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生活里的美食离不开鸡鸭以及鸡蛋鸭蛋,如果是是农村的朋友,更是经常看到鸡和鸭的身影。
在古代,老百姓们对鸡和鸭也是十分喜爱,经常在对联里提到鸡和鸭,让对联多了许多生活气息。
今天我给大家献上6副妙用鸡鸭的对联,对仗工整,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真妙呀!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一定要关注我,点赞我,谢谢热心的朋友们。
第1副对联:鸭婆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懒梳头。
话说古代有个小孩子,平日里不喜欢看书学习,就喜欢跑到池塘边,陪小鸭子、小鸡玩耍。
这一天,这个小孩子趁着教书先生午睡的时候,又偷偷跑到池塘边和鸭子一起玩水。
教书先生睡醒了,一看学生不见了,真是怒火三丈。他一猜,这个不用功的孩子一定是溜到池塘边玩耍,赶紧过去抓学生,一抓一个准。
教书先生十分生气,拿着戒尺对小孩子说:“你叉叉,让你看书你不看,不让你陪小鸭子玩耍你非陪。既然你这么喜欢小鸭子,那我就用小鸭子出个上联。哼,你要是对出下联,我就饶过你。你要是对不出下联,我要打十下!”
小孩子有点慌,急得快哭了,支支吾吾:“先生,我,我,饶了我吧。”
教书先生根本不理睬,直接出了个上联:“鸭婆无鞋空洗脚。”
哎,居然是这种上联。
小孩子一下子不慌了。
他反而灵机一动,立刻对出了下联:“鸡公有髻懒梳头。”
要是什么四书五经,小孩子真回答不上来。但是上联用鸭子出题,说鸭子在水里游泳,非常形象。
小孩子平日里经常到公鸡,灵机一动,用公鸡的鸡冠巧对下联,可谓天衣无缝,旗鼓相当。
教书先生一听,反而愣住了。他这才知道,这个孩子虽然调皮了一点,但是很有灵性,孺子可教,倒是他轻看了。
所以,教书先生不但没有责罚小孩子,相反改变了上课方式,通过日常生活来举例子,增强上课的趣味性,让小孩子的学习突飞猛进。
小孩子也逐渐变得喜欢读书学习,后来果真成为了秀才郎。
第2副对联:浪暖锦塘花鸭浴;日融翠幄竹鸡啼。
这副对联通过鸭子洗澡和公鸡鸣啼,体现日常生活之趣,颇有陶渊明“鸡鸣桑树颠”的意趣。
同时,对联用词典雅,“浪暖锦塘”和“日融翠幄”这些带有文人色彩的文字与后面的鸡鸭形成了对比,雅俗结合,分为有味道。
第3副对联: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
清代晚期,有个将领叫陈海鹏。陈海鹏后来辞掉军中职务,回到老家“新河”养鸭子,经常用鸭子来招待顾客。
所以当时人们开玩笑说,想要吃到“新河的鸭子”,就要先成为陈海鹏的朋友。
新与陈、河与海、鸭与鹏,对仗工整,妙趣横生,可算得上精品无情对。
第4副对联: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
有趣的是,陈海鹏死了后,陈海鹏的孙子继续养鸭,而且继续热情招待朋友。
于是,就有人在前面对联的基础上各自添上了一个字,妙趣横生,令人会心而笑。
第5副对联:鸡肚不知鸭肚事;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副对联是集句联,上联是一句俗语,鸭肚子里想些什么,鸡肚子里并不知道。这句俗语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别人难以猜测到。
下联则是出自李商隐的诗句:“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以俗语对诗句,雅俗结合,趣味多多,耐人咀嚼,妙对也。
第6副对联:羊去吃草鹅去赶;鸡来讨债鸭来愁。
这副对联用了羊、鹅、鸡、鸭四种动物,语言通俗,俗中有雅,让人感觉到满满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古代老百姓的智慧。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点赞、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