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自己写的对联正确写法,怎样写对联呀?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7 11:16:35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平仄 就是 上下 结构 两个

对联,顾名思义要上下对应。比如上联的第一个字是动词,下联的第一个字也应是动词。以此类推,而且词要美观(好词、褒义词等)。上下呼应,最好要功底好、书写漂亮的人来写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怎么写,说来话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时令、 地理、官室 、草木 、飞禽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中有一种形式叫“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上下联意思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的趣味性。成名于清末民初人称怪才的何淡如以广州方言俗谚“一头雾水不知宗”对唐诗名句“四面云山谁做主?”就很有特色。

顺口溜曰: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还有俩忌讳,三尾与孤平。    先说平仄。  普通话分1、2、3、4四声,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个小学就学过,不用解释了。1声2声就是平,3声4声就是仄,完了 。古韵虽有系统的资料可参照学习,但于初学者来说太艰涩。所以在此先避而不谈,暂时以今韵导之,先学走后学跑。    下面说那四句顺口溜。  一、所谓135不论,就是凡是7个字的对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或“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句,第1、3、5的字,不管平仄都不用管,平仄都可以。    二、所谓246分明多少麻烦点。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样的句子,第2、4、6个字不能乱写,出句(不一定是上联,出句也可能是下联)2、4、6的字必须平仄相间,就是2、4、6不是“平仄平”,就是“仄平仄”,这样的出句就基本合格。    其实还是个135不论,246分明。135不论好说,平仄都可以,246分明还是麻烦点。也就是说,要对别人的句,那2、4、6的字平仄也要和他作对。他246不是“平仄平”吗?我246就来个“仄平仄”和他对着干。他出个“仄平仄”,我就给他246来个“平仄平”,OK了。    还有一点,就是出句最后一个字要是平,你就给他来个仄。出句最后一个字要是仄,你就给他对个平。    如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到这里,你就入门一半了,算初级班毕业,再学就中级班了。中级班是什么?就是“还有俩忌讳,三尾与孤平。”    一、三尾。三尾,就是对联的最后三个字,不是仨尾巴。一般认为最后三个字平仄一样读着别扭,如最后三字是“平平平”或“仄仄仄”。但是这个在诗里有争论的,个人认为,三仄能避开就避开,避不开也可以通融。三平读了是别扭,最好别用。不过你非用也没辙,这个也不犯国法,不够拘留的材料。    二、孤平。所谓孤平,顾名思义就是就一个平音。这个说法很多人搞不清楚,建议这几句仔细看看。    孤平就一种情况下存在,就是“仄平”句脚,也就是最后俩字是“仄平”的句字才有孤平,如果不是“仄平”句脚,他100字里没有一个平音也不叫孤平。比如“仄平仄仄平”,除了最后一个字,整个句字就一个平音,这样的就叫孤平。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简单,有个笨法,五言就是“仄平句脚不准一、三同仄”七言就是“仄平句脚不准三、五同仄”,这样就不犯孤平了。也就是说“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子,第一、第三你想用什么用什么,只要别都是仄音就可以。    但是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里说的七言是“4、3”式的词语结构,也就是在这个七言句里,前四字是一组,后三字是一组,如“两个黄鹂 鸣翠柳”前面是4,后面是3,或说是2、2、3结构,两个 黄鹂 鸣翠柳。如果是“俩黄鹂 闲鸣翠柳”,就是3、4结构,那个又有不同了,不过也简单,不过是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来回折腾罢了。    好了,只要耐心的看到这里,对联格律你基本毕业了。        要是有人嫌上面说的麻烦,还有个笨办法,就是背四句歌子:    一、  出句:通平平仄仄;  对句:通仄仄平平。    二、  出句:通仄平平仄;  对句:通平通仄平。(这句是犯孤平唯一的一句,严禁第一字和第三字,同是仄声字。)  七言只需要在每句前面加个“通平”或“通仄”就可以了,但要注意246平仄相间。“通”,是可平可仄的意思,也就是在“通”的地方,平仄字都可以。  有人问了,要是上面的对句我写成“平平平仄平”可以不?别问,肯定可以,只要不是“三尾”“孤平”,1、3、5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孤平这个事,理论大于实际,也就是说和下棋一样,他非规定马走日,其实马走田也一样,但是既然大家都是马走日,你要马走田可能别人就不和你玩了,道理差不多。    顺便说说学联步骤:    1、刚学的时候要乱写,不要管平仄,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不然开始就被格律约束,很容易束缚先天灵气。这时候格律对你来说是“路人”。  2、学了一段时间后,你就要学下格律了,这时候一定要老实,塌塌实实的学格律,要这时候不老实,可能很难伏下心学习。这时候格律就是你的“主人”。  3、学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掌握的可以了,就要适当放宽格律,觉得有好点的字句,可以通融下,这时候你和格律是“友人”。  4、觉得完全掌握了,感觉自己很牛气了,OK了,可以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这时候格律就是你的“仆人”。  路人====》主人====》友人====》仆人

写对联要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春节对联:

1、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3、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4、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5、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6、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2157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