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3副对仗工整的一流对联,流传甚广,名气颇大,值得好好欣赏

 2025-02-07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这副对联是某位教书先生的“自怨自艾”,因为道出了广大教书先生的心声,因而流传广泛。事实上,对联其实是对前人对联的改

这副对联是某位教书先生的“自怨自艾”,因为道出了广大教书先生的心声,因而流传广泛。

事实上,对联其实是对前人对联的改版:“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回首春风上苑,剩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原对联乃是清代才子严保庸送给清代画家黄均的。)

古代读书人都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埋头科举数十年。然而,许多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多次名落孙山,最终只能一边当教书先生,一边再次准备考试。

因而,对古代读书人而言,当教书先生只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的无奈之举,没有太多真感情,反而感受到无限凄楚。

对联因为浸润了教书先生们的心声,所以显得感染力十足。上联说风吹雨打的时候,别人已经睡觉了,教书先生还要替学生们改作业。下联说,读了这么多年书,没有取得功名,只能勉强混个温饱,实在尴尬。

显然,对联作者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应该金榜题名,做一番大事业。可是,理想是饱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只能当个连自己也看不上的教书先生混日子了。

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刻意渲染凄苦的氛围,如“半盏寒灯”、“一枝秃笔”等意象,画面感十足,加强了对联的感染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啧啧称叹。

第3副对联: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对联妙用了明末清初两个名人的名字与典故,对比明显,爱憎鲜明,令人感受到作者巧妙的构思。

上联指史可法,史可法坚贞不屈,抗清而死,成为了气节的代名词。下联指洪承畴,洪承畴担任过明朝的蓟辽总督等重要官职,后来投降清廷。

上联说,史可法的行为被记载了史册上,值得后世效仿,值得后世怀念。下联说,洪承畴忘恩负义的行为,值得鞭挞。

对联巧妙嵌入史可法和洪承畴两人的姓名,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还把作者的态度亮了出来,实在是一副好对联。

后来,还有人根据这副对联,写了一副新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发布于:浙江省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9580.html

管理员

  • 内容50036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75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