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疯狂动物城2》中文配音争议冲上热搜:吐槽主要集中在:把自信阳光的盖瑞配得偷感满满的大鹏。
普通话说不利索的“商务殷语”代言人费翔,还有发布会上,让明星站C位,把主角挤到边上等种种“倒反天罡”逆天操作……
电影还没上映,网友就已经在联想在影院,听到各种“熟人”配音出戏破防的场面。
奇妙的是,这种“出戏感”在另一个行业同样让人熟悉,文旅行业。
一、复制粘贴:“脸盲怪”古城
《疯狂动物城2》出品方或许很委屈:好莱坞也用明星配音啊!既吸了明星粉,剧粉也买账啊!
但他们没看懂的是,欧美选用明星配音,不是单纯的名气,还有声音表现力。
而动画电影出品方的模仿,只学到了皮毛——请明星,却不管他的声线是否贴合角色。
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复制的做法,在文旅行业早就大行其道。
全国无数个“孪生古城”,去了一个景点就等于逛了一千个,观众转到哪里,老有种我是不是来过这里的“失忆感”。
明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众多,物种丰富、资源纷繁、更是横跨多个气候带,可以说一地有一地之特色,挖掘代表性文化,并不困难。
采集富有代表性的神话传说、名人故事,利用家喻户晓的图腾纹样为元素,引入新型国潮、元宇宙、赛博等表现手法,做到与众不同,并非痴人说梦。
锦上添花文旅集团的实践:在广西南宁打造少数民族风情,在河南古代文化呈现武侠仙侠场景,
在浙江设计带有当地白龙传说的《山海经》主题景区,还有东北节庆文化景区、竹林山泉水主题旅游村落、哪吒主题、花木兰主题、宋文化主题……一地有一地的特色。
复制容易,粘贴致命,当这个景区和全国成百上千个景区长得一模一样时,游客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而来?
二、爹味景区:当“我觉得”碾压“你觉得”
“不要游客觉得,我要我觉得”
《疯狂动物城2》的出品方以为明星有流量,却不知道观众早对流量明星配音积怨已久。
同样,很多景区不做调查不研究案例,喜欢坐着臆想观众的喜好。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魔幻现实:
爬完山累到虚脱的游客,被安排在大晚上看两个小时的实景演出(还要让你边走边看);
千年古寺被五颜六色的LED灯包裹成“光污染基地”(观众直呼成何体统);
一个演出结束,观众游客两眼一黑,看不懂!(看不懂还说你艺术修养不够)
反观万岁山武侠城·仙侠奇境,游客进了景区能从“i人变e人”,景区中,所有的欢乐、尴尬、挑战和胜利,都变成可以津津乐道的谈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游客挣银票的剧情 :一个妈妈说“娃他爸为了挣银票,跟npc学了半天驴叫”。还有游客抱怨:
“我好不容易挣到银票,结果被npc小偷抢走了,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
文旅的未来是把体验的主权,交还给游客。不尊重游客的景区,游客会用钱包“教你做人”!
三、摆烂景区:从“建完就跑”到“永不更新”
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摆烂”的景区。
这就像某些明星,在自己的影视剧里都用配音,却跑来动画片里“挣名气”。 没有金刚钻,偏揽瓷器活。
很多景区也是如此:百年不变,万年不动!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感受到“寒意”!
破局之道:从“交作业”到“持续创作”
打破“摆烂”困局,需要三个转变:
采取前置运营,在主题选取,形象绘制,动线设计,场景打造前做好统筹和规划,虽说变化是常态,但不打无准备之仗也是常理。
健全上新机制:不管是资源型景区,还是类似“轻资产夜经济”式的人文型景区,景区运营,活动上新都很必要,
锦上添花的景区运营标准是:日日有活动,周周有节日,月月有主题。建立完整的节目上新审核和退出机制,让景区健康发展。
以游客为导向,用“欣喜、认知、荣耀、连接”和结尾,制造情绪峰值,为游客打造独特的记忆。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