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上下联规矩精选58句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0 21:42:33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平仄 下联 上下 最后

对联上下联规矩

1、对联的基本要求有:字数相等、上下衔接、音韵相配、词性相对。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

2、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3、二张贴规则,上联张贴门的右侧,下联张贴门的右侧,且在门上边缘稍下几公分。横批由右向左写,贴在门框上方正中。

4、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5、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6、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7、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8、基本规则如下:

9、词性相同

10、按照上下联中的时间顺序分,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是下联。如果人正对大门,按传统习俗上来说,上联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批书写从右到左。

11、从平仄上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

12、平仄相对

13、二、词性对品。

14、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15、对联定义

16、一、字句对等。

17、三、结构对应。

18、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9、上下联字数相等;

20、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21、这个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这种联句,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这在格律诗中是“失替”,自然在对联中也不行。同样也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这些都是从格律诗规则直接过来的。

2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23、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举个例子。上联是“山色攒文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湖光澄读心”平仄为“平平仄仄平”,这里“读”是入声字,发仄音。而“攒”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uan二声”,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而“澄”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deng四声”,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而首字“山”和格律诗平仄一样,可平可仄。所以“山色窜文气,湖光澄读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对联。

24、六、形对意联。

25、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6、四、节律对拍。

27、春联两联对仗压韵,一般上联平仄平仄平平仄,下联仄平仄平仄仄平,所以说上联韵脚是平,下联韵脚脚是仄。

28、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29、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30、五、平仄对立。

对联上下联规矩

31、春联的规则一般要求:

32、上仄下平

33、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34、春联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春联的四大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相应;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主题统一。

35、这一点不是平仄关系,但是也说明一下,就是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是要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是不能乱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还有就是上联和下联不能重字,但是在单联中可以,不过上联的重复字在哪里,下联对应的位子也要重复字,反正是必须相对。比如“飞雪片片凝瑞,马蹄声声报春”。上联“片片”,下联“声声”这样才对。

36、不能失替

37、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38、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39、内容相关或相反;

40、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41、写春联,上联和下联的规则是,每一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或者四声的,为仄声,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一声或者二声的,是平声,为下联,应该上右下左。横批的规则也是从右往左。

42、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这和律诗中中二联的规则一致。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的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

43、春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声扬是仄读则声,声调是第三声和第四声。贴对联时,在门的位置一般贴在左边。左边为上。如果横幅从右往左读的,就另当别论了。

44、春联还是要遵循格律诗的规则,即上联采用平仄平仄平平仄,下联必当仄平仄平仄仄平,也有一定自由,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要注意韵脚得当,做到这些,就有了一副好对联的基础。

45、一书写内容,上下联字数相等,字词对称,意境连贯,平仄对应。横批起点睛题头作用。

46、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47、学海无涯苦作舟。

48、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因此贴对联时一定要将上联贴在右手边。

49、平仄相间和相反。按音调平仄区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50、如上下联有多个句子,则需要采用曾国藩说的“调马蹄”手法。所谓调马蹄,是从骈文学来的技巧,即各句末一字依照“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顺序,再长也是如此。

51、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5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53、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54、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55、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56、书山有路勤为径;

57、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58、要看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是平声的为下联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4953.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