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对联上联与下联怎么对很多人还不知道,下面就更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源于古诗词,实用于民俗文化。对联的要求很多,但最基本的有三条。
第一是,上下联的内容要有整体性,相互依存且相互印证。
第二是上下联每个字词句都要分别的相对,相近或相似。譬如“五洲对四海”“红花对绿草”等。
第三是要符合仄平韵律,上联的尾字用仄音,下联的尾字用平音。
对联应该怎么对?
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作对联, 写对联, 题赠对联, 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对联不仅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佳年得心应手,新春大展鸿图” ,平常喜庆寿筵、婚丧娶嫁都要在大门上贴一幅相适应的对联,如“彩笔题鹦鹉,焦桐引凤凰”。
对联虽是小品文,但中国人实用,具有欣赏美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子。
那么,对联应该怎么对呢?小对联有大窍门,一般懂点文化的人都能对对子,但要对的工整,对得巧妙,却不那么容易。这也是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形式。我们说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 是因为它适应汉字特点,只有方块汉字,才能做到上下(左右)相对,字数相等。其实对联的句式,结构最早出现在《诗经》、《楚辞》里, 如“子之于归,钟鼓乐之”,后来在律诗中出现对仗句规范要求,又将对仗艺术严格地应用在对联创作上,明清章回小说里也多用对联的形式去写章回目录。对联形成文体规范化,就要求文学形式比同律诗中的对偶句,讲究“对仗”, 上下联如果不对仗,那就不是对联了。
对联应该怎么对?
首先要合乎对联规律。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重复的字有严格的规定,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尾字仄平相对,不可错用。初期学对联,平仄应用可参照《红楼梦》中丫环学诗,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使用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略有点文化水平能力,就可以做到的。今日头条上许雅士都跃跃欲试地出对、对句,这样也可以,很有气氛, 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子就行。现在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说明浅显易懂的文学小样式,还是很受大众喜爱的。但这只是玩玩游戏而己,难登大雅。这个水平给人写对联,给人赠对联,就有点对不住对联了。
那么,对联应该怎么对呢!除了上面的基本要求,还要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应,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平对,不得改变。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可以分说两事, 分说两事之间不能有包涵。对联的创作文学很严谨,小问答一句二句也说不清楚,要透辙地说个明白,怎么地也得收个研究生,写篇论文。
对联应该怎么对的好呢!光有文学形式,合乎联对规则还不行,对联写作要有文釆,要斟词琢句,认真推敲。我也不是对联大家,只知道对联有这么几种修辞方法。一是比喻法。二是拟人法,三是问答法, 四是衬托法,五是对比法,六是集句法。现就比喻法谈谈对联应用问题。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主观主义,说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工精巧,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又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熱悉的事物或现象,概括地、形象地说明另一种较复杂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
其他的因时间问题,我要休息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对“应用对联修辞,提高对联文釆"发表高见,咱们大家交流学习。
谢谢您,悟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