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对联-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老妇出下联真是绝了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7 5:25:31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孙子 下联 关系 一个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颇为亮眼的一环——对联,它是极为简便,极为动人的瑰宝。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在这部影片里,它就向我们展现了对联的魅力。

尽管夸张,但也抓住了对联的精髓。

对联是非常讲究平仄工整的文化活动,但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表达。

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联还要展现出相当一部分趣味和文明内涵。

只有这几项要素都合二为一,方能算上好对。

在对联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条上联,其不论是意趣还是内涵都不够雅正,但是它却成为了一副绝世名对。

它正是凭借着两条下联的魅力,才成为经典。

这条上联就是:“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

而它的下联更是奇思妙想,所比非常。

01对联文化的根儿

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文化,那么首先就要追根溯源,找到它的根儿,才能明白它的内涵。

中国的对联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个时候的对联还叫做桃符,是做辟邪祈福所用。

在最初,对联是专属于贵族所用的,因为它所需的对仗工整,正是读书人还能弄明白的。

每逢新年,人们会在门口贴上对联,以示自己的家学深厚。

从十六国到明朝朱元璋时代,对联也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祈福用的桃符,变做了人们日常生活里的习俗用语。

而朱元璋是历代皇帝里,对对联最为上心的一个。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受过对联的“恩惠”,所以他曾下令,不论穷富,都要在门口张贴对联。

在朱元璋的强制要求下,对联也在民间开始发扬光大,彻底成为了平民化的文明。

在这其中就涌现出了很多经典的对联,就譬如明朝的大才子徐渭,他就曾经随口说出一个对联,造就了经典。

在一次举办的文采会上,有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对着自己的一众好友出了上对为:“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句看上去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章法,但是细究起来,是非常难对的一联。

他的朋友们都绞尽脑汁,只有徐渭立刻挥毫写下了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朋友们一时哑然失笑,只有徐渭耐心地对朋友们解释说:“我这一联,是照抄,也不是照抄。”

朋友们立刻询问徐渭原因,只见徐渭解释道,关键问题就在好字的读音上,自己“好”字的读音和那位朋友的不一样。

众人仔细一想,才想通了其中的门道,自然把徐渭奉为名师。

同样的境况也曾经发生在清朝,和朱元璋这个“对联皇帝”一样。

清朝的乾隆皇帝,对于对联也非常喜爱。

而且,相比于朱元璋的命令,乾隆皇帝则是以身作则。

譬如他曾经想出一联,几乎让所有大臣,都不知如何对仗,唯有一位大臣在无意里对出了下联。

此联就是:“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

此一联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在乾隆皇帝的一生中,他创造了很多对联,而且他还将这些对联,挂在了自己的寝宫和其他地方。

据说,仅仅是紫禁城里,就有乾隆创作的170多对对联。

也正是因为对联的源远流长,所以才能出不少的绝句名对。

02“轮回”工整的下联一

自从“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出现后,就有不少人想要对上一联。

但是试了不少方式,始终显得文不对题。

最终这对联的第一幅下联,还是由一老妇对出,她说:“烦公婆,怨公婆,走了公婆变公婆”。

这意思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却是和上联颇为工整。

上联是爷孙关系,下联是婆媳关系。

大家都知道,爷孙关系是相对比较亲近的关系,爷孙之间的相处也比较愉快。

但是婆媳关系却是一个千古难题,因为它介乎于亲近和冷漠之间。

首先婆媳之间是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的,所以在关系上,就没有可以作为基础的深厚链接。

其次是我国古代往往是以孝顺压人,所以媳妇儿在家里受了委屈也无处宣泄,只能挤压在心里。

一方面,作为媳妇儿心里怨恨公婆,但另一方面在公婆过世后,媳妇儿又会接过压迫人的大棒,成为新的公婆。

一个家庭中间,又会出现新的轮回。

就像身为爷爷有了孙子后,反而无法享清福,而要接着为孙子当牛做马,如此亦是轮回。

两个“轮回”对仗工整,堪称一绝。

03新世纪的下联二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知道,上联中一直透露出了,浓浓的重男轻女的气息。

因为从上联的整体来看,孙子一直是主题,而孙女则被视而不见了。

古代的婆媳下联虽然对仗工整,但那也是封建关系的一部分,应当摒弃。

所以到了新世纪,人们对于下联的对仗也有了新的看法。对联人希望通过下联的斧正,来修正老思想、老想法。

也就因此,有人对出了新的下联,为“喜当爷乐当爷,当了爷爷才算爷”。

这个下联,一下子就把上联那浓厚的封建味道给消解了,反而是多了一些知足常乐的心态。

此联首先是倡导大家不要重男轻女,无论男女,老人都应该知足。

只要有了下一代,就应该高兴地接受。

下联第二点的倡导,就是希望老年人能够改变,为后辈当牛做马的心态。

只要是有了孙辈,就应该含饴弄孙,而不应该去拼死拼活的工作,难享天伦之乐。

从这下联的寓意来看,它的确是拔高了上联的水准,同时也把新世纪的新思想传播了出去。

虽然用词并未有那些精美的文人对联那么考究,但是它为人们表达出的思想境界,却是非常高尚的。

对联在中国的文化里,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对联中不仅能享受韵律之美,还能感受人们的思想内核。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创造对联时应当更加注意纠错、揪掉老思想,为现代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联世界。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141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