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论文范文 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意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1 10:46:30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学生 教学 语言

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意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对联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对联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分析对联仿写大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教学的四种方法,以此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意.

关键词:教材;对联仿写;焕发新意

一、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背景

对联,俗称对子、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简意深;它利用汉字特征书写,与书法完美结合,蕴含着传统的“太极生两仪”的深层文化心理和哲学渊源,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文化的艺术独创.对联作为一种习俗,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对联仿写体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考察,直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联仿写,是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综合考查,它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学生语言知识、文学素养和思想积淀的综合表现.

现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不足,出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有必要展开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教学.从考情来看,对联仿写题目较灵活,学生很难在答题时得到高分.通常情况下对联仿写题目要求从指定篇目、人名、物名或地名中提炼组织意蕴相通、对仗工整的句子作对,要求学生沟通联想想象,描摹情状意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拓展有很高要求.从学情来看,学生接触对联仿写的机会不多,仿写不理想.而平常训练和考试中常出现以下情况:不解主旨,偏离话题;忽略形式,结构不一;语言不佳,修辞不符;形似非神似,意旨不高.因而,加强对联仿写教学,对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落实高考考点有重要意义.对联仿写题目作为《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考点[2],在新高考形式下备受关注.从教材来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中的课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把对联仿写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行性大,操作性强.对联仿写能激发学生创作,调动其展开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动力.这种教学追求形神兼备、创新出彩,能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才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怎样让对联仿写教学焕发新意

基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笔者提出如下让对联仿写教学焕发新意的可行方法:

(一)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作为考评和锻炼之法,前人非常重视.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对联仿写实际是“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3].他把对联仿写比喻配成眷属,由这一半,去寻找与之相配的另一半,形象而贴切.《易经·乾》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等则各从其类也.” [4]文中所谈的是古人为文的各从其类之法,其中所含二元对称互补的作对原则,对高中生对联仿写有启发意义.

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在认清文章特点、把握情感主旨的情况下,因文成联.

对情景交融的文章,抓住“景”和“情”两点仿写.例如《琵琶行》,按上联写景,下联抒情来写.如上联“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下联“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如上联“大弦嘈嘈,诉说天下悲愤事”,下联“小弦切切,倾吐天涯沦落情”.再如上联“浔阳江水,倡女拨弦泣身世”,下联“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

对运用对比说理或叙议结合的文章,可从对比和叙议入手仿写.以《六国论》为例,对比点很多,可就地取材,撮合成对.对秦灭亡的原因,从自身来看,写成“六国破灭八荒来朝;一夫作难七庙尽隳”;对秦皇和匹夫的行为的感慨,写成“欲万世而家天下,秦皇何其愚也;将黔首以族强秦,匹夫不亦雄哉”;用秦王和项羽败亡的原因进行对比,写成“秦始皇仁义不施亡国家;楚霸王刚愎自用失天下”.挖掘出这些对比的内容,对联仿写就有了绝佳的素材.

对情节丰富且叙事性强的史记类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从环境描写、情节故事、人物表现等方面考虑对举并列,即撮合语言,配成眷属.可以请同学们课堂合作完成《烛之武退秦师》对联仿写:“晋围秦随佚狐慧眼识老臣, ”.通过分析,指导学生从环境、人物、事件三点思考,引导学生从烛之武或郑庄公入手,与上联一一对应.再如,完成“郑庄公勇于认错求贤臣, ”,指导学生从烛之武或佚之狐入手,逐次对照.几幅对联下来,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思路清晰了,对人物性格也一目了然.

(二)腾挪空间,放大价值

有些文章如《阿房宫赋》《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文中大量使用对偶句,形式工整,文采卓然,蕴意丰富,大致属于对联的“宽对”.教师可通过指导诵读体会情感声律之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联仿写,对原文进行适当改造.形式上由“宽对”改成“工对”、拉长或者缩短、调整语序等,通过腾挪空间,理解蕴意,使学生体会古文灵动,参与对联创作.所谓“宽对”改“工对”,如将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改成“映阶碧草自流春,隔叶黄鹂空好音”,即在理透文意,结合意境,体会作者为国事而忧的心境基础上改造.所谓“拉长”,如“刘邦谦卑化险为夷,项羽自大坐失良机”,适当拉长为“张良献计刘邦谦卑化险为夷,范增出谋项羽自大坐失良机”,即启发学生想象联想,深度触摸文本來填补原对联留白.所谓“缩短”,如《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缩为“孟尝空怀报国心,阮藉岂效穷途哭”,即通过提取主干,删除枝叶,使主旨更鲜明.“调整语序”,如将《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调整为“睢园绿竹凌彭泽,邺水朱华照临川”,即从结构形式上调整原对联,锻炼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可使学生在与原文比较中体会作者的高妙.

(三)循序渐进,磨炼提升

对联仿写是个逐步修改、完善、提升的过程,教师可先让学生创作短小的对联,接着让学生添枝加叶,使对联慢慢变长加深.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自己思索,自己修改,自己体会,自己完善.教师需循循善诱,方法得当,带领学生把握情感,精选材料,琢磨字句,立意构思,一起创作.如围绕《廉颇蔺相如列传》,扩展对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结合具体情节,在上下联各添加一个情节修饰语让内容更丰富.扩展的对联示例为:“廷叱秦王终得完璧归赵,朝避廉君卒成刎颈之交”.这一步较好达到,教师可接着启发:“在故事情节前,能否添加人物性格?”扩展的示例为:“智勇双全廷叱秦王终得完璧归赵,谦聪兼备朝避廉君卒成刎颈之交”.通过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引导,可不断丰富深化对联内涵.

总结:关于免费对联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对联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深度学习,让语文教学不再浅尝辄止 【摘 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被诟病,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学习常常浅尝辄止,学习维度相对片面,难以形成具有认知思维含量的综合性学习氛围。。

2、 巧创情境,让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激情朗读。

3、 践行行知思想,让作文教学更灵动 学生习作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它能陶冶情操,能带着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活,学会观察与思考,甚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4、 巧设活动任务,让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1 案例背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读前、读中和读后。读前指的是导入,读中又分fast reading, detailed r。

5、 活化英语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近几年湖北的英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主要是英语高考试卷由全国卷一取代了传统的湖北卷, 试卷的题型和难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主要的变化是题型的。

6、 读、讲、练,让课堂色彩缤纷 当前,教材中的知识点多数都要依靠“纯记忆”来掌握,而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烦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逐渐吃力起来。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557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