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是多少岁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4 5:46:45 人气:26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父亲 老师 春联

141岁。花甲是指60岁,重逢是2倍,也就是120岁。增加三七岁月是21岁,故年龄是120+21=141, 古稀是70岁。双庆是2次,故140岁, 再多一度春秋,是指1岁,所以年龄是140+1=141岁。

趣联巧对

趣联巧对是一种对对联的方式,相传清代的乾隆皇帝宴请群臣,指着一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指六十岁,"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恰好是一百四十一岁。有个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唐伯虎同祝枝山来到山村,看到水车,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了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于是便有了趣联巧对。

妙联故事

一副春联

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父亲和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新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父亲先捋着胡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也念道:“倒霉少。”二儿子接着又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第二天,邻居们来拜年。一进门,看见那副春联,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忘记一顿饭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对联介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举报/反馈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804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