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热点)-马斯克称5年后将不再有手机和App,预言靠谱吗?5年后手机真会消失?

 2025-11-13  阅读 1  评论 0

摘要:2025年11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乔·罗根体验》播客中抛出"5-6年内手机和App将消失"的论断,科技界再次被这

2025年11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乔·罗根体验》播客中抛出"5-6年内手机和App将消失"的论断,科技界再次被这位硅谷狂人的预言点燃。这位曾成功颠覆汽车、航天产业的亿万富翁,将矛头指向了人类最亲密的数字伴侣——智能手机。但这一次,他的激进预言究竟是对未来的精准洞察,还是又一个需要打上问号的科技乌托邦?

马斯克在节目中描绘了一个由AI主导的交互图景:未来的设备将退化为"边缘节点",仅保留显示画面、播放音频等基础功能,所有内容由服务器端AI实时生成。他特别强调,操作系统和独立App的概念将彻底消失,就像现在打开音乐App选歌的行为,未来会变成AI根据心情实时生成一首曲子。

这一观点与其此前关于Neuralink替代手机的言论形成有趣呼应。2023年6月,马斯克曾回应网友提问时断言"未来将不再有手机,只有Neuralink"。两套说辞看似矛盾——前者强调云端AI主导,后者主张脑机接口替代——实则揭示了马斯克对未来交互形态的双轨思考:要么彻底抛弃硬件载体,要么将硬件融入人体。

当前AI技术发展确实呈现出"终端轻量化"趋势。高通2023年发布的骁龙8 Gen3芯片已支持10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AI Pin等设备尝试将交互简化为语音指令+投影显示。但这类设备仍面临三大瓶颈:实时生成视频的算力消耗是文本的1000倍以上;5G网络在全球的覆盖率不足60%;用户隐私数据云端处理的法律风险持续加剧。

脑机接口的进展更显扑朔迷离。虽然Neuralink已获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但其公开成果仅限于猴子用思维玩乒乓球游戏。对比医疗级脑机接口,瘫痪患者通过植入电极打字的记录是每分钟90个字符,距离流畅控制智能设备仍有巨大差距。MIT《技术评论》指出,解码运动信号与理解复杂思维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后者可能需要突破性的神经科学发现。

科技史上充满先知与妄人的双重案例。比尔·盖茨1970年代断言"640K内存够用"时,未能预见图形界面和多媒体应用的爆发;黑莓CEO吉姆·巴斯利2007年坚称"触屏手机没有未来",却低估了iPhone重构人机交互的能力。这些误判往往源于线性思维——将当下技术瓶颈视为永恒障碍。

也有成功预见的典范。凯文·凯利在《必然》中预言的"屏读时代"已成现实,但其准确度建立在对技术演进规律的把握,而非具体时间表的武断。历史经验表明,颠覆性技术替代需要三个条件:性能十倍提升、成本十倍下降、用户习惯自然迁移。当前AI终端和脑机接口均未满足任一条件。

App的形态确实在发生深刻变革。微信小程序月活已突破8亿,抖音"即用即走"模式改变内容消费习惯。这种"功能原子化"趋势可能演进为AI动态组装服务模块,但操作系统作为资源调度平台的角色短期内难以替代。就像电力革命没有消灭插座标准,AI时代仍需要统一的交互协议。

交互方式的多元化已成定局。苹果Vision Pro展示的空间计算、Rabbit R1验证的自然语言交互,都在拓展人机交互的边界。但显示、音频、传感器构成的物理交互层具有生物学适配优势——人类80%的信息获取依赖视觉,这决定了任何革命性替代方案都必须兼容这一生理基础。

冷思考:我们该怎样对待科技预言?

技术史学者温斯顿·斯特拉曾提出"预言折现率"概念:将前沿技术的商业化预测自动延后3-5年。对于马斯克这类兼具工程思维与营销天赋的预言者,建议关注其指出的方向而非具体时间点。就像摩尔定律的价值不在18个月周期,而在揭示持续创新的可能性。手机或许终将消失,但替代路径更可能是多元技术融合的渐进革命,而非某个单一技术的突然颠覆。

在科技与现实的拉锯战中,保持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或许最为明智。毕竟,真正的未来从不按任何人的剧本上演,它总在理性与狂想的交界处悄然生长。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原文链接:http://dongdeshenghuo.com/toutiao/617357.html

管理员

  • 内容6174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懂得生活主要分享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Email:admin@qq.com

Copyright © 2022 懂得生活(dongdeshenghuo.com) Inc. 保留所有权利。

页面耗时0.1012秒, 内存占用1.76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粤ICP备130758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