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鑫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小说结构宏伟、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富于浪漫主义,历来被我国人民群众所喜爱。同《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一样,很多专家学者对其从各方面进行研究。与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对联相比,《西游记》中的对联研究成果显得非常之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游记》情节精彩,场面描写壮观,历来人们主要研究其具体思想内容。第二,这与我国对联运用得太广而又从不纳入正规文学作品范畴有关。其实,在中华传统著作尤其是章回小说中,《西游记》中的对联应该是艺术价值最高,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仅从四大名著来看,《西游记》中的对联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三部,《红楼梦》次之,《三国演义》中最少。而《红楼梦》中对联主要是存在于小说描述的园林亭榭,门宅店市以及诗词歌赋中。对联数量最多的也就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从程乙本)。《西游记》就大不一样了,一百回以及第八回与第九回之间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一节,每回从头到尾都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对子。例如小说第一回共五千五百字左右,而对联(含回目)就有近九十副。有的章节则上百副,若平均一回有九十副对联,那么这本书一百回就会有九千至一万副对联。这不但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可以说是古典小说的一个奇迹。 《西游记》中对联种类繁多,但按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回标目对联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小说每章的第一部分即回目,回目也是本章的标题。《西游记》中回目已由原先章回小说回目的单句形式发展到双句是一个大变化,也是章回小说回目正式创立的标志之一。这本书一百回以及八、九回之间的附录,除了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八字对得不太工整外,其余上下联字数、句数和平仄声均相对仗。《西游记》回目最少字数是上下联各四字,一共八字(如第十一回、八十二回)。最多字数是上下联各八字,共十六字(如第十一回、二十回),兼有五、十、十四字。有人说这不如《红楼梦》每章均为十六字工整。其实,它作为章回小说早期产物,是不能过分对字数苛求的。《西游记》回目的第二大特点,即不仅使读者了解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而且还使前后相邻几节完整地联系了起来。如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三回标题的下句分别为“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孙悟空二调芭蕉扇”,“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每句话仅仅是中间变了个数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三部分讲的是一个故事,吸引了读者注意力。又如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和第七十六回《心魔居舍魔性归,木母同降怪体真》中,连续两回的回目以“心”开头,以“真”结尾。绝非偶然,而是作者刻意为之,给读者以提示。本书回目第三大特色,就是很多对联中都含有“鬼”、“魔”、“神”、“心猿”(孙悟空)等字词。据统计,回目中有“鬼”、“魔”、“神”字共三十处,“心猿”一处在第七回、第十四回、第三十回等共十五回的回目出现过(不同版本可能略有不同)。《西游记》本来就是神魔小说的新类型,这些字词同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正是作者按一定宗教唯心主义观写出来的。
写景状物方面对联
《西游记》中大量写景状物之类的对联,是《西游记》对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对联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书中联句主要存在于诗词中,同诗词一样,用语十分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概括能力,容易把所吟述的事物全貌和特征表现出来,又亟富真情实意,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生动的感受。如书中多次描写到“山”,在众多描写“山”的对联中,没有两处具有相似的痕迹。在第一回中介绍花果山时写道: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这是一首赋,全篇由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整体描写了奇峰峻岭的花果山,又描写了山中旖旎清幽的风光。再来看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一节描写浮屠山时又是另一种意境: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
这四句对偶句,描绘了乌巢禅师幽雅的修行之处,令人体会到佛家的一种禅境,风格明显不同于上处。《西游记》中写景状物方面对联,不管从某一章来讲,还是从本书整体上来讲,都不是核心内容。但它们紧密穿插于上下文之中,主要起对某种事物简单的介绍或衬托修饰作用。《西游记》中这方面文字还常由“但见”、“只见”、“只闻得”等词引出来,将前后部分有力地联系起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加引起了读者或听众的注意。
写人神魔方面对联
《西游记》本身是一部描写神佛妖魔故事的小说。因此,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牟尼到天神天将、菩萨金刚再到不少妖魔鬼怪都是必须进行详写的对象。同写景状物一样,作者描写人神魔时也通过对联来表现。我国古典小说常通过这种方式来描写一个人。像《三国演义》中写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水浒传》中描写鲁达:“头裹芝麻万字顶头巾,上穿一领鹦哥绿贮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回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一部貉绒胡须。身长八尺,腰阔七围。”这些描写相比于《西游记》来说,没有《西游记》中句式灵活多变。《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过于简单,更淡不上过多修饰;《水浒传》则过于通俗,前后写法有雷同之嫌,甚至对得不太工整。且看《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一回中,先描写的四个女妖:“闺心坚似石,兰性喜如春。妖脸红霞衬,朱唇绛脂匀。蛾眉横月小,蝉鬓迭云新。”紧接着又用一句“你看那三个女子,比那四个又生得不同”,引出另外三个女妖打扮:“飘扬翠袖,摇拽缃裙。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拽缃裙,半露出金莲窄窄。形容体势十分全,动静脚跟千样屣。”相邻两部分,通过若干副对子,描绘了两种装扮不同的女怪。此外,中国古典女性讲究的是一种含蓄美,从衣着打扮上则可看出。而作者竟写出了“低笼着玉笋纤纤”,“半露出金莲窄窄”之类的语言,尽管在描写妖精,可仍不得不令人佩服作者的勇气与思想的解放。《西游记》中思想也不能完全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作者对神与魔一视同仁。不少妖魔同样是写得可亲可爱,有情有味,寄人以同情形象。
富含禅理的对联
《西游记》主题思想是复杂的,它还保留了不少“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种”的神道说教,有些地方确实歌颂了佛法无边、善恶报应与宿命论。这与作者思想有关,也与《西游记》故事演化有关。因此,一些富含禅理的对联也就自然地出现在小说之中了。如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开头一首诗中写的:“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每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明显可看出作者化用了佛教《心经》等一些经典的句子。又如第六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一回中,三藏法师和孤直公等四老论诗时,首先吟出一句: “禅心似月迥无尘;” 劲节老笑而即联道: “诗兴如天青更新。”三藏法师所吟一联,无疑是作为一位出家人所说出的一种蕴含禅味的句子。有些对联,虽没有直接含“禅”等字,但间接蕴含佛家禅理。如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前面写的:“处世须防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修成空与非。”这些语言既包含传统孔孟思想,老庄哲学,也宣扬了佛家讲的“空”、“忍”一些思想。总之,富含禅理的对联虽然数量不多,但在《西游记》中独树一帜,因而也是我国古典小说乃至整个对联大观园中难得的财富。
其他方面对联
《西游记》中对联除了回标目、写景状物、写人神魔、富含禅理四大部分以外,还涉及其他不少方面的内容与思想。如每回结尾多采用对偶句式,在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一节末尾写道: “君回宝殿定江山,僧去雷音参佛祖。”这一句正是用对联形式讲宝象国国王率百官远送唐僧师徒,最后分别,国王回朝,师徒西行。这句话同时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西游记》中还描写了众多精彩场面,有的即用几副对联来描述。对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里猪八戒与沙僧在流沙河打斗的场面:“九齿钯,降妖杖。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这个钯去探爪龙,那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一个是久占流沙河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当然,《西游记》中的对联,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正是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对联穿插于整本书中,才把这部传统小说价值提升了一个台阶。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西游记》中对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它那完美的艺术形式和谐统一,使《西游记》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神话小况,作者吴承恩也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