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几个自己写的对联抛砖引玉。
书名对:
1
苍穹神剑创新少
圆月弯刀代笔多
2
流星蝴蝶剑
天涯明月刀
人名对:
花满楼
叶孤城
注解:都是平声收尾,不算严格对子,不过两个人物真的很相对,从名字到性情,以及生平经历。
古龙自拟的对联,流传最广的“冰比冰水冰”
语出于古龙的《剑神一笑》之第十二回《超级杀手云峰见》。
原文:
这时候西门吹雪正坐在山巅一处平石般的青色岩石上,眺望着远方。
黄昏,未到黄昏。
远方烟云缥缈苍茫,什么都看不见,却又什么都看得见。
在一个生命还未开始,或者对生命已完全满足的人看来,那只不过是一片虚无、一片混沌,最多也只不过是一幅图画而已,可以让一个本来已经很愉快的人,在宁静中得到一点享受。
但是在西门吹雪这种人看来,这一片虚无就是生命的本身。
只有在虚无混沌中,他才可以看到很多他在任何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事,也只有在此时此地此情,他才能看到自己。
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近十余年,西门吹雪几乎已经完全没有机会看到自己。
因为他的心与眼久已被一层血所蒙蔽,当然还有一层雪。
冰比冰水冰,雪更冰甚冰水。(注)
注:
写武侠小说写了二十三四五六七年,从没有写过“注”。
可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看“注”,因为它常常是很妙的,而且很绝,常常可以让人看了哈哈大笑。
譬如说,有人写“xx拔剑”之后,也有注,“此人本来已经把剑放在桌上了,等他吃过饭之后,又带在身边,所以立刻可以拔出。”
看了此等注后,如不大笑,还能怎么?哭?
“注”有时也可以把一个作者的心声和学识写出来,注出一些别人所不知而愿闻的事,有时甚至就像是画龙点睛,无此一点,就不活了。
才子的眉批,也常类此。金圣之批四才子,更为此中一绝。
xxx
我写此注,与陆小凤无关,与西门吹雪更无关,甚至跟我写的这个故事都没有一点关系,可是我若不写,我心不快,人心恐怕也不会高兴。
因为在我这个鸟不生蛋的“注”中出现的两个人,在现代爱看小说的人们心目中,大概比陆小凤和西门吹雪的知名度还要高得多。
这两个人当然都是我的朋友,这两个人当然就是金庸和倪匡。
xxx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几千几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说了多少鸟不生蛋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还是提出了一个连母鸡都不生蛋的上联,要倪匡对下联。
这个上联是:“冰比冰水冰。”
冰一定比冰水冰的,冰溶为水之后,温度已经升高了。
水一定要在达到冰点之后,才会结为冰,所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水,都不会比“冰”更冰。
这个上联是非常有学问的,五个字里的居然有三个冰字,第一个“冰”字,是名词,第二个是形容词,第三个也是。
我和很多位有学问的朋友研究,世界上绝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文字能用这么少的字写出类似的词句来。
xxx
对联本来就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态,并不十分困难,却十分有趣。
无趣的是,上联虽然有了,下联却不知在何处。
我想不出,倪匡也想不出。
倪匡虽然比我聪明得多,也比我好玩得多,甚至连最挑剔的女人看到他,对他的批语也都是:
“这个人真好玩极了。”
可是一个这么好玩的人也有不好玩的时候,这么好玩的一个上联,他就对不出。
这一点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金庸听到这个上联之后,也像他平常思考很多别的问题一样,思考了很久,然后只说了四个字:“此联不通。”
听到这四个字,我开心极了,因为我知道“此联不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也对不出。”
xxx
金庸先生深思睿智,倪匡先生敏锐捷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一个人对得出“冰比冰水冰”这个下联来,而且对得妥切。金庸、倪匡和我都愿意致赠我们的亲笔签名著作一部,作为我们对此君敬意。这个“注”,恐怕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长的一个了。
真假辨析:
一、当事人的回应:金庸
金庸在《连城诀》三联版自序中作了如下回应: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二、其他人的考证
金庸说是翻版,金庸研究者刘国重却在《金庸与古龙,我作如是观》考证:金庸仅言此事“真正是大开玩笑”,不曾点出“玩笑”的始作俑者正是古龙,或许他确不知情,或许他是为了给古龙留点体面,不好明言。那是金庸厚道的地方,却也是金庸世故之处。
陈舜仪整理的《笑红尘》书中,古龙有4篇文章提到过“冰比冰水冰”:
1、《<陆小凤与西门吹雪>注》
2、《<陆小凤与西门吹雪>小启》(刊1982年3至4月《时报周刊》213期)全文如下:
关于“冰比冰水冰”,虽然接到很多信,每封信都好玩极了,有的甚至比“好玩”更“好玩”。
病一周,病去竟真如抽丝,倪匡返港,赴机场前,为了让他再见古龙,让我“又见倪匡”。
除了看病,就看信了。
病不好看,信好看,我和他已经有了一点相同的意见,只不过为了再多等一点“好玩”,所以我们下周再谈。
3、《古龙小启》(刊1982年4月《时报周刊》215期)有关“冰水”处摘录如下:
大病一场,半死不活,脱稿一期,惹人生气,只有一件事,觉得很高兴。
大家对“冰比冰水冰”的反应,居然比刚烧开的热水还热,从各地来的信,已经有好大好大一大堆了,如果是这么样大的一堆钱,就算是十元小张的,也可以喝好几个月的酒。
……
他们(寄信征对者)只有一点是相同的——
他们都是人。
只要是人,就喜欢“好玩”的事,好玩的事是没人有不喜欢的,就正如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吃,好看的东西大家都喜欢看一样。
来信中有些下联实在比我那鸟不生蛋的上联好得多,有的有意思,有的有巧思,有的有哲理,可是我一定还要找我的朋友倪匡和我的前辈金庸商量商量,才能够下决定,毕竟他们也是要送书的。
书可求,他们的签名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要得到的。
所以这一点我一定要求来信的诸君原谅。
4、《小启》(刊1982年4月《时报周刊》216期)的那一句话是:
“有关冰水,即见分晓。签名送书,决不赖皮。请稍待。”
古龙多次提及,看起来似乎是真的。
三、当事人的回应:倪匡
公案中的另一个当事人倪匡的本人回应没有找到,依稀记得《今古传奇武侠版》工作人员当面问过倪匡,不过记忆模糊,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求证过,就算问了也记不住怎么回答的了。
倪匡也于2022年7月去世,再有人想当面求证也不可能了,而且倪匡也未必记得真假。
二、读者的响应
虽然金庸否定了这段公案,但是仍然激发了读者创作的积极性,网上较为常见的对句有下面一些。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油较油水油。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水”字重复,且油、水不能互相转化。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牛无牛人牛。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牛、人不能互相转化。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明是明月明。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第一个“明”字词性是形容词,而非名词。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愁使愁心愁。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第一个“愁”字词性是形容词,而非名词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画是画中画。
短评:宽泛来看,这个联句算是比较对得上,只是画是人为,冰是自然,缺失了一点浑然天成的妙趣。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花比花布花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花和花布有一定联系,但不能互相转化。
上联:冰比冰水冰;下联:香无香精香
短评:同是平声收尾,第一个“香”字,词性是形容词,而非名词。
我也曾尝试对过几个:
冰比冰水冰——火较火星火
冰比冰水冰——雨成雨云雨
冰比冰水冰——铁胜铁液铁
可惜的是对联对不工整,更可惜的是金庸不认这笔笔墨账,最可惜的是古龙、金庸、倪匡均已作古,就算完美对出联句,就算几人都认同,也领不到三位大师的亲笔签名了。
斯人已逝,佳话假话都在流传。
醋溜香
卤小鸡
洒家这对子咋样?
小佳
大婉
关于古龙的挽联
1、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去世后,亲友写的挽联应该很多,由于年代太早,流传下来的却很少,但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的精品妙对。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乔奇的两句:
小李飞刀成绝响
人间不见楚留香
乔奇是古龙的好友,据说也是一位作家,却没有文章传世,生平传世之文莫过于这两句,为古龙书挽联,也因古龙而扬名。
陆游写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历史上确实有一些这样的例子,名声低微得人在某些场合写的诗文压过了名声显赫的名人,例如压倒元白的典故。
这副挽联能够流传至今,在于截取人物的巧妙,剑走偏锋,只用了古龙小说中两个经典人物李寻欢和楚留香,便总结了古龙一生的文学成就。同时,“绝响”和“不见”两词,不言一字悲,却写尽了失去古龙的悲痛之情。
反过来看,从此人间无古龙,却仍然有李寻欢和楚留香永远流传在读者心中。挽联的广泛流传也是古龙小说足够经典的表现,二者互为印证。
乔奇和古龙还有一个渊源,曾替古龙代笔,写了《名剑风流》的结局。
真可谓:平生留名两件事,一为挽联一风流。
2、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倪匡作为古龙的至交,自然也有挽联:
你已竟去远了
我还会久留吗
这副挽联脱胎于雪莱的短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行文很“倪匡”,符合他的脾性,也符合古龙的脾性。只是古龙确实去远了,倪匡还留了许久。直到2022年7月,倪匡也离世了。
这副挽联虽然行文跳脱,内容却显单调,故而流传不广。
反倒是倪匡为古龙写的讣告流传甚广。
如果说乔奇的挽联是他一生写得最成功的文字是别人的评价,那么倪匡的这篇讣告却是倪匡心中自认的写过的最好的文章。
讣告只有三百字,足以传世。
“我们的好朋友古龙,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离开尘世,返回本来,在人间逗留了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华的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三十年来,以他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了超过一百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武侠小说的新路,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他摆脱了一切羁绊,自此人不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自由翱翔于我们无法了解的另一空间。他的作品则留在人世,让世人知道曾有那么出色的一个人,写下过那么多好看之极的小说。
未能免俗,为他的遗体举行一个他会喜欢的葬礼。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请大家来参加。”
这篇讣告的好不止在于概括精妙,更在于真。
一是二人感情的真。
古龙、倪匡两人是真的有过命交情的。
古龙曾说:“若有人要拿刀来杀倪匡,全天下能为他挡刀的,只有我一人。”
同时这个感情的真,也上升到了全体读者感情的真,引起共鸣,因而得到广泛认可。
二是概括古龙人生的真。
葬礼上,朋友们买了48瓶XO,伴古龙下葬。后来当场开瓶,一半喝掉,一半祭洒。古龙泉下有知,应该也会拍手赞成这个特别的祭奠。
因为古龙早已在书中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
1、无酒何必百岁
古龙名作《陆小凤传奇:绣花大盗》里有一段对话。
古松居士笑了,道:“所以我常说你若不喝酒,一定能活到三百岁。”
木道人道:“若是没有酒喝,我为什么要活到三百岁?”
2、生死事小,喝酒事大
古龙名作《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李寻欢 望着窗外的天色,忽然笑道:“酒之一物,真奇妙,你越不想喝醉的时候,醉得越快,到了想喝醉的时候,反而醉不了。”
梅二先生忽也打了个哈哈,道:“一醉解千愁,醉死算封侯,只可惜有些人虽想醉死,老天却偏偏不让他死得如此舒服。”
虬髭大汉皱了皱眉,梅二先生竟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直着眼望着李寻欢 ,悠然道:“阁下可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么。”
李寻欢 淡淡笑道:“活不长了。”
梅二先生道:“知道活不长了,还不快去准备后事,还要来喝酒。”
李寻欢 道:“生死等闲事耳,怎可为了这种事而耽误喝酒。”
梅二先生附掌大笑道:“不错不错,生死事小,喝酒事大,阁下此言,实得我心。”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人生不满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只怕是酒醉不解真愁,借酒浇愁愁更愁。
惜乎,古龙只活了48岁。幸甚,这48岁是精彩的。
古龙小说中出现的对联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一副流传很广的经典集句联,在很多小说里出现过,例如《快意江湖》、《昆仑》等小说都曾都曾引用过。网上传言最早出自古龙之手,其实是误传,可能因为古龙喜好美酒,与这两句浑然相称。
在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主角李寻欢饮酒时经常吟诵此句,大概算是古龙最早在小说中引用。
这两句对得较为工整,君对尔,更尽对同销,一杯对万古,酒对愁。
平仄、词性、意思都很相对,衔接流畅,乍一看彷佛出自一首诗。
两句的原诗作也非常有名。
劝君更进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而两句同时出现,真正论其出处,则最早见于宋代白玉蟾的诗《集句赠王秀才》:
富贵必从勤苦得,名位岂肯卑微休。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顺便提几句,集诗的另外两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
柏学士茅屋
【作者】杜甫【朝代】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徐卿二子歌
【作者】杜甫【朝代】唐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
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大概作为劝酒的的需要,好饮者对“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再创作情有独钟,比较有名的有:
清人郑燮《道情》的开场白:劝君更进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悲伤的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
幽默搞笑的则有: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见酒友。
2、劝君更尽一杯酒,酒后便把嫦娥搂。
2、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出处《多情剑客无情剑》:
昔日的“李园”,如今虽已变成了“兴云庄”,但大门前那两幅御笔亲书的门联却仍在。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据小说所言,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荣耀,李家却觉得是一种憋屈,状元之才,状元之志,却轮番只考中了探花,以至于老李切切,大李戚戚,小李郁郁。
最终小李弃笔执剑,踏入江湖,以飞刀绝技扬名天下,《兵器谱》中却仍是一个名列第三的探花郎,算是另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关于这副对联仿写自何处,有人认为是仿自张鹏翮为苏姓宗祠撰写的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
在我看来只是略有相似,却并不一定是模仿这两句。七进士,三探花都是李姓一家人,三词客、四大家却名出多姓。
我认为更有可能的灵感获得来自于《兴国县志》李氏的“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但滨州杜氏家族也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 的相似说法。
这两副对联和古龙的对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相似得太直接了,探花对翰林的移花接木,简直如出一辙。
至于是两者都存在,还是一真一假,我就无从得知了。
3、唯恐生意太好,但愿主顾莫来
出自《武林外史》第10章“妙手复娇容”
再看两旁市招店铺,入眼都十分熟悉,朱七七大喜之下,放足前奔,猛抬头,已可瞧见“王森记”三字。
那黑底金字的招牌,是万万不会错了,何况招牌两旁还有副对联,对联上的字句她更已背得滚瓜烂熟,写的正是:
“惟恐生意太好,但愿主顾莫来。”
这副对联反映了古龙阅读面的广泛,于对联也是涉猎颇多。这是古代棺材铺的一副妙对,类似于《水浒传》里“三碗不过岗”的反向广告,吸引众多人的眼目,甚至出圈到了棺材生意之外,作为千古奇联被广为传诵。
上联先声夺人,所有做生意的人都希望生意好,而“惟恐生意太好”,逆向思维,反而吸引人去深入了解。
下联绝妙好对,希望客人不要来,表达了对别人的祝愿,不来就是家里没丧事,既引人注意,又站在别人角度考虑,很能打动人。
古龙妙手拈来,随手引入小说中。恰到好处的借用,既增添了阅读乐趣,又传播了传统文化。
4、长天一点碧,晓月五更寒
语出《剑毒梅香》第十九回“关中九豪”
倏的林外有人长声吟道:“长天一点碧,晓月五更寒……”
话音方落,山左二豪脸色同时一变,谢长卿也是脸色一寒,刷地收招,跳出圈外道:“山左双豪绝艺已然领教,谢某因有急事,先行失陪!”
话音匆匆,说到最后一字,人已穿出小林子。
辛、吴二人正藏身树中,回首一看,只见吟诗的人正是那葛衣老者,令人惊异的是此人不但一无龙钟之态,而且中气充沛之极。
《剑毒梅香》是古龙起笔的小说,前期设定了主要高手人物的伏笔,不过古龙只写了14章,从第15章开始便是上官鼎代笔。
因此,这第19章出现的对联,应该是上官鼎撰写。
在第22回“变生肘腋”上官鼎中又写了梅山民续诗:
“千山冰雪万里沙,草为簟哺芦为家,依稀花萼情难辨——”
吟到这里,梅老先生大吃一惊,暗道:“这儒生文才之高,端的平生仅见,这‘依稀花萼情难辨’堪称绝妙好辞,不知他下一句如何对法?”
那儒生大约也因这句“依稀花萼情难辨”太好太妙,一时找不出同样好的下一句来收尾,是以吟咏了半天,还没有寻到妙句。
忽然后面一个苍老的声音接道:
“飘渺芬馨幻亦佳!”
从这一诗一联来看,上官鼎诗词对联的造诣是高于古龙的,古诗和对联的原创能力也比较强。书中也借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梅山民的“七妙”之名有了更加具体的展示,使人物更加立体可信。可能这也是上官鼎能够代笔成功并有所超越的一大原因。
只谈对联的话,“长天一点碧,晓月五更寒”,对于夜色将尽、即将破晓前的景色描写和体表感受都刻画得不错,文字精炼工整,是一个优秀的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