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可为了脸上那点笑意,他花了多久?没人算得清。
当樊振东像个孩子一样蹦着跳着跑进德国的赛场,跟两边的观众挨个击掌,那一刻,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这画面太熟悉,也太陌生了。熟悉的是那个曾经无忧无虑的“小胖”,陌生的是,我们好像已经很久没见过他这么纯粹地开心了。
赢球当然重要,3-0横扫对手,对方赛后一脸无奈地说“根本没任何机会”,这战绩拿出来足够漂亮。根据赛后技术统计,樊振东的接发球直接得分率超过了60%,前三板的压迫力几乎让对手无法形成有效相持。但说实话,这些数据,对于他这个级别得选手来说,只是常规操作。真正让人在意的,是那些数据之外的东西。
他不再是那个赢了球也只是紧紧攥一下拳头,把所有情绪都往肚子里咽的樊振东了。他开始对着观众席挥手,点头,甚至小跑着回应那些呼喊。体育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表现焦虑”,顶尖运动员常常因为背负了过高的期望,把赛场变成了战场,每一个球都关乎荣辱。过去的樊振东,身上就扛着这种东西,重得让他笑不出来。
去德甲这个选择,起初不少人看不懂。放着国内顶级的环境不要,跑去一个相对没卷的地方,图什么?现在答案似乎清晰了。他图的不是钱,也不是名,就是图一份喘息的空间。在国内,他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是必须扛旗的人。每一个球,背后都站着无数双眼睛。但在德国的俱乐部,他只是球队的一员,队友赢了球会闹成一团,大家一起庆祝,那种纯粹的团队氛围,或许才是他最需要的解药。
现场有不少特意赶过去的华人球迷,他们脸上那种安心的表情,比什么都说明问题。大家好像已经不在乎他能不能再多拿一个冠军了,只要他还能笑,还能享受乒乓球本身,就够了。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转变,球迷和偶像一起成长,发现,健康和快乐,比金牌更珍贵。
当然,也有人会说,德甲的强度毕竟有限,现在放松不代表以后也能这样。这话没错,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不会因为一个笑容就改变。但一个重新找回了热爱与节奏的运动员,他的能量槽是满的。他现在开始在赛后和球迷互动,饶有兴致地学德语,整个人都舒展开了。这种松弛感,不会削弱他的战斗力,反而可能会让他变得更难被预测,更危险。
过去我们习惯了一个强大但紧绷的樊振东,现在,世界可能要开始适应一个快乐的,也因此更可怕的樊振东了。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