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真的破纪录了吗?还是叶诗文姐姐的纪录!”在11月11日十五运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结束后,13岁的河北小将站在领奖台上,面对镜头时还有些腼腆,却清晰地说出了这句让全网沸腾的回应。当电子屏显示出2分07秒41的成绩时,不仅意味着一枚金牌的诞生,更宣告了由名将叶诗文保持13年的亚洲纪录正式被打破——而更富传奇色彩的是,叶诗文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造纪录时,这位新晋冠军还未出生。
一“泳”成名:13岁小将改写亚洲泳坛历史
这场决赛的看点从赛前就拉满。作为本次赛事最年轻的选手之一,于子迪此前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中以2分10秒63的成绩获得亚军,拿到世锦赛入场券的还创下了该项目12岁年龄段的世界最快成绩。但即便如此,当她站在拥有众多国手的决赛泳池中时,多数人仍将她视为“潜力新星”而非“夺冠热门”。
发令枪响后,于子迪的表现却颠覆了所有人的预期。蝶泳腿出发阶段她便保持领先,蛙泳段落虽被对手短暂反超,但转入自由泳冲刺时,这个扎着高马尾的小姑娘突然爆发出惊人速度,每一次划水都精准有力,最终以0.16秒的优势刷新亚洲纪录。冲线瞬间,她抬起头看向计分屏,愣了两秒才挥舞手臂庆祝,这一幕被镜头捕捉下来,成为当晚最动人的画面。
“其实赛前教练只跟我说‘拼尽全力就好’,我根本没敢想破纪录。”赛后混合采访区,穿着蓝色队服的于子迪还在大口喘气,脸上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真,“转身的时候我听见观众在喊我的名字,就想着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当被问到是否知道自己打破的是叶诗文的纪录时,她眼睛一亮:“当然知道!叶诗文姐姐是我的偶像,我房间里还贴着她的海报呢。”
“小孩姐”的逆袭:天赋背后是六千个日夜的坚持
“于子迪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从来不是运气。”带训教练李娜在接受采访时,言语中满是骄傲与心疼。这个2012年10月出生的女孩,5岁时因为体质不好被父母送去学游泳,却意外展现出惊人的水感天赋。7岁进入省队时,她比同批队员矮了半个头,却能在每天的训练中第一个下水、一个上岸。
为了兼顾学业与训练,于子迪的作息表精确到分钟:早上5点半起床晨练,8点到12点上网课,下午2点至6点进行专业训练,晚上还要完成作业并复盘当天的技术动作。“最累的时候是去年冬天,每天要练8000米,回到宿舍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于子迪轻描淡写地说着,却没提自己曾因为训练强度太大偷偷哭鼻子,第二天依旧准时出现在泳池边。
家人的支持是她坚持的重要动力。妈妈王女士透露,为了陪女儿训练,全家从老家搬到省队附近租房住,爸爸则每天开车往返百公里送她上学。“有一次她脚腕受伤,医生建议休息两周,可她偷偷跟教练说‘我能游,慢一点就行’,戴着护具完成了基础训练。”说到这里,王女士眼眶泛红,“但她从来没跟我们喊过苦,只会说‘妈妈你看我又进步了’。”
全网沸腾:少年强则体育强的最好注解
“13岁破亚洲纪录,这就是少年中国的力量!”“从海报上的偶像到超越偶像,这才是最棒的传承!”于子迪夺冠的消息迅速登上百度热搜榜首,相关话题阅读量短短两小时突破5亿。网友们被这个“又萌又猛”的“小孩姐”圈粉,更被她背后的拼搏故事打动。
游泳名将叶诗文也在社交媒体上为这位小师妹点赞:“看到纪录被打破我特别开心,这说明中国游泳的传承从未断过。13岁的年纪有这样的表现,未来可期!”不少体育评论员表示,于子迪的崛起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不断涌现,正是“体教融合”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既保障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又让专业训练更科学系统。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于子迪保持着难得的清醒。当被问到接下来的目标时,她认真地说:“要好好准备世锦赛,争取能站在国际赛场上。长远来说,我想成为像叶诗文姐姐那样的选手,不仅能拿冠军,还能为中国游泳争光。”说完,她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队礼,转身跑去和教练讨论下阶段的训练计划。
泳池里的水花尚未平息,这位13岁小将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从被偶像的光芒照亮,到成为自己的光,于子迪用2分07秒41的成绩告诉我们:所谓天赋,不过是极致的热爱加上日复一日的坚持。而这份少年意气,正是中国体育最动人的模样。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