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樊振东用一个完全违背人体力学的步伐,打出那记锁定胜局的反手直线时,站在球台对面的周雨,终于没绷住,笑了。
那不是一个老友重逢的会心一笑,更不是什么胜负已分的释然。
那是一种混杂着震惊、无奈,甚至带着一丝“我看到了什么鬼东西”的荒诞感的苦笑。
这一笑,几乎是所有被巅峰期樊振东“碾压”过的对手,最真实的写照——一种被绝对实力打到怀疑人生的绝望。
让我们把镜头摇回那个让周雨彻底放弃抵抗的赛点。
可以说,周雨的战术执行已经做到了极致。
他通过一个正手大对角,成功将樊振东逼出了球台的远角。
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樊振东的回球线路已经被彻底封死。
然而,恐怖的一幕发生了。
樊振东像一头被激怒的猎豹,先是一个极限的侧扑,几乎在身体失去平衡的瞬间,硬生生把球从正手位捞了回来。
但这仅仅是前奏。真正的窒息感,来自紧随其后的半秒。
回球后的樊振东,重心尚未站稳,周雨的下一板攻击已经杀向了他的反手大空档。
这是乒乓球战术里的“绝杀”,连续调动对手的两个最大角度。
换做任何一个顶级选手,这一分都丢了。
可樊振东不是“任何一个”。
只见他用一个堪称瞬移的交叉步,硬生生地从球台的右侧底线,横跨到了左侧底线。
更要命的是,他在这种极限移动中,不仅到位了,还完成了从防守到进攻的姿态切换,手腕一抖,一记质量高到令人发指的反手直线,像一颗子弹出膛,呼啸而过。
周雨就站在原地,眼睁睁看着球从他身边飞过,甚至连抬手格挡的本能反应都没有。
不是他不想动,而是他被那记回球的“不合理性”彻底钉在了原地。
他笑了,因为除了笑,他实在想不出第二种表情来回应这种“神仙球”。
4-0,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比分,却藏着让对手感到胆寒的细节。
这场全运会男单首秀,樊振东展现出的状态,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而是“恐怖”。
这种恐怖,体现在他肉眼可见的身体变化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备战这次号称“地表最难”的全运会,樊振东在集训期间硬生生减掉了5斤体重。
这5斤肉,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需要极致爆发力和稳定性的顶尖运动员而言,带来的几乎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步伐更轻盈,启动更快,移动范围更大。
一分那个“鬼影迷踪”般的步伐,就是这5斤汗水最直接的回报。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靠着一身蛮力碾压对手的“小胖”,而是一个集力量、速度与敏捷于一身的六边形战士。
是他的球质,又进化了。
如果说之前在德甲联赛,樊振东的表现还有些许起伏,回到上海,回到国乒这个“大熔炉”里重新淬炼后,他的球速、旋转和力量这三大核心要素,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
每一板弧圈球,都像是灌了铅一样,又冲又顶,砸在周雨的球拍上,传递的是一种无法抗衡的沉重感。
周雨打得极其憋屈,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回球,而是在卸力,即便勉强防回去,下一板迎来的,必然是更不讲理的暴力轰炸。
更让周雨绝望的,是两人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
他们曾是国家队的队友,八一队的老战友,彼此熟悉到每一个呼吸的节奏。
但这种熟悉,对周雨而言,却是一部血泪史。
职业生涯里,他几乎就没赢过樊振...不,应该说,他就是樊振东的“御用陪练”。
圈内甚至有个半开玩笑的梗,叫“直通樊振东”,意思就是无论什么比赛,周雨总能神奇地抽到樊振东,毫无悬念地输掉。
这种长年累月的心理压制,已经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当他站到樊振东对面,或许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矮了半截。
再加上周雨已淡出一线,将更多精力投入直播等领域,系统训练的缺失,让这道本就巨大的鸿沟,变得如同天堑。
赛后,樊振东的采访一如既往的谦逊低调:“前两局没太卡上节奏”、“全运会非常难打”、“自己每一分都全情投入”。
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瘦了一圈、眼神里透着杀气的樊振东,已经开启了他的“杀神”模式。
他不再需要靠局部的调整去适应比赛,而是用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统治力,将比赛直接纳入自己的节奏。
周雨的那个笑,与其说是被打服了,不如说是一种见证。
他见证了一个曾经的队友,正在朝着一个传奇的、甚至无人能及的高度,一路狂奔。
而那个不可思议的赛点,或许就是樊振东发出的最强宣言:这个时代,依旧姓樊。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