一字、十二字、十三字的单句对极为罕见。九字联如:“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十字联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十三字联如:“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西湖岳王坟联)
5、借义对:“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其中“日”本义为“日本”,这里借其时间之义对“年”。
6、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7、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8、异类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同类范畴的事物相对,也叫异名对。如:
9、流年”的对仗词:绝对:逝水。去岁。去日。落日。往日。逝日。碎月。相对:望月。晓月。朔月。竟日。夙日。
10、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11、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
12、对仗的词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13、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14、“四”句式可举湖北隆中武侯祠联:
15、此外,工对还有几种权变方式,一是自对,一是借对,三是蹉对,于第二部分“变格论对”中叙述。对联尽力求工,但求工太过,走上反面,形成同义反复,则是作联之大忌。
16、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好的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这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为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顾,自然成对。”这就说明在文学语言中采用对偶,也是合乎规律的。用了对仗,能使语句互相映衬,意义互相补充,具有形式美,并且读起来音响和谐,有回环往复的韵味,因而能增强艺术效果。
17、诗词格律知识:格律诗词入门讲座
18、与炫酷词性押韵平仄对仗的词是什么发威词性上,都是动宾结构词组押韵平仄上:炫酷(仄仄)对发威(平平)对仗上:炫、发:动词,酷、威:同为形容词名用,两词同含张扬之意。
19、骈律混合句型:最典型的“四”句式与“七”句式。这两种骈律混合句型在联语中举不胜举。前者如解缙对人联:
20、(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句法
四、对仗词大全娓娓而谈
1、①:唾怨云乌天落泪,噙仇雪暗地披纱。长江大浪托白骨,短日微光掩赤霞。这里上联用正对,下联用反对。
2、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把用于工对的相邻小类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字对反义字、同义字对连绵字、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
3、此为湖北蒲坼凤雏庵联。“五”句式如杭州适园一联:
4、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5、诗词格律知识:近体诗格律汇总
6、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7、虚字入对:这里所谓的虚字,古代叫语助,准确地说叫助字,因为古代还有其他虚字的说法。现代叫做文言虚词,我们借以说成虚字对。因为虚字没有实义,所以一副对联不可能全是虚字,主要是说用虚字入对联,上下联虚字对得巧妙,就叫虚字联。如:
8、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1)律诗的对仗
9、①却叹凡间子,难持自在身。
10、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主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11、即故作字数不等。如讽袁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意谓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12、④抚膺难步迢迢路,放眼平添郁郁情。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15、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16、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谓之“假对”。借对分为如下几种:借音对:
17、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18、又叫无音联,指用手势演示事物的形象特征来表达联意,而不用语言文字说出或写出,双方意会而不言传,心照不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副哑联,是苏东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合做。说的是苏东坡谪贬黄州,一日与佛印泛舟长江。二人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从舟中走到舟边,叫了一声佛印,随即用手往左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循着所指方向望去,只见岸上有只大黄狗正在啃骨头。佛印心有所悟,呵呵一笑,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江中。原来他们二人的动作是一副精巧的哑联。用文字写出就是: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河上骨,谐音“和尚骨”;东坡诗,谐音“东坡尸”。这当然是两人谐谑打闹之语。
19、即故作字数不等。如讽袁联:
20、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9)七言诗
五、对仗词大全三字对
1、就句相对:一句中有的词语自成对仗。如:
2、主办:潜山诗联协会主编:江山编委:江山安澜杨晓红唐北海李春林朱显亮本期编辑:江山
3、撒娇撒痴的对仗反义词:撒痴撒娇。撒娇撒痴的拼音:(sājiāosāchī)。撒娇撒痴的意思:形容仗着受人宠爱,故意做作。撒: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娇:娇气;痴:憨痴。撒娇撒痴的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那婆娘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紧捱着酒壶,撒娇撒痴,甜言美语。”
4、①千丝如意锦,遍缀水云衫。一曲清心乐,漫拨天地弦。
5、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1)太康体
6、诗词格律知识:关于诗的“起、承、转、合”
7、④琴韵含情涵海韵,钟声彻耳坼风声。“琴韵含(han)情涵(han)海韵,钟声彻(che)耳坼(che)风声。”为更复杂的掉字、掉音综合对仗,应属罕见之例。
8、虚字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用虚字对仗。如:
9、(诗词学堂)绝句作法:点晴法
10、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浩浩落落,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11、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
12、怎么回事?上下联都一样?确实,上下联字字雷同,完全一样,但上下联又不一样。上联说: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下联说: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对联意思很明白:年轻时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正是好好读书的时候,却不爱好读书;到老了,想读点书,却耳聋眼花,体力不支,不能好好读书了。
13、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14、诗词格律知识:谈近体诗的“孤平”与“三平调”
15、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16、情况之五为局部不对。如集毛泽东、周恩来诗(词)句一联:
17、句法变式:张中行先生在《诗词读写丛话》中提出:“律诗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他这里所说的结构即指诗的句法结构。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容易显得呆板。如:
18、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19、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20、③桌上任无人醉酒,窗前却有雀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