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管鲍之交》(鲁人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4 18:34:45 人气:23 加入收藏 标签:动词 天下 穷困 教学

《管鲍之交》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管仲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管仲生平

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二.《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管仲和晏婴都是大政治家,管仲有《管子》传世,晏婴有《晏子春秋》留传。司马迁在传记中仅仅记载了几则轶事,就把鲍叔牙、管仲、晏婴鲜活地刻画出来,高度赞扬了知贤、荐贤、让贤的高贵品德。管仲传,重点写鲍叔牙,他知贤、荐贤、让贤,这便是本传的主题

三.研讨探究

1.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提示: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2.管仲从政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四.拓展延伸

1.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提示:(各抒己见)

①作为朋友,像这样管仲占便宜的行为该如何评价。

②作为朋友,如何像鲍叔牙一样知友、助友、让友。

2.为管鲍之交写一幅对联

提示:重贤荐贤让贤

知恩感恩报恩

语言积累

1.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出谋办事今义:找职业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厄,窘迫今义:经济困难

2.一词多义

尝与鲍叔贾跟(介词)

分财利多自与给(动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当作(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齐桓公以霸凭借(介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把(介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办事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

分财利多自与与“少”相对(形容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

3.常见实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动词)

鲍叔终善遇之友善(形容词)

管仲囚焉囚禁(动词)

鲍叔遂进管仲保举,推荐(动词)

九合诸侯会盟(动词)

一匡天下匡正(动词)

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尝与鲍叔贾做买卖(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多次(数量词)

知我不遭时也遇,逢(动词)

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

4.常见虚词

鲍叔知其贤他(代词)

及小白立等到(介词)

管仲囚焉语气助词

管仲既用已经(副词)

管仲之谋也的(助词)

吾始困时当初(副词)

尝与鲍叔贾曾经(副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介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在(介词)

5.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愚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怯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意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下之居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6.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被动句

任政于齐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

【模拟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鲍叔终善遇之对待

B.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了解

C.知我不遭时也遭受

D.子孙世禄于齐享俸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公辞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公子怪之

A.鲍叔不以我为愚

B.知我不羞小节

C.召忽死之

D.以身下之

4.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③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见课文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负

B.鲍叔遂进管仲举荐

C.一匡天下匡正

D.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为言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8.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多鲍叔能知人也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③⑤

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原因是鲍叔知道管仲没遇上好时运。

B.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这都是鲍叔知贤、荐贤、让贤的结果,说鲍叔是最大的功臣一点都不为过。

C.在常人看来,管仲无德、无才又贪心,但鲍叔独具慧眼,他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缺乏磨练、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但并没有把主要笔墨放在写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

10.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C2.C3.B4.C5.略6.A7.B8.D9.A10.略

《管鲍之交》(鲁人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管鲍之交》(鲁人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孙膑》(鲁人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将、引、去、走、使、利”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

边城(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二、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

《荆轲》教案(鲁人版高一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2.了解荆轲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3.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4.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5.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

春江花月夜(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说起我国唐朝文化,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对,唐诗)那么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却因为其中一首,他的名字流传千古。这首诗被评论者评为:“孤篇......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866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