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明代对联“借对”应用赏析?

 2025-02-07  阅读 16  评论 0

摘要:明代对联“借对”应用赏析【作者简介】刘可亮,湖

明代对联“借对”应用赏析

【作者简介】刘可亮,湖南双峰人,就职于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

团。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学术委主任。潜心对联

理论研究十余年,著有对联理论集《无情对论》《对偶破缺论》,领

衔主编的《无情对韵》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其理论专著,皆有填补

空白之功,其中《对偶破缺论》首次从“对称性破缺的美学价值”视

角来立论,为传统格律文体尤其是对联理论的科学化、系统化犁出了

全新的路子。

明代对联“借对”应用赏析

刘可亮

借对是对仗基本手法之一,应用于骈赋、诗词偶句和对联,由来

已久。此前,笔者统计并赏析过《清联三百副》、《民国联三百副》、

湘潭史上名家联作、富厚堂诗人诗联集,以及台湾名家成惕轩先生联

集等

5

个不同样本,发现使用率为

5%

20%

以上不等。

为了方便从时间轴纵向考察前人应用借对之脉络,帮助人们认识

这一对仗手法在传统格律文体领域是使用较频繁的,仅仅是近几十年

来为大陆诗联界所淡忘而已,本文再以明代对联为样本,考察和欣赏

一番。

明代是对联兴盛为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一种文体的重要阶段,考

察这个时期的对联作品更有代表性。明联散布于当时以及清初的大量

奇闻杂记类书籍,亦有李开先的《中麓山人拙对·续对》和乔应甲的

《半九亭集》等个人专集。本文选取的样本为咸丰收编著的《明代联

话笺注》中收录的约

600

副对联和《中麓山人拙对·续对》卷之上、卷

之下所能百度到的

200

多副的作品。前者觅得运用借对手法者

30

例;

后者则觅得

13

例,应用比例大约在

5%

上下。

一.《明代联话笺注》作品赏析

《明代联话笺注》中收集的机巧类对联比例较大,而机巧类对联

一般用不到借对。若考虑这一因素,普通联实际应用比例还要走高。

经统计,

30

副作品手法使用比例为,下转:上转:双转

=23

11

3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7557.html

管理员

  • 内容52107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433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23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