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热点)-惊喜夺冠!TVB 前童星征战全运会,一路过关斩将摘金

 2025-11-24  阅读 1  评论 0

摘要:从童星到剑客:吴诺弘如何斩获香港首枚

从童星到剑客:吴诺弘如何斩获香港首枚全运会击剑金牌

11月19日的香港启德体艺馆,击剑赛道的灯光聚焦在四位身穿白色击剑服的香港队员身上。

当记分牌定格在45:34,现场爆发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场馆屋顶。

队伍中,一个熟悉的面孔——曾出演《宫心制》的吴诺弘,与其他队员相拥而泣。

一、童星转型:从电视剧片场到击剑赛场

2005年,6岁的吴诺弘在TVB剧集《心花放》中首次亮相,凭借灵动的表演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

此后他接连参演《酒店风云》《宫心计》等热门剧集,镜头前的他乖巧伶俐,却鲜有人知他早已在击剑领域崭露头角。

小学二年级时,吴诺弘偶然接触花剑,仅一年后便横扫全港小学个人花剑比赛,连续三年蝉联冠军并获杰出运动员奖。

演艺工作的光环并未让他迷失,反而锤炼出超龄的抗压能力。

中五那年,他毅然休学投身专业击剑训练,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热议。

有人质疑“童星吃青春饭”,但吴诺弘用成绩回应:2020年,他助香港队夺得花剑世界杯埃及站团体四强,一举拿下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二、历史性突破:全运会金牌背后的团队博弈

本届全运会男子花剑团体赛被视作“巅峰对决”。

由奥运冠军张家朗、世锦赛冠军蔡俊彦领衔的香港队,迎战由个人赛金牌得主许杰压阵的福建队。

决赛中,香港队战术执行精准,全程压制对手,最终以11分优势夺冠。

吴诺弘在团队中扮演关键后备角色,其稳健防守为主力队员争取了调整空间。

这场胜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时刻,更终结了香港击剑队在全运会上“零金牌”的历史。

赛后采访中,他坦言:“从演员到运动员,许多人只看到转型的巧合,但每个清晨5点的训练馆记得汗水如何滴落。”

三、童星标签的双刃剑:光环下的挣扎

童星身份曾让吴诺弘遭遇校园霸凌。

他在访谈中透露,同学因嫉妒而孤立他,甚至嘲讽“拍戏的何必来抢体育风头”。

类似遭遇也发生在同期童星莫凯谦身上,两人因“被标签化”的共鸣成为挚友。

娱乐圈与竞技体育的双重压力,曾让吴诺弘对“童星”一词产生排斥。

他曾直言:“这个标签让人忽视了我的努力,仿佛一切成就都靠童年名气。”

但另一方面,早年演艺经历赋予的镜头感与心理素质,恰恰成为他应对大赛的关键优势。

四、小众运动的破圈效应:击剑与香港体育的新叙事

吴诺弘的转型折射出香港体育生态的多元化趋势。

与内地省份依靠举国体制不同,香港运动员常需跨领域争取资源。

类似案例还有前TVB童星郑耀轩转型冰壶运动员,尽管该项目在香港缺乏普及度,他仍以奥运冠军张家朗为榜样坚持训练。

击剑项目在香港的兴起,与张家朗、吴诺弘等运动员的明星效应密切相关。

本届全运会决赛选择在香港举办,主场观众的山呼海啸成为队伍“隐形加分项”。

有体育评论员指出,运动员的跨界影响力正打破“竞技体育与大众娱乐”的壁垒,吸引年轻一代关注小众项目。

五、争议与讨论:转型是“浪费天赋”还是“突破定义”?

吴诺弘的选择引发两极评价。

部分人认为童星积累的知名度是“稀缺资源”,转行体育等于从零开始;

另一派则赞赏其突破娱乐圈浮躁生态的勇气,网友调侃:“别人转型直播带货,他直接拿下全运会金牌。”

更深入的争论在于社会对“成功路径”的固化认知。

当莫凯谦坚持音乐道路时,有人质疑“童星过气才搞小众艺术”;

而吴诺弘获奖后,同一批人又改口“果然天才做什么都行”。

这种舆论摇摆反映出公众对多元成长轨迹的包容度不足。

领奖台上,吴诺弘与队友高举香港区旗,金牌在灯光下灼灼生辉。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627695.html

管理员

  • 内容62771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0287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25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