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去公园,门口卖网红气球的摊子围了三层人——发光的星黛露、圆滚滚的熊猫头,小朋友拽着气球绳蹦跳,家长举着手机拍照,没人注意摊主手里的充气罐写没写“氢气”。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颗“软萌玩具”,说不定是颗藏在手里的“火”——12月山西运城的夜市火灾、去年广东宝烧伤,全是氢气球惹的祸。
12月中旬运城黄河夜市的火灾,起因就是一只氢气球:有人抽烟时烟头碰着了气球,燃烧的气球飘到水果摊的塑料棚顶,瞬间引燃了整摊水果——摊主李先生的进口车厘子、山竹全烧没了,消防到场时黑烟还裹着焦味往上窜,幸亏没伤着人。更让人揪心的是去年揭阳的宝妈:孩子把氢气球砸向客厅的吹风机,“砰”的一声爆燃,火焰直接扑到宝妈身上,胳膊和脖子的皮肤全起了水疱,孩子吓得半年不敢碰气球。
我跟着消防做过两组实验,更直观——第一回用烟头烫氢气球,表面先破个小口子慢慢漏气,再用打火机一凑,“呼”地爆成火球,外面的塑胶壳熔成黏糊糊的液体往下掉;第二回用仙女棒碰氢气球,刚挨着表面就炸,火球裹着黑烟窜起半米高,消防员穿的防火服都能感觉到热度。“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到75%,只要有明火、高温,甚至摩擦静电,都能炸。”消防的朋友说,熔落的塑胶液粘在皮肤上,就是二次伤害,严重的要植皮。
还有个更冷门的危险,藏在你常吃的橘子里——剥完橘子的手碰气球,居然能炸!橘子皮里的柠檬烯是种有机溶剂,气球的乳胶材质会被它“溶”薄,不经意间就爆了。要是刚好是氢气球,旁边有烟头或打火机,那就是轰燃,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为啥商家爱用氢气?就一个字:省。氦气成本是氢气的十倍,街头摊、小超市基本都用氢气——“顾客看不出区别,能省一块是一块”,我问过五个摊主,四个承认用氢气,还有一个说“供货商给啥用啥”。但氦气是惰性气体,不会燃不会炸,氢气球却是“一点就着的桶”。
再提三个“安全必做”:买气球先问“是不是氦气”,别信摊主“一样的”说法;剥完橘子、橙子一定要洗手,再碰气球;别把气球系在孩子手腕或衣服上——万一炸了,直接烧到皮肤;密闭空间比如电梯、车里,千万别带气球,爆的时候冲击力翻倍。
孩子拽着气球笑的样子很暖,但“暖”的前提,是“安全”。下次再遇到网红气球摊,先问一句“是不是氦气”,再让孩子拿——这不是矫情,是给孩子的“安全伞”。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