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原】【风情】贴年画、贴福字、贴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4 21:04:54 人气:18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年画 人们 春节 农村 过年

展开全文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思乡远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可以继续免费查看本平台历史消息了。谢谢您的赞赏和分享!

过年贴年画、贴福字、贴对联,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浅谈过年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接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大部分是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或以典故、成语作为主题,有情节梗概,易于理解。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渔樵耕读、工商医学、三教九流,忠臣良将、清廉官吏、游侠剑客、贤子烈女、诗人墨客、才子佳人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简单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世俗生活类:如耕读图、渔家乐、龙舟竞渡、采莲图、祝福拜寿等;历史故事类:精忠报国、三战吕布、文王访贤、三顾茅庐、昭君出塞、孟母三迁等;神话传说类:白蛇传、麻姑献瑞、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天仙配、百鸟朝凤等;吉祥喜庆类:麒麟降瑞、五子登科、五谷丰登、荣华富贵、蟾宫折桂、四季平安、龙凤呈祥、福寿双全、人财两旺、金玉满堂等;神仙祈福类:文武财神、关帝圣君、钟馗镇宅、天师除灾、天官赐福、灶君土地、行业祖师(如鲁班、杜康、黄道婆)等;幽默讽世类: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猴子骑羊、顽童闹学等;此外还有风景名胜,戏剧人物、民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

年画制作过程: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

年画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源远流长,影响深广。许多年画作者系农村艺人,他们把美好的理想愿望,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以及艺术的欣赏趣味,反映于年画作品之中。

年画,仙桃俗称“画页”,春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小时候,屋里的隔断墙壁大多是砖坯砌成,不平整光滑的墙面上到处都是蜜蜂洞,从我懂事起,每年我都要用报纸糊一次墙,砖坯上有泥土糊不上,就先把芦席钉在墙面上后,先用报纸、用过的书本糊后,再用白纸揭面,最后在四周糊上一条条花纸。

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我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到供销社文具店买回几张年画。那时的年画,政治意义强,大都以革命样板戏中的人物为主,郭建光、杨子荣、江水英、李铁梅这些样板戏主角年画堪称当时的经典作品,不像我记事时大人们贴的那些反映人民公社五谷丰登的民俗画,什么大公鸡、农村新貌、炼钢高炉,高压电杆等。

我把文具店挂出的一张张年画样品仔细的看后,跟营业员报上要买的年画编号,付了钱把年画卷起抱回家。那时的年画也只有一二毛钱一张。庄户人家即使再穷,在那时,家家户户过年,上席的毛主席像是一定要买的。门神是封资修东西,那个时期买不到;文具店里对联也很少有卖的,一般是先生在街上边写边卖,我是不会多花钱去买的。八分钱一张红纸,可写两幅对联,比买的便宜。所以,每年过年的门神和对联都是自己买纸回来手写,虽说毛笔字写得不好,也是自己的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父母也高兴。

写门神时,先把红纸裁成二张正方形合在一起叠好,因门神字数一般是五个字一组,折成六个空格,一边写三个字,一边写二个字,最后一空格留下不写,关门时正好两边相对。其内容如;“脚跟站田头,心向红太阳”等。对联内容多是毛主席诗词;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等。中堂毛主席像两边的对联写的最多的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批“英明领袖”。

那时也很少书写“福”字,可能是修正主义东西了,书写对联时,如有多余的纸,就按正方形纸的一角朝上,写一个大大的“忠”字。贴在横批“英明领袖”正上方。

要想把毛笔字写好,村里的老先生多是告诉我写正楷体,只要把所写的字用盅子盖住,四面不露出笔划,就算写到位了。

腊月三十吃过早饭后,我把对联写好,放在地上晾干,就去煮面糊,等面糊冷却时,我搬出梯子,撕去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发黄发旧的对联、年画、门神,打扫干净灰尘,做贴年画准备。

我站在梯子上,一手端着面糊,一手拿着刷子往墙上刷,把年画、对联、门神一张张贴上去。弟弟则在一旁负责看歪不歪,接递面糊盆,忙得不亦乐乎。

贴的顺序一般是先从上席的主席像、和两边的对联贴起,接着是贴堂屋,房里的年画,房门、烧火屋的对联,然后把大门关起来,两块门对着贴门神,最后贴大门对联。等这些贴完,一时间,画香满室,破旧的房屋多了一些生机和色彩。在清贫的日子里,年画如一缕春风,裹挟着墨香轻轻地袭进家门,让人们憧憬无限。每当我们贴完年画,母亲的团年饭也熟了,全家人就可以在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团年了。

年画,是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那时候,经济宽绰的人家,年画贴得满墙都是;超支户,年画只贴了两三张,年关嘛,只要贴了年画这年也算过去了。正月里串门,人们都会很认真地欣赏,品味你家贴的年画。赏画人边点头赞叹,边拱手向主人拜年,说些恭维的话,伴着这暖融融的吉祥话,满屋子的人入了情,入了画……

冯骥才说:“年画的重要意义是把过年的种种心理、愿望和追求外化出来”。这话不假,就拿我们都知道的“连年有余”又叫“年年有鱼”这幅传统的年画来说:连是莲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连年有余这一祝福词,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

贴年画是在传承一种传统文化,年画雅俗共赏,老幼喜爱。谚语“不贴年画过不了年”,说明过去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现代城乡中,过年大都贴“福”字来代替年画,有品味的家庭挂的是名人字画,但年画在我们的心中,仍是那么绚烂!

贴福字、讨吉利

在我国广大农村和部分城市家庭,过年除贴春联外,还会把一张张大小不等的菱形“福”字贴在大门、家俱上,甚至有意将“福”字倒贴着,以其“福倒”之谐音取“福到”之意。

在汉语词汇里,“福”作为“祸”的对立面,是个吉祥喜庆之词。《韩非子》上说,全寿富贵谓之“福”;《尚书》中把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称为五福。由此可见,人们春节时贴“福”字,是期盼祥和吉利、幸福安康。贴“福”字的风俗,在民间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最早起自姜太公。传说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去讨封。姜太公说:“你嫁到我家,跟我受穷一辈子,看来你是个穷命,就封你为穷神吧!”他老婆不知道穷神是好还是歹,觉得反正是个神的称号,她就心满意足了。便高高兴兴地问丈夫:“封我为穷神,让我住在哪儿呢?”姜太公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之外,你哪里都可以住。”人们知道穷神与“福”不可同时存在于一处,有“福”的地方就不会有穷神出现。

自此以后,老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用以驱赶穷神。明代,朱元璋当了皇帝,他倡导贴春联,贴“福”字。颁旨全国上下,欢庆新年贴“福”字、元霄节红灯上写“福”字。红乃朱也,在红灯上写“福”字,就把“福”同“朱”联系在一起了,这意味着朱家王朝“福”海无边,“福”满天下。上行下效,迎春接“福”之风盛行于世,老百姓过春节闹元霄也就大贴大写“福”字了。以至成为一种习俗,沿袭至今。

老沔阳农村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红纸裁成大小一致的条幅,用毛笔蘸墨水写成晾干后,用浆糊粘贴在房屋门的两边,供人欣赏。

老沔阳农村对联种类繁多,主要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生意买卖联,起屋造厦,小孩抓周、十岁庆贺联等。农村里写对联、贴对联,又以春联最为普遍。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老沔阳农村,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写几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和中堂,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老沔阳庄户人家以大门对联最为讲究,对联的条幅不仅比其它的对联幅面要大,其内容大气,对仗工整,且文化内涵深厚,字体有楷体、行书等。

老沔阳农村春节中堂对联以双幅对联居多,有时,红纸的中间也不裁开去书写。两幅对联靠中堂画粘贴,共一个横批,横批上面贴着大大的“福”字,寄托着对来年美好日子的向往。

过去的春节年味浓,当家人即使是少抽二包烟,也要多买几张红纸,把房屋所有的门上贴满对联。如中柱、房门、侧门、后门、厨房门,就连猪圈、牛屋、鸡舍都贴有春联。

早些年对联,不像现在可买到现成的,有些种田户需要请人去写。会提笔写字的人是喝过墨水的文化人,人们尊称为先生。如儿子结婚写婚联,提前就要把写对联的先生请好,送给先生两包喜烟为定序。到了婚庆待客的前一天,接来先生,在台阶上摆一张方桌,先生挥毫泼墨,写完对联,酒席款待,红包奉送。

农村的婚联分儿子结婚联和女儿出阁联两大类,当然还有重婚联这些。婚联,喜庆联的一种,是用于婚嫁礼仪的一种对联,也是指人们用于为他人祝贺结婚这一人生乐事时所题的对联。其内容主要是赞颂两人结合的完美、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婚联张贴在新婚夫妇所住门口或婚庆场所等地,如花轿门、吹鼓手、锣鼓奏乐的凉棚柱、甚至门口树上都贴有婚联。结婚是一件大事,从古到今,婚礼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婚联庄严隆重,以表对结婚新人的祝福。

挽联,是对死人缅怀哀悼的对联,其中也包含守孝联。老沔阳旧俗,尊亲去世后须守孝三年,在每年的春节,大门上的红对联要换上黄纸黑墨对联,也有用兰色的纸,白色的颜料书写的,其内容主要是不忘恩泽,寄托哀思。古往今来,老沔阳农村挽联,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包含浓厚的褒贬意义。

对联一般是从右往左念,上联就要贴在右边,横批的书写也要从右往左写,这些都是老规矩。贴对联,左右联两条的高低要对齐,横批贴在门楣的中间。

至于寿联,生意买卖联,起屋造厦,小孩抓周、十岁庆贺联等就不细说了。上世纪,我在村小教过书,也算是我们村里一个粗识文墨的人,那时,每年的腊月,也为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帮忙写过对联。“文革”年代,家家的中堂张贴毛主席像,画像的两边有幅对联:“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批:英明领袖”,这幅对联我也记不清写了多少幅。

如今怀念起用手书写对联的年代,回忆起老沔阳农村那一幅幅对联,格外亲切,印象深刻。

过年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传说有个财主,家里雇了几个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长工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被财主听到了。等长工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转眼,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长工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赶街买年货,在家熬糖打豆腐。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鱼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烧酒;年三十,吃好的……同时,也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表纸钱,准备齐全。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燃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是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

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穷神)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穷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惹她。这穷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也让人们再破费一次吧,为你放几个炮”——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家家户户的神龛上堆满纸钱,高兴得就忘了正事,不肯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粮食的神。他也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好吃的,也不愿回南天门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

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鱼肉,也不下地干活,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他们下地去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年年过年。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也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庙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烧纸钱。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878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