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从三十到十五,看春晚、放鞭炮、吃饺子、走亲戚拜年,逛庙会,看灯展。天天都是节日,到处都洋溢着欢乐气氛。贴春联也是辞旧迎新程序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史·蜀世家》记录:“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并亲自撰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有记录的第一副春联。春联的普及则始于对联天子朱元璋,清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记》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皇帝大力提倡贴春联,使对联一夜普及到千家万户,并成为除旧布新的一种礼俗。
贴春联一般在新旧交替之际,有在除夕这天,也有过小年贴。阳历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在元旦贴出春联,这也算是东西结合。节日里大街小巷处处都贴着写着吉祥语的红色春联。所以春联纸又叫正丹纸。顾名思义春联纸用红丹色染成,在正丹纸面洒贴上银箔或铜锡箔细碎片叫“银掺”,使其纸面金星点点。俗称的洒金宣。“由于久不易褪色,有“万年红”或“永不褪色”之称。
华夏崇尚红色,认为红色能趋吉避邪,且寓意吉祥,所以结婚要蒙红盖头,窗上贴红双喜剪纸。本命年要穿红裤头,系红腰带。寿字要写在红纸上。过年要发红包,挂红灯笼。红色的喜爱源于古代先民发现火能驱赶野兽,于是由崇拜火而及红色。据说祸害庄稼、牲畜的年兽就怕火。而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作用就是辟邪,由桃木制成的桃符,就是淡红色。红色就沿袭下来。红色春联能营造出喜庆吉祥气氛。
春节里一位河南的朋友去道观祈福,惊讶的发现这里的春联是黄色的。于是向我提出这个疑问?
据我了解道教崇尚黄色。一、道教源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为黄老之学,这里的黄指的就是黄帝,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所以道教认为黄帝为始祖。黄帝在玄学中五行是土,颜色是黄,道士穿的衣冠皆为黄帝之衣冠,所以道士别名黄冠。东汉末年道教形成教团组织领袖张角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教徒头上都绑着黄巾,史称黄巾起义。在传统文化中,“黄”也代表着健康长寿。符合道教注重性命双修,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宗旨。所以道教是一个非常喜欢黄色的宗教。
二、一般道士做法用黄纸画符。黄色象征的是五行中的土,这种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当中,“土为尊”,相传中土即使如此由来的。中代表的是中正之气, 也可以说成是天地间的正气,配合好朱砂写的符文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引借来的正气威力。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黄纸像古时使用的公文颜色。黄纸的符箓就相当于呈送上天的公文,道士一般会在使用符箓时配以咒文,而最多使用的“急急如律令”就是加急公文的意思。写上祝福语的黄颜色春联亦如符咒,也就具有了降妖除怪的魔力,沟通天地的神通。
不仅道观对联是黄颜色,庙宇的对联也是黄颜色。佛教也偏爱黄颜色。根据《僧史略》记载早在公元950年前后,僧人即有着黄之俗,历代沿袭,到后来僧人在许多场合都可以穿黄袍,且不加修饰。在阿昌族地区,人们盛行在佛像身上技黄布(谓之“黄单”),以示对佛的虔诚。每年十月,群众要在所属佛寺取下旧黄单,换上新黄单,故称换黄单。庙宇寺院庙宇外墙多是黄色。金幢、经幡,旌旗、布幔大量使用黄色。
黄色为皇家专用,十分尊贵,佛教为何不怕犯禁?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多为国教,寺院多为御令敕建,其规格和色调都以皇宫建筑为蓝本,建造得华丽辉煌,颇为气派。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此等渊源一直被后世所承袭。对黄色的偏爱使得庙宇寺院的对联也以黄颜色为底色。
对联颜色除红黄外,还有白蓝绿紫等颜色。华夏民族百善孝为先,讲究慎终追远。在春节需要祭祖。服丧守孝贴白颜色春联,是在长辈去世第一年。第二年换成绿色或蓝色、紫色,以示缅怀。第三年为黄色。第四年才贴红,表示守孝三年期满。俗称换红。白绿蓝紫黄等颜色的春联被称为“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不同地域张贴次序略有差别。
凡事都有例外,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的“春联”一条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老百姓都用红色纸写春联,而到了内廷及宗室王公家里,他们写春联则要用“白纸”。这是因为满族尚白。宋朝时期的《大金国志》中,就记载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民间喜好白色: “金俗好衣白。自灭辽臣宋, 渐有文饰。
清代晚期文人吴振棫在他的著作《养吉斋丛录》里就详细写了清代皇室春联的材质、张贴时间、对联文字来源等细节。还介绍故宫春联是在白绢上面题写的。除去满族崇尚白色原因外,还提出紫禁城的红墙、朱门配上白绢的春联,“色尤鲜丽”!(因为故宫建筑多以红黄二色为主,抱柱正是朱红色,红色春联贴在上面,不醒目。)首次谈到色彩需要和建筑搭配的美学观念。
春联用什么颜色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当代加强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了解,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