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扬州特色文化经典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3 3:05:42 人气:7 加入收藏 标签:下联 对联 文化 北京 糕点 扬州

【简介】感谢网友“莫奈”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扬州特色文化经典对联(共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扬州对联摘抄

染就江南春水色;

结成罗帐连心花。

*集白居易、青童诗题染色房

金屋瑶筐开宝胜;

小桥清水接平沙。

*集崔日用、刘兼诗题浴蚕房

露气暗联青桂色;

天孙为织锦云裳。

*集李商隐、苏轼诗题东织房

软縠疏罗共萧屑;

霏红香翠晚氤氲。

*温庭筠、孟浩然诗题经丝房

碧树红花相掩映;

天香瑞彩合絪缊。

*集慈恩寺仙、温庭筠诗题大起楼。 絪缊:同“氤氲”

青筐叶盖蚕应老;

剪采花时燕始飞。

*集温庭筠、刘宪诗题献功楼

绣户夜攒红烛市;

缫丝声隔竹篱间。

*集韦庄、项斯诗题听机楼

旧丝沉水如云影;

笼竹和烟滴露梢。

*集李质、杜牧诗题练丝房

花须柳眼如无赖;

蕊乱云浓相间深。

*集李商隐、温庭筠诗题西织房

越罗蜀锦金粟尺;

宝殿香娥翡翠裙。

*集杜牧、戎昱诗题成衣房

扬州对联推荐

苔染浑成碧;

春生即有花。

*集皮日休、马戴诗题艳雪亭,在漕河东岸,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今已无迹可寻

杨柳风来潮未落;

梧桐叶下雁初飞。

*集赵嘏、杜牧诗题水心亭

水深鱼极乐;

云在意俱迟。

*集杜牧诗题渔舟小屋

四野绿云笼稼穑;

九春风景足林泉。

*集杜荀鹤、薛稷诗题飞霞楼,在迎恩河东岸,即桃花庵,植桃树数百株,倏隐倏现于丹楼翠阁之间,旧为北郊二十四景之一

凉意生竹树;

疏雨滴梧桐。

*集张说、孟浩然诗题桐轩

花药绕方丈;

清流涌坐隅。

*集常建、元结诗题见悟堂

扬州对联精选

廒庾千箱在;

芳华二月初。

*集薛存诚、赵冬曦诗题邗上农桑仓房,在漕河北岸,清人王勖营构

息飨执嘉瑞;

膏泽多丰年。

*集颜延年、曹植诗题报丰祠

川原通霁色;

萧鼓赛田神。

*集皇甫冉、王维诗题戏台击鼓吹豳

岩竭白云宿;

屋上春鸠鸣。

*集何逊、王维诗题砻房

夕阳杨柳岸;

微雨杏花村。

*集李父、李浑诗题春及堂,在漕河河西,王勖构竹篱茅舍于竹林深处

明堂灵響期昭应;

桑叶扶疏问日华。

*集王昌龄、曹唐诗题嫘祖祠

树影悠悠花悄悄;

罗衫曳曳绣重重。

*集曹唐、王建诗题分箔房

经典文化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是“经典文化对联”,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

上联:佳节美酒佳,酒酒香,把欢酒,把酒欢

下联: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下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

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下联:才子佳人,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

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

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

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下联: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岁岁惹沉醉!

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对联的正确贴法是怎么贴

1、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2、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3、特别注意,传统的对联是右为上左为下。即横批是自右向左读,而当今有的横批是从左至右读的,那么贴对联的位置就不能顾及门的上下首了,要调换过来才对。

京剧

大碗茶

潘家园市场

小张泥人

琉璃厂

相声

庙会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qqqqqqqqqqqqqqqqqqqqqq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老北京糕点的饮食文化知识

老北京人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及祭祖敬神、婚丧嫁娶、生辰寿日都离不开糕点;一些小康人家还把糕点当作早点和夜宵,或用来做招待客人的茶点。因此,北京的糕点铺特别多,而且,除糕点铺外,一些副食杂货店也兼卖这些糕点。

老北京人把糕点铺称为饽饽铺。“饽饽”一词始于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后,市面上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的民族食品。经营这种食品的称鞑子饽饽铺。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又带来了南方糕点,经营这种糕点的称南果铺。清朝入关后,又带来满洲饽饽,从此北京形成了蒙、满、汉、回四个民族、三种类型的饽饽铺,蒙、满合称鞑子饽饽,汉族的大教饽饽以及回族的清真饽饽。清末民初以来,由于各民族多年的生活习惯的融合,逐渐转化为满汉结合的北方糕点,称“北案儿”;南果铺则称“南案儿”;清真则称“素案儿”。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上说:“瑞芳、正明、聚庆诸斋,此三处,北京有名者。”这三家都在前门外。此外,还有王府井大街路西的宝兰斋,东四牌楼北的瑞芳斋,地安门外路东的桂英斋,西单牌楼北的毓美斋以及后来开业的`稻香村南味糕点等都很有名。

饽饽铺的产品品种,季节性很强,到什么季节卖什么时令糕点。例如:从正月初开市起,即开始供应细馅什锦元宵,直至正月十五。四月开始卖鲜花玫瑰饼,鲜花藤萝饼;五月节则卖江米小枣粽子、五毒饼。盛夏则供应绿豆糕。八月中秋节则供应中秋月饼,自来红、自来白、提浆、翻毛月饼,南果铺则供应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九月重阳,应节供应重阳花糕。十月入冬,玉面蜂糕、芙蓉糕、萨其马又上市了。一进腊月门,又准备年货供应了。那时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要祭灶,送灶王上天,要供应关东糖和南糖,关东糖用麦芽糖制成,形状有糖棍儿和糖瓜儿两种。南糖是由南果铺开始制作,仿效苏州式的糖食,有芝麻鸡骨糖、芝麻片、芝麻条、糖馅芝麻块以及带各种馅料的芝麻糖,包括豆沙馅、金糕白糖馅;此外还有花生糖片、花生糖块,统称“什锦南糖”。祭灶过后,年禧祭佛供品上市,品种有成堂蜜供、成套月饼等,月饼分红、白两种,每五块月饼为一碗,从下往上,一块比一块小,最上面码一个莲花托儿,托着一个面桃,桃上有红面条盘出“一笔寿”的图案。每堂五碗,重十五至三十斤不等。

饽饽铺日常供应的品种有大、小八件,缸炉槽糕、套环蓼花、龙凤喜饼、核桃酥、杏仁酥、杏仁干粮、焦排叉、中果条(江米条及糖枣、芝麻球组成)等。其中龙凤喜饼是男女青年订婚时,男方向女方赠送的礼品,每四块一斤,一般要送一百斤。套环蓼花是新女婿看望岳父母时要带的礼品,取“套环亲戚”的吉利。缸炉槽糕是妇女生孩子时的必备食品。中果条则是儿童的小食品。

在经营管理上,饽饽铺大都是前店后厂,前柜销售,后设烘炉,前后人员,分工严格,后案的人员为手艺人。店规中,对个人卫生要求严格,站柜台的店员,不能蓄发留胡须,必须剃光头或留平头。对顾客要和蔼,说话要文雅,不准说粗话,即便没有顾客,也禁说不雅之词。如遇女顾客来购物,在收款或找零钱时,不能把钱和物品直接送到女顾客手中,要把钱和物放在柜台上,以避免碰手之嫌。

老北京糕点的饮食文化特色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灌肠

不只有庆丰包子 老北京糕点美食大搜罗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说实话,吃灌肠不在乎解饿,只是领略它的风味,过过馋瘾。

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听老人们讲,当年,地安门外后门桥东西两面各有一家灌肠铺,在北京很有名。桥东一家较老的叫福兴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张后便只剩下桥西的合义斋一家了。当初,这合义斋也是以经营灌肠而出名,不过,今非昔比,当年的合义斋如今早已经改头换面,成为一家经营多种风味小吃,门脸儿修得古色古香的铺子了。。

奶油炸糕

它是最有营养价值的北京小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制作时抓一块面约一两,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艾窝窝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爱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银馅合成名五福

金酥制就列千枚

凉粉,凉皮,凉面,凉美味

寻色,寻香,寻味,寻爽口

凉粉凉皮凉虾凉面 面面俱到 寻吃寻味寻香寻色 色色皆全 ?夏日炎炎 寻 凉皮凉粉空调阵阵 吃 凉面凉虾 ?上联:苦寻食日寻夜寻日夜食无味下联:香拌面早拌晚拌早晚笑开怀横批:乐在寻吃上联:众里徘徊寻吃千百度下联:凉皮倚在灯火阑珊处横批:到此为止路旁小店最顺路,家常便饭如到家饭菜誉满三江水,情意饱暖四海心饭香菜美迎客早,桌洁杯净映春红?上联:买醉归来春几许 下联:消闲休问夜如何横批:真正好吃

鸡年特色8字对联

上联:北斗光明春台起凤

下联:南溟壮阔羊角搏鹏

上联:碧草白羊三春图画

下联:金戈铁马万里征途

上联:福鹿吉羊三元开泰

下联:尧天舜日万象更新

上联:过佳节方知红日暖

下联:度阳春倍觉党恩深

上联:立志当怀虎胆驰骋

下联:求知莫畏羊肠扶摇

上联:绿草如茵羊盈瑞气

下联:红桃似火猴沐春风

上联:大地春回,金鸡报晓;

下联:中天日丽,玉宇生辉。

上联:玉宇澄清,花香鸟语;

下联金鸡报晓,人寿年丰。

上联:丹凤来仪,春回大地;

下联:金鸡报晓,福满人间。

上联:布谷鸣春,年丰物阜;

下联:金鸡报晓,国泰民安。

上联:金鸡高唱,山河溢彩;

下联:大业中兴,日月增辉。

上联:金鸡醒梦,春光正好;

下联:骏马登程,旭日方升。

上联:鸡报新春,春光明媚;

下联:猴辞旧岁,岁月峥嵘。

上联:喜庆新春,闻鸡起舞;

下联:欣逢盛世,跃马扬鞭。

上联:踏雪迎年,寻梅岭表;

下联:闻鸡报晓,试马春郊。

特色结婚对联

1. 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

2. 红梅思爱意,绿竹贺新人

3. 花好月为圆,琴和瑟亦静

4. 欢歌随凤舞,笑语伴龙腾

5. 几生修得到,一日不可无

6. 结成平等果,开出**

7. 金风吹静夜,明月照新房

8. 锦瑟调鸿业,香词谱凤台

9. 菊垂金作客,梅点玉为容

10. 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

11. 良辰添吉庆,嘉礼占文明

12. 鸟入同行侣,花开连理枝

13. 齐种爱情树,同当幸福人

14. 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

15. 三星喜在户,五世歌好合

16. 摄成双璧影,缔结百年欢

1. 彩笔题鹦鹉,焦桐引凤凰

2. 赤绳曾系足,红叶昔题诗

3. 春风琴瑟韵,旭日芝兰香

4. 凤凰鸣瑞世,琴瑟谱新声

5. 锦堂双壁合,玉树万枝荣

6. 蓝田曾种玉,红叶自吟诗

7. 梅帐同甘梦,兰房送异香

8. 雀屏欣中目,鸿案举齐眉

9. 双莺鸣翠树,对燕舞繁花

10. 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

11. 祥云辉绣辇,瑞气霭华堂

12. 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昌

13. 玉堂歌燕喜,金屋啭莺娇

14. 栀绾同心结,莲开并蒂花

1. 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2. 凤凰鸣矣,琴瑟友之

3. 凤麟起舞,奎壁联辉

4. 蓝田种玉,红叶题诗

5. 乾坤交泰,琴瑟和谐

6. 射屏得偶,种玉有缘

7. 雁鸣旭旦,凤哕朝阳

8. 鸳鸯比翼,龙凤呈祥

9. 月明金屋,香喷玉屏

10. 云开五彩,户拱三星

11. 芝兰千茂,鸾凤百鸣

12. 珠联壁合,凤翥鸾翔

对联文化寻根问底

对联是我国文化的一枝奇葩。她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阵阵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她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有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底蕴。本文试图从民俗学、美学和哲学的三个角度对其产生根源作一力不从心的寻探。

桃文化的产物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无不受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地理环境中,与上古人民生活关系至密的植物,必然引起其民族崇尚,产生一定的文化,即植物文化。日本“照叶树林文化带”理论认为:某一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某地分布最集中,那么此植物的原产地当在该地,相应的植物文化也会密集于该地。根据这一理论,那么,我国的植物文化应该是桃文化。

我国人民对于桃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因为桃起源于我国。我们的先民受到了它那甘美香甜果实的恩赐,备收疗饥解渴之效。我们从《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可看出先民们对桃的厚戴和礼赞。桃树以其灼灼美观之花,鲜美可食之果和疗效显著之仁,给我们先民留下了吉祥之物的深刻印象。于是,它就成了美满、幸福、喜庆、丰收、繁荣、昌盛的象征,由此而产生了种种的联想和美谈。你要长寿吗?非吃仙佻不可,寿星与仙桃结下不解之缘;你说女子漂亮吗?那便用“人面桃花”;你形容学生多吗?用“桃李满天下”好了;你说理想的社会境界吗?有,那是“桃花源”。其它诸如“桃花公主”、“桃花庵”、“桃花扇”、“桃花妆”、“桃花汛”、“蟠桃会”、“小桃红”、“桃园三结义”、“桃花江”、“桃叶渡”等等。至于用桃来给女子起名字和给其它果树命名(如猕猴桃、樱桃、核桃等)就更为人所共知了。

这里有专门谈述一下“桃符”的必要。为什么要把符画在桃木板上?我们可能不大了解古人的天真烂漫之心。在原始人看来,疾病和死亡等灾祸来于超自然力量,即有邪鬼作祟。桃既能充饥治病,被崇拜为吉祥之物,那就必然具有一种驱邪镇鬼的神力了。基于这一思想,桃茢(一种用桃枝和桃叶编成的驱邪扫帚)、桃弓、桃戟、桃印、桃芟、桃橛(桃木钉、桩)、桃符等系列产品就应运而生了。

全民性的春联之初,迄今公认为起于明初。为什么要用红纸取代桃木板,目前尚未有科学的解释。依笔者推断,用红纸代桃木,有两个客观原因。一是由纸的普及和廉价远超过桃木。对于人口密集桃树稀少的都市和城镇居民来说,尤有以纸代木的迫切要求;二是从题联的效果来看,纸比木板更为方便和灵活,人们自然就要弃繁从简了。至于纸用红色的因由,笔者有三种推测:一是桃花呈红色,故用红纸来代替;二是红色是血色,血色是生命的象征,系吉祥之兆;三是明王朝统治者姓朱(朱即正红色),尚火德(火亦红色),故用红纸为联遍贴之,以示中国是朱明天下,以期达到维持其长久统治的目的。三者要么是居其一或居其二,要么是兼而有之的巧合。至今我国民俗中仍以红纸、红布、红绳、红旗、红花来示喜庆、吉利,以除病灭灾,与春联的旨趣应该是一脉相传的。

桃文化民族心理的突出优点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甜密的理想主义,其伴随而来的缺点是祈祷的迷信因素和梦寐的虚幻色彩。透过春联,我们看到了桃文化的延续,看到了一个饱经忧患而又永远憧憬未来的悲壮民族形象。

追求美的结果

事物的排列整齐和两两对称,是美的一种体现。以骈为美,应该说是人的一种正常审美观念。一字一音一义(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一义),是汉字的显著特点,自然是其能够排列整齐,达到骈俪之美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对联正是我们民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汉字之长,追求语言形式美和音韵美的一大发明创造。对偶句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就已出现,在《周易》、《尚书》、《诗经》、诸子等许多先秦典籍中就屡有所见。有意的运用排比与对偶,从《战国策》和汉赋初见端倪。着意以对偶成句,到南北朝的骈文已臻顶点。骈文的特点是:字句整齐,音韵铿锵,对仗工切,形声皆美。骈文的兴盛又影响了诗歌创作。就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谢脁、沈约等一代诗人,把自魏以来李登《声类》等一系列音韵学的研究成就运用到了诗歌创作,创造了“永明体”,标志着我国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过渡,尽管“永明体”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高,但在对联史上却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我们联界,应永远铭记沈约等人的奠基之功。到了唐代,我国格律诗定型。它的显著特点是讲究平仄和联句对仗,于是,颈颔联的对仗工稳,成为衡量诗歌艺术水平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能否对仗,成为诗人作诗的一个必备的基本功。因而对仗、联句之风在诗风鼎盛的唐代就盛极一时,历代诗话中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趣谈。只是这时的联句,是诗的附庸,写联的目的是为了写诗罢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联与格律诗是同胎而生,一体而存。诗联一家,是毋容置疑的事实。

对联之所以能够摆脱在诗歌中的从属地位,单独出现于墙壁案头,跳上桃木之板,是其美的显现,是人们对其厚爱的必然结果。既然一个名角可以在一台戏中大显身手,那为什么不能在一个宴会上即席清唱、独领风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学艺术正是依其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依其美而获得脱颖而出、独立门庭的地位。对联何尝不是如此?美是客观存在,但美不是孤立的。美的联句要用美的书法来显现,才可谓白璧无瑕、相得益彰。在这里语言艺术与书法艺术水乳交融,成为一体了。同时,美的山水,美的建筑,美的环境,也要艺术美来陪衬,来渲染,故对联与名胜古迹也结下不解之缘,可谓风景、联句、书法、“三美”并存了。《红楼梦》写道:“诺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无意中说明对联产生于人们爱美、造美的需要。

阴阳观的体现

如果说十字架象征着西方文化的话,那么太极图则象征着中国文化。太极图是阴阳观的绝妙图解,远在古代,我国思想家就用阴阳即正反方面的概念来解释事物的对立与统一。《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的作者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于东方的艺术、医学和体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联作为中国文学艺术,自不例外。

“对联”一词的构成本身就是阴阳观的极好体现。对联、对联,既对又联,对即对立,联则统一。这能说是一种偶合吗?再从对联创作的实践来看,阴阳观也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对联的构思离不开联想。联想就要“收视反听,耽思傍讯”(陆机《文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事物,就要既谋其偶(对)又求其同(联)。所谓谋其偶,就是寻找与其可以在内容上与音律(平仄)上成对、成双的另一面,由生及死,由男及女,由明及暗,由风及雨,由南及北,由红及绿,由易及难,由有及无……所谓求其同,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成对事物的词性和类别的相同,求其整体意义的关联和一致。如“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一联,就是由水想到山,由海想到天,由下想到高,这些都是内容相对,平仄相对,相对的双方同是名词或形容词,即词性相对,又同是自然现象或表示方位,即类别相同。从阴阳观而育,表现了对立统一;从系统论而言,表现了整体性,因此它是一副名符其实的对联。

强调事物的平衡与和谐,是我国古代阴阳观的精髓所在。阴阳观认为自然、社会以及人体自身的灾祸、混乱、无序、疾病等种种现象,都是阴阳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协调和理顺。常言所说的文武双全、刚柔相济、张弛并用、劳逸结合便是平衡与和谐的标志。《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关关”二字,被解释为“雌雄相应之和声”,可以说这个和声便是阴阳协调的写照,亦可以说是对对联的妙喻。字句整齐、音调铿锵的对联,即是平衡与和谐的反映。平衡与和谐是福、也是美。古代的阴阳观与民族的祈福心理、审美观三者有机地渗透在一起,福、美、谐浑然一体,构成了产生我国对联的民族文化根源。

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 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 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上联:一日无茶则滞; 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 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 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汲来江水煮新茗(或“香茗”),

买尽青山留画屏。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寸分无遗。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香飘屋内外,

味醇一杯中。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淡中有味茶偏好,

清茗一杯情更真。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 扬州导游词

★ 打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建档案

★ 扬州慢教案

★ 扬州旅游景点导游词

★ 扬州初中作文

★ 扬州古运河导游词

★ 关于扬州的作文

★ 游扬州作文

★ 描述扬州的作文

★ 扬州作文500字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721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