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意思-“行李”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古代行李都有什么作用?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8 8:12:28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行李 意思 使者 春秋 引导 出使

说起行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每当我外出闯荡,出去游玩,都会携带行李。在我们眼里,行李就是旅行途中必需用的个人一些物品,如个人换洗的衣物、洗刷用品等东西。

行李,也称行旅,一般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比如包裹、箱子、雨伞、衣物、食物等。

那么,在古代,行李是怎么定义的?古人出门拿的东西为何被叫做“行李”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谈谈行李。

其实,行李一词很早就出现了,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行李一词了。当然,行李一词出现后,它的意思和今天的纯“行李”是不同的,它所包含的意思比较丰富。都有哪些意思呢?

一、使者

“行李”在古代作为名词时,它的意思是“使者”,使者就是指受皇帝或朝廷之命,出使他国的人,就像今天国家的大使,也指奉命办具体事的人。

1、《校注》中对行李的解释为:“行李”本义为使者。

明刘基《春秋明经·卫人立晋》中有:“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周室如无人焉。” 清郝懿行

2、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行理”。

3、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记载: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文:

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4、《北史·贺兰祥传》:“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5、明朝刘基的《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周室如无人焉。”

二、出使

行李作为动词时,也作为出使的意思使用。就是指接受使命外出办理外交事务的行为。

1、《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伫之劳,为日久矣。”

2、宋叶适《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

3、《明史·刘宗周传》:“贵州巡按苏琰以行李被讦於监司。”

三、引导人员

到了唐朝,行李一词成为官府的引导人员,引导员。

1、《旧唐书·温造传》:“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2、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薛(薛逢)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回避新郎君!’逢冁然”。

四、旅行中的人

行李在古代也指正在旅途中的行走之人。

1、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2、唐杜甫《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3、元傅若金《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4、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兰溪,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五、行程、行踪

行李古时还可以引申为行程、行踪。

1、《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2、唐杜牧《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六、出行中所携带的物品

行李还用来指出行中所携带的各种物品。

1、明冯惟敏《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2、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时兴哥决意要行,瞒过了浑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

七、负担、责任

行李在现代还可用来比喻负担,责任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最后来总结一下,“行李”一词出在春秋时期出现以来,它的基本意思都指的是“人”,不指“物”品。而且它最早指的是使者,官方引导人等层次较高的人。两晋时才逐渐指向一般人,如行旅人,游人、行人等,反正是外出的人。一直明朝时,行李一词才真正用来指人们外出旅行时所带的物品。

有人问行李为什么叫行李,这个我想可以从行李这两个字来分析。古时,李通理,而且理本意就是一个国家派出来的行使“理”的使者。也有人认为是指行使礼法的使者,和现在的大使职责有相同之处,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换意见或交涉,以理服人。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241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