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 1 万步” 似乎成了很多人信奉的健康信条,朋友圈里不少人还会晒出每日步数,仿佛走不够这个数就对不起自己的身体。但其实,“每天走 1 万步能长寿” 的说法并不准确,甚至很多人因为盲目追求步数而走进了误区。真正对健康有效的步数,其实是另一个数,不少人都走反了。
每天 1 万步的说法从哪来?
“每天走 1 万步” 的说法并非来自严谨的医学研究,而是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日本的一个计步器广告。当时商家为了推广产品,提出了 “每天走 1 万步” 的口号,这个数字简单好记,又能激励人们多运动,于是逐渐流传开来。
但实际上,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适合的步数并不相同。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天走 1 万步可能不算难事,但对于老年人或关节有损伤的人来说,强行走够 1 万步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反而不利于健康。
真正有效的步数是多少?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相当于 6000 步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就能够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这里的 “6000 步”,可以是单纯的走路,也可以是其他运动换算而来,比如骑自行车 20 分钟、游泳 10 分钟等,都相当于 1000 步左右的运动量。
6000 步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字,既能满足身体对运动的需求,又不会给关节、心脏等带来过大压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坚持 6000 步,比盲目追求 1 万步更科学、更可持续。
这些错误的走步方式,很多人都在犯
为凑步数盲目增加距离。有些人为了达到 1 万步,会在身体已经疲劳的情况下继续硬撑,甚至在晚上睡前猛走几圈。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关节磨损,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关节炎等问题。而且,疲劳状态下走路姿势容易变形,还可能增加摔倒的风险。
走路速度过快或过慢。走路速度过慢,心率和呼吸没有明显变化,达不到锻炼效果;速度过快则可能让心脏负担过重,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还可能诱发不适。其实,最适合的走路速度是 “能说话但不能唱歌” 的程度,也就是中等强度,此时心跳会比静息时快一些,但不会让人感觉喘不上气。
忽视走路姿势。很多人走路时含胸驼背、低头看手机,这样会加重颈椎和腰椎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出现颈肩酸痛、腰痛等症状。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肩膀自然放松,双臂前后摆动,脚步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
正确走步的几个要点
循序渐进增加步数。如果平时运动量较少,不要一开始就追求 6000 步,可以从每天 3000 步开始,慢慢增加,让身体有适应的过程。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地。走路最好选择在饭后 1 小时左右,避免空腹或饱腹时进行。场地尽量选在平坦、宽敞、空气好的地方,比如公园、操场,少在马路边走,避免吸入过多汽车尾气。
穿对鞋子很重要。走路时要穿舒适的运动鞋,鞋底要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性,能减轻对关节的冲击。不要穿皮鞋、高跟鞋或拖鞋走路,以免损伤脚部和关节。
“每天走 1 万步能长寿” 是个误区,成年人每天走 6000 步左右的中等强度路程,对健康更有利。盲目追求 1 万步、走路姿势不正确等错误做法,反而会伤害身体。想要通过走路锻炼身体,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你平时每天走多少步?有没有为了凑步数而犯过上面的错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让大家一起科学走路,收获健康。
懂得生活网为大家提供:生活,学习,工作,技巧,常识等内容。