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锤子下去,1.6个亿没了。
哈尔滨某居民楼,有人砸掉承重墙,导致整栋楼成了危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涉事的居民楼下,有多家商铺,有人租了3楼商铺,准备开健身房。
装修的阵仗很大,挖掘机铲车钩机云梯,大型设备齐上阵。
一顿操作猛如虎,砸了承重墙,就差连钢筋都拆了。
结果,把整栋楼都给搞废了。
该居民楼共有31层,当天晚上就开裂到15楼了,相关部门连夜疏散业主。
到了第二天,墙体已经裂到了21层。
警方立刻出手,把租户和装修公司控制。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将200多户业主,临时安置到附近的酒店。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后续要怎么处理?
受损业主们希望定价赔偿。
有业主表示,当年买房子花了80万元,以200套房估算,总赔偿额1.6亿元。
这还没有算上底商,以及临时安置受影响居民所需要的费用。
居民有这种诉求,再合理不过了,他们是最可怜的受害者。
毕竟辛辛苦苦买下的房子,一夜之间成了危楼,真是飞来横祸。
02
那这1.6亿赔偿款,到底应该由谁来出?
第一是租户。
租户是装修的甲方,为了拓宽空间,竟然砸承重墙,这是主责。
目前健身房老板已经被拘留,除了刑事责任,赔钱是必然的。
但如果健身房是以公司为主体,那也只能在注册资本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这种极端自私的人,非常无耻,也非常无赖,赔160万他害怕,1.6亿他一点都不慌。
第二是装修公司。
这家装修公司肯定是二把刀。
我家之前装修,别说拆承重墙,你让装修工人拿锤子敲几下承重墙,人家都不愿意。
承重墙不能碰,这在装修领域,是最基本的常识。
这家装修公司居然把大型器械开进来,专门拆承重墙,要么是脑子有屎,要么资格证是买来的。
连开发商都不敢碰的东西,谁给你的胆子呢?
第三是物业公司。
这是什么白痴物业?
工人开着挖掘机,大摇大摆地拆,物业形同虚设,也是真服了。
送外卖不让进,人脸识别进小区,为难业主有一套,真到关键时刻,反而直接消失了。
第四是房东。
遇到这种情况,房主很多时候也脱不了干系。
毕竟是房屋产权人,无论和租户的合同如何约定,都是产权人,对房屋有管理义务。
第五是有关部门。
大型营业场所装修都是要报批的,显然监管没到位。
大概就是这五方,租户和装修公司主责,坐牢跑不了。物业、房东、有关部门也各有责任。
至于1.6亿赔偿,谁来赔,怎么赔,赔多少,得走法律程序,这么大个事,协商不出一个结果。
我们之前看到过承重墙被砸的案例,一直扯皮没结果。
就算上了刑事责任,把租户、施工方、物业全判死刑也没用,死了谁赔偿。
不死也赔不起,金额都是天价,从猿人时期开始干,也赔不起。
其实拆的时候动静那么大,任何一方有人站出来,也不会闹成这个局面。
这事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03
砸坏承重墙导致楼体受损,这不是第一起。
在以往案例中,业主如愿获赔的,并不多。
既往案例看,私拆承重墙的善后处理,主要还是修复加固。
比如2021年的杭州萧山危楼事件。
一楼住户在装修时敲掉了承重墙,导致整栋公寓成为危楼。
其他住户的诉求是推倒重建,但当地政府认为不具备重建条件,最终确定了修复加固的方案。
最终,在1-2层整体加固之后,达到了可居住条件。
但业主们心里总有道坎。
有住进加固楼房的业主提到,尽管专家说房子没问题,但还是觉得不踏实,“稍微有点台风你就怕了” 。
更重要的,房子严重贬值,“一套曾经裂开过的房子,又怎么能卖得出去呢?”
我也看到了不少人提议,这事应该由政府兜底,大概思路如下:
政府府牵头,推倒重建,重建的费用,大头由租户+装修公司+业主出,其余业主凑小头。
扩大容积率,多盖几层,重建的单位面积增加20-30%。
由于地价占总费用70%+,如果政府兜底,重建费用小,这样是个多赢的局面。
这个提议有一定的道理,但执行起来没那么简单。
首先,动迁赔偿、容积审批,都是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漫长的程序。
其次,建设成本,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
盖一栋34层的房子成本,可能超过两栋33层的房子,因为超百米的房子建筑规格执行标准就不同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些睿智们犯的错,凭什么让政府兜底?
一旦开了政府兜底这个头,肯定会凭空出现一群精神病和机灵鬼,去砸了自己家里的老破小。
04
我猜测,哈尔滨危楼事件,大概率还是对大楼进行加固修复。
至于这栋大楼到底还能不能修复,修复成本有多高,修复后能否保证安全,需要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
但是,即使专家认为修复后不影响安全,楼上的住户恐怕也没人敢再住下去。
很多家庭掏空六个钱包,背负三十年房贷,省吃俭用买个房子,仅仅因为几个脑残,说没就没了,找谁说理去?
完了现在房子垮了,银行的贷款还得继续还,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目前看,这事无解,修不好、住不了、卖不出、赔不起。
心疼这些业主,真是倒了血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