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冰冷酒 冰冷酒一滴二滴三滴的含义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7 22:28:47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秀才 对联 冰冷 一点

本文目录一览:

1、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下联是什么?

2、对联:“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答案

3、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这对联的典故是什么?

上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习俗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春联习俗:

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

2、婚联习俗:

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寿联习俗: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

3、挽联习俗:

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往往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一般用白纸配黑字,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上联: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

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清朝乾隆年代,李秀才十年寒窗入门秀才,四年后上京赶考,收拾行装背上书箱一路长途跋涉,桃花村天色已晚找家投宿。

“一支桃花出墙来”随风摇摆,李秀才感觉向他招手,拍柴门叫喊投宿,老汉开门让他投宿,备了点小菜、花生米,一壶酒,李秀才酬志满腹地痛饮。

桃花村进京赶考必经之路,秀才对桃花吟诗作赋,老汉听多了,偶尔也能对上几幅联,简单对联“天对地,风对雨”已不在话下。老汉与李秀才闲聊,老汉出幅对联:“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秀才边喝边聊,听了老汉出的对联,放下酒杯,沉思着,饭也不吃了,说不舒服回房休息。

躺在床上想着这幅对联,没对上,难道就象那杭州西湖风雨亭子的半幅对联“风风雨雨奇奇”,至今无人对上,半副空牌还挂风雨亭子的左边,难道是绝对吗?。

李秀才想到寒心“十年寒窗无人问”,本想“一举成名天下知”,既然山村野老出幅对联对不上,如何面对京城考试,一急之下便是卧床不起,老汉上山采来草药也无济于事,临终时李秀才将路途盘存碎银和行李送给老汉说:“走后请老人家就地埋下就行”。

四年之后,赶考张秀才也来到这里投宿,不言不语老大爷同样备足酒菜后,忙田里活去了。

饭后张秀才散步到柴园内百花盛开的后院,发现一个坟,墓碑写着李秀才之墓,“老汉儿子也是秀才呀”,带着敬佩之感找老汉寻问,老汉讲叙了四年前发生事,张秀才始终想着“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那幅对联,躺在床上也在想,朦朦胧胧睡着。

门打开了走一个秀才说他姓李也是上京赶考去“酒逢知几千杯少”,两人谈文作赋什么投机,鸡叫第一更了,李秀才告辞“不早了我回房去了”,送到门口,李秀才说有幅对联,向李秀才请教,“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明天你到后院告诉你吧”。

第二天张秀早早来到后院,没有见影人,惊讶发现李秀才坟墓开着一朵丁香花,李秀才悟出来“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就是绝好佳对。

张秀才应考为广园第六名,考官看文才不错便问,张秀才将途径桃花源奇遇难经历告诉主考官,考官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抱呀”。

张秀才赶回去桃花村,在李秀才的墓前供上贡品,结拜兄弟,拜李老汉是干爹,修建一座文庙供奉李秀才。

这个典故是母亲在我七岁的时候告诉我的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书生去京都应试,考题为作对联,上联就是: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古时候的“冰字的部首为一点”)。要求考生对出下联。这个书生没有对出下联,未能上榜。于是郁郁不乐返乡,途中遇一丧事地,闻哀嚎声声,见坟墓前披麻戴孝若干人叩头,书生甚是忧伤,忽然瞅得漫山遍野开满了丁香花。此时,书生恶梦初醒,顿时不由自主放声大喊: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只见书生不要命地扭头就往京都飞奔而去。。。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1958.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