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热点)-61岁儿子推94岁老母走站台,被指路三次还是迷路:无障碍设施为啥用着这么障碍?

 2025-11-27  阅读 1  评论 0

摘要: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推着轮椅,轮

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拖着一个大箱子,在偌大的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转圈,找不到出口,问了人也说不清楚,这画面想想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10月26号那天,六十一岁的柳先生带着九十四岁的老娘从北京坐高铁到深圳北站。老人家坐轮椅,他一个人又推轮椅又拖行李,下了车就开始找能走轮椅的电梯。车快到站的时候,他就跟列车员说了,能不能让车站安排个人帮个忙。列车员跟他讲,申请晚了,没法安排人手过来接。

这事儿其实有规矩的。12306那边明确规定,要是需要车站工作人员帮忙,得提前六个小时预约才行。这个规定本来是为了让车站好安排人,可问题是,有几个人知道这茬儿?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头一回出远门的,哪懂这些弯弯绕绕?等真遇到麻烦了,想找个人搭把手都难。

柳先生没约上,只能自己想办法。下了车推着老母亲在站台上转悠,周围人不少,可就是找不着能走轮椅的电梯在哪儿。他看见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问路。那人也没多说,手往前一指,“往那边走”。

他就推着轮椅拖着箱子往前走,走了好一段路,看见个电梯,正准备推进去,又有人跟他说这不是出站的电梯。他一听傻眼了,只好接着往前找。走了老远,碰见另一个工作人员,结果人家又告诉他,得回去从刚才那个电梯下去。

你想想这是什么感觉?推着九十多岁的老人,拖着大箱子,在站台上来回折腾,一会儿让你往东,一会儿让你往西。柳先生当时就忍不住了,他拍了段视频发到网上,说这简直就是郑智化那首歌里唱的“连滚带爬”的现实版。他说自己实在是累得够呛,推轮椅还得拖箱子,这么来回折返好几趟,真受不了。

这段视频传开后,不少人都觉得心里堵得慌。有人跑出来说,其实他站的地方上面就有电梯的标识。可话说回来,电梯是有,标识也挂着,问题是那玩意儿能看懂吗?车站里的无障碍电梯分好几种,什么站台电梯、换乘电梯、出站电梯,标识虽然都是统一的,但图标又小又不起眼,要不是熟门熟路的人带着,压根儿搞不清哪个是哪个。

按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里写得明明白白,公共交通的地方必须把无障碍的标识弄清楚,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很多车站的标识要么挂得太高,要么藏在犄角旮旯,真正需要的时候根本找不着。这不是设施的问题,是使用起来压根儿不方便的问题。

柳先生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没有要骂深圳的意思。他说自己挺喜欢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劲儿,可这次的遭遇确实让人心里不痛快。他说能理解工作人员得守着自己的岗位,可看见一个老人推着轮椅,明显需要帮忙的样子,能不能走过来几步,或者多说两句话?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电梯在哪儿,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那些图标啊。

记者后来打电话给深圳12306那边,工作人员回复说,确实有重点旅客服务,可前提是得提前预约。要是旅客在车站里需要帮忙,可以现场找工作人员反映。对于柳先生视频里说的那些情况,他们表示还没了解到。至于深圳北站站台上那些垂直电梯到底怎么分布的,方不方便找,工作人员说不太清楚,“每个车站都不一样嘛”。

这话听着没毛病,可细琢磨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每个车站确实不一样,可正因为不一样,才更得把指引做清楚啊。旅客又不是本地人,又不天天在这儿转悠,你让人家怎么搞得明白?

咱们国家这些年修了不少无障碍设施,电梯、坡道、专用通道,该有的都有。可有是一回事,好不好用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无障碍设施就像是摆设,看着挺全乎,真要用起来处处卡壳。不是找不到,就是标识不清,要不就是没人引导。设施建得再漂亮,用不上也是白搭。

这次的事情其实暴露出来的不光是一个车站的问题,而是整个服务体系在面对实际需求时的僵硬。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提前六小时预约这个规矩本身没错,可当一个老人真的遇到困难站在你面前的时候,能不能先帮一把,再谈规矩?总不能让人家在站台上转到天黑吧?

再说了,很多老年人压根儿不会用手机app,让他们提前六小时在12306上勾选“重点旅客服务”,这不是为难人吗?就算子女帮着操作,也未必每次都能想到提前这么久预约。临时遇到状况,才是最常见的情形。这种时候,车站能不能有点灵活性,安排人手临时支援一下?

还有那些工作人员,指路的时候能不能说清楚一点?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这不是添乱吗?要是实在不确定,能不能带着走几步?或者找个清楚的人来帮忙?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求,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儿。可就是这点举手之劳,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了奢望。

柳先生的本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车站能把服务改善一下。他不是要找谁的麻烦,也不是要闹事,就是想让后面的人别再遇到同样的困境。这要求过分吗?一点都不过分。一个城市的温度,不是体现在高楼大厦上,而是体现在这些细节里。当一个推着轮椅的老人在站台上转圈找不到出口的时候,旁边的人能不能停下来问一句,工作人员能不能主动上前帮一把,这才是真正的文明。

现在出门在外,特别是带着老人行动不便的家庭,真的得做好万全准备。买票的时候记得勾选“重点旅客服务”,最好提前六小时以上申请。要是来不及在网上操作,就打12306电话或者去车站窗口说一声,能多一分保障是一分。出发之前最好上网查查目的地车站的无障碍设施布局,看看电梯、坡道、出口都在哪儿,心里有个底。

还可以准备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我是轮椅乘客,请帮我找到出站电梯”,遇到困难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给人看,比干着急管用。出行时间也尽量避开早晚高峰,选早上或者中午人少的时候,站内不挤,找路也方便些。

这些办法听着挺琐碎,可对于真正需要的家庭来说,每一条都是实打实的经验。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你不提前做好准备,到了现场就只能抓瞎。

说到底,无障碍设施不应该只是一个名词,它得真正发挥作用。建了电梯就完事了?标识挂了就算尽责了?工作人员守着岗位就叫服务到位了?这些都不够。真正的无障碍,是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帮助,而不是让他们在偌大的站台上来回转圈,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

柳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每天有多少家庭带着老人、孩子、残疾人出行,他们遇到的困难可能比这更多。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拍视频,没有发到网上,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人流里,只能自己默默咽下这口气。

这事儿曝光之后,希望相关部门能真正重视起来。不要等到舆论发酵了才去补救,而是从源头上把服务做细做实。标识该清楚的清楚,指引该明白的明白,工作人员该培训的培训。遇到需要帮助的旅客,能主动上前搭把手,而不是机械地指指方向就完事。

无障碍设施的意义,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出行的人都能感受到尊重和温暖。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而是看它怎么对待最需要帮助的那群人。

你觉得车站的无障碍设施真的够用吗?你或者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630459.html

管理员

  • 内容63048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878秒, 内存占用1.8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