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观山应该怎么对(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有什么要求吗)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1 11:24:41 人气:17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格律 相对 平仄

九字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观音山上观山水这副对联的意境

在上一篇文章中,风雨君对对联创作的平仄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

有点赞的:

有怀疑的:

也有自说自话的:

这里再做几点补充:

之一,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作结。有例外的吗?当然是有的。这里略举几例:

岳麓书院头门庐联: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居庸关联:

叠嶂绿青冥

峭绝两崖束

按说上下联颠倒一下,不就仄起平收了?未必!因为这两联的起与收都再明白不过,反因其音韵独特,形成一种苍凉、古朴之美。

再比如,陶行知办公室言志联: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但平庸如我者,初写对联,初学格律,还是谨尊古法为妙,不要把避免以律害意作为出律的借口。

第二,大家都这么忙,好不容易想到一绝妙好联,但就是平仄不合乎要求,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分情况而定。如果是撰写小范围的应酬性质的对联(春联、寿联或挽联等),某些字出律了其实也没啥(前提是创作者有一定的格律基础,不然出律与否自己都不知道),毕竟对联要传达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万不能因文害义。风雨君也曾在多种场合表达过这一观点:

平仄是为了读起来更有美感,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过于讲究工整,反倒成了纤细。但是,如果是全国范围的征联(比如景区征联、春晚征联等),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唐宋名家也有很多出律的作品,不也同样流传千古?

马云说他对钱没兴趣,人家可能是真没兴趣(创业初期应该还是有的)。蝇营如我辈,每天都在为父母妻儿的温饱问题打拼,一旦失业恐连下顿都没有着落,倘也学马云我对钱没兴趣,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穷不是咱的错,装就不好了。

很多人一说起格律就深恶痛绝,总认为摒弃格律后,自己就能文如泉涌,妙语连珠。更有甚者,张口闭口不能因律害义,似乎自己的诗句都是浑然天成,一字不能更改。殊不知,当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再回看彼时的那些天成之作,自己都怀疑这是写的神马玩意!

从没听说唐诗宋词因为格律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倒是现代诗歌(包括歌词),没有格律限制,甚至连韵都不用押,又有几首经典流传开来的?咱耳熟能详的,还不是从小就背诵了无数遍的那些唐诗宋词!

不爱钱是因为有钱,不爱美是因为已经很美,不拘于格律是熟练掌握了格律。

风雨君也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一些即兴的打油诗(押韵而不讲格律),但绝不敢标注七律、七绝之类的题目,希望你也如此。

2、对仗

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平仄我不懂,对仗我还不懂吗?小学生都懂的东西。风雨君先把话撂在这,绝大多数自以为很懂对仗的人,事实上对此一无所知。

你以为对仗都是这样的?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全诗都是同类词相对,非常工整。

但好的工对,往往属于妙手偶得,而非刻意雕凿。多数诗作,用的都是不太严格的工对、邻对、宽对等。

白居易《感春》:

草青临水地

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水与花,地与人,全都是非同类词相对。但这些词的词性都相同,意义也都较为接近,可算是邻对。

刘威《游东湖》:

遥知杨柳是门处

似隔芙蓉无路通

处对通,连词性都对不上了。

工对、宽对、邻对,你或多或少都听过见过。但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种:错综对。

李白《望天门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对一片,为了格律而错综。

刘禹锡《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与对却,君对我,为了达意而错综。

看到了吧,所谓错综对,是指出句的词语与对句的词语本可相对,但不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是选择错开。对联的之一要务,是阐明义理,抒发感情;其次才是平仄相间。

进一步,句中自对,你又知道多少呢?

有江东才子之称的近代诗人杨云史,一度曾任北洋军阀陈光远的秘书,在某次的阵亡军士追悼会中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公等都游侠儿,我也有幽燕气,可怜北去滞兰成,听鼙鼓一声,怆然出涕;

醉后摩挲长剑,闲来收拾残棋,惭愧西来依刘表,看春江万里,别有伤心。

这是曾引起大风波的民初名联(因陈光远不知刘表是何人,误将汉末八俊之一的刘表当作让成都的刘璋,以为杨讥讽他,杨几遭杀身之祸)。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公等都游侠儿与我也有幽燕气成对;下联的醉后摩挲军长剑与闲来收拾残棋成对。各自为对,不但下联可以完全不管上联的词性,甚至连句子结构的形式都不一样。

如果对于对联对称的格式只知其一(上下相对),不知其二(句中自对)的话,那就难免会起疑惑,不解何以公等可对醉后,而我也竟然可对闲来了。

大清楹联圣手江峰青,曾为关帝庙撰联:

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神时恫于中国,翦阙我公室,倾覆我社稷,荡摇我边疆。

上联后三分句出自《孟子》,下联后三分句出自《左传》。

What?不能不能不能,为什么对我公我社我边?

这里再强调一遍,当联中自对时,上下联之间所对应的已不再是词句本身,而是一种关系。

再如,左宗棠挽林则徐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这里的前两分句更加离谱,连位置都变了!

古人撰联,尤其是长联,追求的往往是大巧不工,大巧若拙。所谓对与不对之间,工与不工之间。某些关键字,越工越好;整体而言,则不必过分讲究。

如纪晓岚贺乾隆五十圣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一朝一统四万里,九千九百五十年,这都是怎么对的?

事实上,古今著名的长联,或多或少都有句中自对(宽对、邻对更是屡见不鲜)。请读者诸君自行欣赏、体会。

天下之一长联(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此联为清代孙髯翁所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天下第二长联(贵阳市甲秀楼),此联为清代刘玉山所作: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里,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焚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岗,霞餐象岭,丸披风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洲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具体到本次活动的征联,观音山上观山水(邹继海先生出句),这里的山水其实也是一种句中自对,在下联中(考虑到平仄),以海潮、友朋、画图、古今、异同等来对都是非常工整的。

邹继海先生还出过另一上联,同样征集下联: 西湖水泛东坡韵。

这里的西、东二字同样属于句中自对。若应征者不懂这一技法,非得以南、北相对,那我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

风雨君所拟下联为:

西湖水泛东坡韵 青翰舟横赤壁矶

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怎么对更好,观音山上观山水对联有什么要求吗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5607.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