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诗-古诗-诗句-诗文-【<诗经>的爱情诗】《诗经》的爱情浅析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6 6:16:26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女性 一个 女人 爱情 诗经

【诗经中的爱情诗】解析《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心理和文化。它以多种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阶层人民的爱恨情仇,并以其清醒的现实。

当男人和女人坠入爱河并成为一对时,生活的伦理就开始了。所谓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从男女关系的问题开始的。《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也。”人天生就是吃的。长大后,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几乎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一些西方性心理学家的观念强调世界的进步,甚至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性心理推动的。毫无疑问,爱情对民族心理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么,爱情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和文化在《诗经》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温柔含蓄的爱情,温柔敦厚的诗歌教学

《论语》中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评论《诗经》中的爱情。《关雎》是一首关于男生追女生的诗。用现代的话说,追逐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着。“那疼痛呢?”关雎“形容”我渴望它,辗转反侧,我困倦。“男孩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整天昏昏沉沉,醒着想着女孩,梦里还想着女孩。快乐时光呢?”琴和竖琴是朋友,钟鼓是快乐的。"

孔子的评论:“乐而不淫,悲而不伤”只是表达了一种观念:快乐时不可过度,痛苦时不可悲观,不可丧失斗志。为了教育他的学生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一个度。这反映在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中就是中庸之道。这和西方简单直接的爱情诗完全不同,只要你爱我,我爱你就OK。再看看《诗经》里的其他诗词,比如秦风?建嘉相思情浓:《白露化霜》告诉我们节气是深秋,天才是曙光,因为芦苇叶上还有夜露凝成的霜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早晨,诗人为了追寻那个失踪的人,来到了河边。出现在他眼前的是茫茫芦苇荡,呈现出一种冰冷的寂静和孤独。诗人期待的那个人在哪里?只有在河的另一边。但这是确定的存在吗?从下面的观点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知道诗人是根本不知道伊人住在哪里,还是伊人也像“东游河北岸,风俗潇湘”的“南国美人”一样捉摸不定。这种可能无望却又充满诱惑的追求,在诗人的脚下和笔下展开。把“背靠背”和“背靠背”理解为上游和下游,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笔直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二是适合自己家庭,求同存异,务实的婚姻观。

“桃夭夭,焚其华。著名的《诗经·姚涛》塑造了一个贞节兼备的女性形象。用燃烧的桃花之美来形容它的美,表现了它的室和家的美德。这首诗体现了一个女孩不仅要有桃花般的外表,还要有“适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家新婚,不像一般的婚礼诗,或者吹嘘男方家庭多么显赫,或者炫耀女方嫁妆多么丰厚。而是反复说“对他家合适”,强调把家做得漂亮才是真的比别人优越。《礼记》?”大学》引用《姚涛》诗说,“宜为一家,然后一家可以教百姓。“那是一个真正的打击。它是家庭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巩固与社会的巩固密切相关。近代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和“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关系)的学说。无论“三纲五常”,都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认为夫妻关系是人伦的开始,其他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宋代理学家朱说:“有天地,则万物,则有男女,则有男女,则有夫妇,则有父子,则有君臣,则有盛衰,则有盛衰,则有礼义之误。男女,三项基本原则的基础,高于一切。”(《诗传》卷七)。从这个讨论中,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婚姻家庭问题。怕躺着听古乐,孜孜不倦听郑伟声音的魏文侯,有一句名言,很隐晦。他说:“穷家想好妻,乱国想好脸。去祠堂,开导后人,如果不能尴尬,如果不能小心!“宜家”代表“适合国家”。在他们眼里,“宜家”和“为国效力”本来就是一回事,所以当然被视为很重要。

第三,卑微的媳妇,伟大的母亲

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是因为先天的特点,而是由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塑造的。《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女性的诗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和对女性的要求。女人生来就注定不能享受和男人一样的权利,也没有和男人一样的期望和责任。可以说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很低。不要求她有独立能力,只要求她听话。所以女性被强化成一种卑微的气质,成为生活的支持者。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的婚姻也是很悲惨的。在婚姻中,她们被要求做一个贤妻良母,而且她们几乎是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做一个贤妻良母并不好。受苦是她的责任,挨打挨骂是她的义务,但权利不是。不被打骂是她的福气,不被抛弃是她的幸运。

但是,古代女性极其迫切地想找到一个家。婚姻是女人最好的生存保障,比如叫南?《梅》讲的是女人运气好不结婚的恐慌。但是,女人一旦结了婚,就保证从此可以平安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所以,中国古代女性的幸福取决于作为其终身伴侣的男性。女人的痛苦大多是因为男人的暴力无礼。如果男人天生通情达理,脾气好,有思想,女人就不会吃亏。但是,再好的男人,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也很少会冒着不服从母亲的风险去维护妻子。在中国的大家庭里,媳妇的生活承担着很多责任,真的是一种艰难的生活。所以,纵观中国女性的历史,就是一部悲壮的历史,一部忍气吞声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下,所有孩子包括男孩的教育都掌握在女性手中。据估计,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中国人忍耐的美德就起源于此。在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如此之低,但家庭的主导权和抚养孩子的权利却牢牢掌握在妇女手中。

史记?周本纪说:有十个兄弟,他的母亲是太斯,文王是郑飞《列女传》称之为“有十人,亲授。从小到大,我从没见过什么邪恶的东西。然后王文教他,他成为武王和周公的美德。”周公?到了父历、文王第三代,周室有贤妻良母。所以能组成冀州皇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受到了前辈们“合家治国”的道德教育的启迪。他们白举三尺剑,一战后得天下,并非偶然。所以后人称呼别人的妻子为“夫人”,来源于有三个“太”字贤妻良母,母亲仪态婉约的典故。它不是一种随意的口语。《思齐》诗讴歌文王修身养性,持家有道,治国有方。但同时也讴歌了女性,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伟大的儿子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母亲。林语堂先生也说过,“女人如果是母亲,她的个性会更大。”甚至可以断言:“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拜中国母亲的教育所赐。”如果现代女性解放了,我觉得解放的重点应该是“贤妻”,而“良母”是可以保持和发扬的。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1046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