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千古绝对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很经典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8 10:05:30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下联 读书 一个 我们 是否

五代蜀主孟昶,在自己寝室门板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以后,宫廷、朝堂以及民间,便逐渐将这种特殊的文体,看作一种新的语言记录方式,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春联,并由此逐渐演化出对联。

古人判断一个人是否才思敏捷,也时常提出各种各样的对联,加以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对联出现在国人视野之中,其中不少对联甚至可以算得上千古绝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这就是以字形和字数凑在一起的对联。常人很难迅速反应过来。而这一对联的下联,也被不少人视作经典。

在了解下联之前,我们不妨看一看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和对联有关的故事。以距离我们现如今最近的满清晚期为例,当时正巧八国联军侵华。

一名自以为十分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洋人,便气焰嚣张地炫耀自己学识,并且以八国为意,创立出一个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这八个国家都是大王,且高高在上。面对如此羞辱,清朝文武百官竟然无一人能够对出下联。见此情形,洋人更加嚣张,甚至自觉国人不仅武力不行、智力也不太行。

好在窘迫之际,一名学子昂然给出下联,扬我国威,灭尽洋人威风。下联为: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比喻八国联军不过是小鬼而已,一时侥幸得势,才得以犯我中华。

事实上,这一对联和文题之中的对联同样,都属于拆字形的对联,也是对联之中难度较高的一种。在考虑对仗工整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对联拆字是否有理有据。

类似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例如:

嵩山高处、泗水四周;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以及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等等。

总而言之,这类对联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否说服对方,让对方认可自己拆解并“拼凑”出来的对联。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较为特殊的对联,即谐音字对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表面上来看,这纯粹就是胡闹,上下联完全重复,怎么可以算作对联呢?事实上,如果将上下联中的好标出拼音,上联第一个“好”字发三声,第二个“好”字发四声,下联则刚好相反,那么整个对联就有了新的释义:

在方便读书(指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等到喜欢读书了(指年老)却又不方便读书。一个平平无奇的对联,就这样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劝诫人们珍惜少年时光,好好读书。于此,真不愧为千古绝对之一。

那么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的下联又该如何对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数字一二三,这一点不能发生变化,顶多只能调换一下顺序(严谨与否的选择);其次则是每四个字中,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要成“倍数关系”。

只要按照这两个规律寻找下联,其实很容易找到答案:一口是口,二口是吕,三口是品;以及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等等,都算是不错的下联。

由此继续推导,人、从、众;水、冰、淼;以及耳、耶、聶等等,都可以算作下来。

本质上,对联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就像现如今人们做许多奥数题一样,要通过不停地思索、筛选、判断,最终才能够得到有利的条件,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如果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不足的话,自然无法解答出相应的奥数题,更无法找到合适的对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种丰富的文学表现形式,都容易让人感到十分惊喜。尤其是一字一句的变化,最终演化出来的意境完全不同,更是让人感到文化的惊喜与魅力。

俗话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没有,想得也得不到。

因此,在思考下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身的储备是否足够?就像文中提到的所有对联,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能够想到其他下联?意境暂且不谈,工整即可。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2187.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