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5 3:05:55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老先生 使者 故事 一年

苏东坡对联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两口孩子不孝,不识字。同宗弟弟给哥嫂写了副春联贴大门上,警示不孝子。春节拜年邻里街坊都看到了对联,六个儿子却无一上门看望亲父母,此对联也就在门框上贴了很长时间。

年老体弱不能生产

六个儿子争着不管

饿死活该

谢谢邀请!

我见过最有趣的对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这是王安石2年轻时进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的招亲联。当时,王安石不会答,就记在了心里。

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后来中了进士。待衣锦还乡之时,发现那联居然还没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出来溜溜,不要老潜水。聊聊天也能拓宽你的思路,增加你的人脉,说不定还有艳遇呢!

简短的对联故事有很多,例如: 1、郑板桥在山东当县令时,有一天来了位告状的老先生。原来有户人家年初的时候,请他到家中教书,那年月没有劳动法,也没签用工合同,双方口头讲定一年酬金八吊钱。没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给,反说老先生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论时,竟被乱拳打出,眼见一年白干,衣食无着,无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相关热词搜索:对联笑话故事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908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