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晚,广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的聚光灯下,全红婵以一记近乎完美的“水花消失术”惊艳全场。时隔5个月重返赛场,这位两届奥运冠军搭档队友王伟莹,在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项目中以2369.8分的总成绩助力广东队卫冕全运会冠军。这一战,不仅是对她伤病恢复的终极考验,更是中国跳水“新生代王者”归来宣言的注脚。
全红婵的复出之路远非坦途。自今年5月因脚踝旧伤复发和腰部劳损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后,她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系统性康复训练。为重返赛场,她需每日多次精准测量体重,执行教练组制定的减肥计划,甚至将体重波动控制在“克”级单位。9月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后,她更在苏炳添领衔的“二沙精英班”接受科学化训练,将运动损伤恢复与学业结合,探索运动员培养的新模式。
复出前的一次公开训练视频中,全红婵已重现标志性动作。网友惊叹:“水花控制依旧犀利!”这背后是每天8小时的水陆交替训练,以及对动作细节的反复打磨。
11月2日的团体赛中,全红婵与王伟莹的双人10米台对决堪称教科书级表演。她们以107B开场,76.50分奠定领先优势;第二跳407C同步性达到极致,与上海组合陈芋汐/掌敏洁并列榜首;一跳5253B则以80.64分锁定胜局,总成绩235.86分力压对手。
广东队最终以总分2369.8分夺冠,四川、陕西分列二、三位。尽管全红婵未出战单人项目,但她在团体赛中的稳定发挥,印证了其作为“团队核心”的价值。
复出后的全红婵体型引发热议。与出道时的纤细相比,她更显强壮结实。这一变化源于伤病恢复期对肌肉力量的强化训练,以及跳水运动对核心力量的严苛要求。正如教练组所言:“跳水需要力量与控制的平衡,体型调整是竞技需求,而非审美妥协。”观众席上,印有全红婵卡通形象的海报此起彼伏,欢呼声贯穿全场。即便经历低谷,这位“00后”小将仍以超高人气证明:竞技体育的魅力,终归于拼搏本身。
全红婵的复出首秀仅是密集赛程的开端。11月6日,她将再度搭档王伟莹冲击女子双人10米台单项冠军;11月10日的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更被视为“陈芋汐VS全红婵”的终极对决。行业分析指出,顶级赛事的回归将推动跳水运动热度,而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神仙打架”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心理韧性与战术执行的全面比拼。
对全红婵而言,未来需在伤病预防、体能分配与竞技状态间找到平衡。正如她在社交媒体所言:“跳水是我的生命,每一跳都是新的开始。”
全红婵的复出首秀,是一场关于坚持与突破的叙事。从伤病低谷到冠军领奖台,她用行动诠释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温情。当“水花消失术”再次绽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一个运动员对热爱的极致追求。正如赛场边的标语所言:“冠军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全红婵的故事,仍在续写。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