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政府代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的。
魑魅魍魉四小鬼对联来历:
此联传说是八国联军进犯我们中国时出上联,欺我中华无人能对,上联“骑”字拆开为“奇”和“马”字,“张”拆“长”和“弓”,“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
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对出下联,“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他们侵犯我们的边境。此联有力打击了洋鬼子的嚣张气焰。
完整的为“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把边。”这四字按顺序读:chī mèi wǎng liǎng,今天也已经被当作成语使用,即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
关于“魑魅魍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在《春秋左氏传·宣公三年》就有“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的记载。
当然文中的“螭魅罔两”就是如今的“魑魅魍魉”,直到东汉,“罔两”二字才增加了“鬼”边偏旁。
魑魅魍魉,汉语成语,拼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作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
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mèi wǎng lǎng)四个小鬼鬼鬼犯边!”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
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chēng)目结舌,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