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校长60条校训
心与心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意气风发,豁达开朗。
做一个美丽和爱的使者。
短鱼长菜根。
只有德行配得上为人师表,才称得上敬业奉献。
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自责让人觉得自己是对的——要宽容,居安思危——竞争。
努力工作,做自己的人,你会开心的。
爱情像儿子,但爱情像梯子。
总是总结成功和失败,争取做到最好。
感动乡亲的最美乡村教师刘的故事
当代“龚宇”感动了村民。
1993年秋,刘从后坪小学调到茨坝小学任校长。当他冒着风雨赶到茨坝小学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所学校:典型的没有围墙、没有宿舍、没有操场的“三无”学校;再看看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墙壁都是空。天晴天晴,雨过天晴。课堂上,几十个孩子稚嫩的身体在寒风中不停地颤抖。这种情况让这位40岁的老师泪流满面。
于是,他从家里搬来木头和砖头,开始修学校,修了三年。1996年冬,刘盼来了一个好消息:世界银行贷款可以在汽巴建一所学校。但相关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在5天内筹集5000元配套资金。5000元对于一个大山深处的农村小学来说是天文数字。刘沉思良久,淡淡地说:“操!”
当时村里刚集资修电站,群众负担不起。刘只好找到信用社主任冯,但个人贷款最多只能贷3000元,还差2000元5000元。刘毫不犹豫地取出了即将到期的1300元定期存款,这是他的全部积蓄。
1997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项目资金终于全部到位,但又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一个施工队愿意接受这份工作,都认为工地偏僻,工资太低。
无奈之下,他向当地的长期承包商董长兵乞讨。被刘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汽巴被道路封锁,还有钢铁,水泥等。全靠人翻山越岭,从8公里外的镇上背一个活来回要两个半小时。从此,刘每天鸡叫后都在路上,只回班走一趟;放学后,再走一趟回家;周日我居然一天背三遍!就这样,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磨破了5双解放鞋,60吨水泥,6吨钢材,12吨石灰用于校舍建设。他一个人扛了20多吨,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
传说,钟的精神感动了的上帝,而刘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的师生和乡亲。来自四个乡镇和五个邻居的200多人参加了义务劳动。60岁的田老人说:“为什么校长这么累还不休息?造福子孙后代!”1997年8月底,一栋442平方米、有8间教室的两层教学楼矗立在茨坝村齐家山脚下,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
“老师应该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刘经常说,“老师应该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有一次,学生得了淋巴炎,刘背着他跑了十几里路去看医生,并付了药费。回来的路上,王国安含着泪对刘老师说:“老师,你比我爸爸还亲!长这么大,我爸从来没这样抱过我。”
山区农民的生活很艰难。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刘每年都要挤出一两个月的工资来为贫困学生交学费。后坪乡一位曾是刘学生的青年教师动情地说:“26年来,刘老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后坪、石碣、茨坝三所小学的400多名学生支付了1万多元的学费。在他的资助下,80多名面临辍学的儿童被高校录取。他教过的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对他没有不敬。”
事实上,刘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1998年,刘的女儿考上思南师范,家里一时交不起学费,只好借钱送女儿上学。
刘做了多年的乡村教师,很多精力都花在了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山区的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成才上。
1977年,石碣小学初中骨干教师刘承担了初中三科的教学任务:数列、理科、化学。由于他没有教过初中课程,对一些问题分析不透彻,所以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跋涉20多公里到塘坝中学,向相关老师请教。
有一段时间,刘发现很多村民因为穷,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急得挠头。为了提高升学率,他主持制定了老师跟班和保底班制度。保底班主任一定要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引导学生,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学校还设立了录取奖、巩固奖和教学质量奖。刘欣慰地说:“现在升学率已经达到100%!”
“改变山村落后面貌,离不开教育”
刘出生于1949年。10岁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三兄弟。那时候粮食不够吃,三兄弟经常要去山里摘野果,挖野菜填饱肚子。直到13岁,他才踏入茨坝小学一年级。负责报名的田老师被眼前年龄最大的孩子吓了一跳,他的脸五颜六色,下身只穿着一条破旧的短裤。然后他给了刘一条半新不旧的裤子,并对他说:“好好学习,将来多做贡献。”这句话后来成了刘一辈子的座右铭。
1974年,刘被推荐到思南师范学校学习。到学校报到的那天,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脚下是一双草鞋。一个叫陈超武的同学悄悄给了他一条裤子,班主任谢少碧给了他一件棉衣。20多年过去了,老师和同学帮助他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会让他一辈子难忘。
1982年,33岁的刘终于结婚了。第二年,老婆临产前,我妈跟我说:“山里分娩条件差,你得早点回来。”他点点头,但转身投入了工作。当他下课匆匆赶回家时,他的女儿已经出生了。但由于医疗条件差,妻子难产,以至于孩子出生一天,第二天胎盘就脱落了。妻子在木凳上蹲了20多个小时。他刚踏进门,他的妻子就大哭起来。
面对刚出生的女儿,看着妻子产后虚弱的身体,刘恩和他的内心都感到深深的惋惜。然而,1988年5月,当他的儿子出生时,刘不能和他的妻子呆在一起,因为他不想耽误学生们的课。对此,好心的老母亲们在一旁,又哭又骂:“如果你不生下你的女儿和你的儿子,恐怕你老母亲死了你也回不来了!”
刘的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几年后她去世之前,真的是见不到儿子了。
1992年9月12日,重病在床的母亲知道自己老了,就托人带了一封信到学校,让刘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她。9月14日,家里派人催他马上回去,说母亲病危。但他还是坚持上了一整天的课才回来,结果意外迟到了。老人弥留之际,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恩赫,恩赫……”这位强壮的土家族男子情不自禁地跪下哭泣。
刘恩和致力于教学,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但他知道,要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双腿残疾,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脚步还是那么执着。他身残志坚、扎根山区、投身教育的事迹在龙源广为流传,被誉为“教坛保罗”。
大笔一挥,20XX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小学校长的报告选自范文。回顾案例,对一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和校长岗位进行了总结,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梳理、统计和反思。在梳理中找出不足,在盘点中找出差距,在反思中寻求新的增长点。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压力,也是一种理性思考。也是接受领导指导,帮助同行的绝佳机会。下面,我就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向大家陈述一下,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指正。
学校基本情况
胡村小学是全县最大的农村乡镇小学,也是晋中市唯一的农村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33平方米。有650名学生和17个班级。现有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30人,本科生5人,专科生26人。其中小学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19人,学校附属幼儿园班10个。幼儿园教师280多人,幼师13人。学校各项设施设备齐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办学总体思路
一年来,我校以“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强”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行为良好、体质健康、求知主动、人格健全、生活独立、创新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围绕县局10年工作重点,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年,我校以培养行为良好、体质健康、求知主动、人格健全、生活独立、创新发展的学生为目标,规范校园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大力推行24字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整体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将今年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
我们理解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并且要具体明确。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对所有人、所有地方、所有事情负责。制度详细,有据可循。精细管理,高效工作。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后,我们深感扎实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结合学校一年来的具体实施,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1.推进精细化管理,制定细致的规章制度。
本学年,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知,认真分析学校现状和优势,明确办学思路,准确把握和审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学校发展目标进行了科学、准确、适度超前的定位。努力构建“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快乐学校管理模式”。
在总体思路下,结合我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教师的激励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编写了《湖村小学精细化管理体系汇编》一书。包括主要章程、部门职责、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责任到岗到人,一人管大家,管理责任具体明确。
2.推进精细化教育,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为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组织,制定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措施,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目标任务分工。小学校长述职报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