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 > 学堂知识 > 正文

故事-【哲理性故事散文】有哲理的散文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7/29 17:02:10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读书 问题 还是 自己 多少 他们

【哲学故事随笔】哲学随笔

什么样的花园最美?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眼光去面对不同的事物,怎么会有关于美的标准?

阅读的领域

最近经常有学生家长在假期问给学生推荐什么书,说孩子不爱读书,没有文学积累,语文成绩差,希望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而且我一直不太愿意给学生推荐名著阅读书目,因为我觉得,第一,所有的文章其实都在讲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和“人应该怎么活着”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名著和非名著都有回答,没必要附庸风雅;第二,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将来都从事文艺工作。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告诉他们,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书,读多少书,而是怎么读。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提高一些所谓的素养,那就有点太局限了。我觉得一个能读书,读书效率高的人,每次读书都应该问自己很多问题。阅读境界的不同,大概取决于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看完书,我牢牢记住了多少?红楼梦有几十万字。如果你粗略地看一下,你可以在一天内看完。之后,似乎听到别人连红楼梦都没读过,就可以骄傲地流露出几分不屑。是的,你做了,但是你能把故事的大纲复述给其他人吗?能背出里面的一些经典诗词吗?你能解释清楚这100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吗?如果不是,读和不读有什么区别?只是为了证明你喜欢做无用功还是证明你没脑子?

第二,看完书,我真正理解了多少?一本物理基础知识的袖珍小册子,一顿饭就能看完,连背都不用花多少时间。然而,你是进出分明,还是云里雾里?因为没有理解,书上的内容和你的大脑还是有差距的,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很多火花。你对概念的解释,对定理的理解似是而非,对公式的归纳一塌糊涂…

第三,看完书,我有多少深刻的思考?鲁迅的《阿q正传》,短篇小说,半个小时就能看完,你甚至可以把故事的每个情节完整生动地复述给别人听。但阿q在书里,鲁迅在坟里。你在哪里?你的思维在哪里?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有Q的影子?你想过Q死的必然性吗?Q生活的社会有什么问题吗?和现在的社会类似吗?等一下。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思考,才能读一本薄薄的书,读厚自己。

第四,看完书,我实际应用了多少?一本薄薄的演讲口才小册子,十分钟就能看完。但是,里面有几十种演讲技巧。看完之后,你只是记住了几个笑话。那些“想方设法先扬后抑”、“占别人便宜”、“巧妙抖包袱”、“善用道具”之类的方法技巧,从来没有进入过你的大脑储备,更不用说用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了。你的发言还是那么迷茫,不清晰,期待已久,让人昏昏欲睡。所以,你读书的意义是不是有点小?只有真正应用起来,才能把厚书读薄,成为自己的。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问题,每次读书,你都可以问自己很多问题,比如你是为别人读书还是为自己读书,你是真读还是假读,你是用眼读还是用心读,你是敷衍还是认真读,你是从别人读自己的书中读,你是从历史和现实中读,你是从思想和行动中读,你是从花果中读...

其实读书的境界就是学习的境界。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繁杂的时代,如果不讲求读书的方法,不追求读书的效益,那么,即使我们有一个好脑袋,也不可能“穷于经典”,即使我们“读万卷书”,也未必“文采斐然”,更不可能“博学多才”。所以,今天我们不仅要“读一本好书”,更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出精彩的人生。

这就是幸福的滋味。

或“读者”栏。董卿说,这是一对遇险的小夫妻——妻子患有遗传病,随着病情加重,会因小脑和内脏萎缩而逐渐失去生命。她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之所以把幸福二字用在他们身上,是因为舞台上的女主角一直在微笑,甚至到了动情的时候,嘴角的笑容也从未消失。

丈夫叫丁一舟,妻子叫赖敏。丁一舟知道赖敏的病情后,决定留下来陪她。赖敏已经走不动了,说话也越来越流利。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去看看。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他们坐着三轮车开始了旅行,边走边干活。在中国领土上弄个心形花了两年时间。董卿问,够狠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吧!丈夫说:“看到她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他做过水泥工,也帮人放牛放羊。每当攒够三五千块钱,他就收拾行李出发。他们把三轮车收拾的很漂亮,就像他们在路上的感觉一样。

本文网址:http://dongdeshenghuo.com/xuetangzhishi/10455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